临床医学工程

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

论著_临床工程

  • 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刘冠霖;张伟玲;黎坤境;蓝健君;李鹤平;黄秋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常规CR/DR检查,然后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结果常规CR/DR检查均未显示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60例隐匿性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腰椎骨折8例,踝关节骨折7例,骶尾骨骨折6例,腕骨骨折5例,髋臼骨折4例,肘关节骨折3例,距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1例,鼻骨骨折1例。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的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3-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刘冠霖;张伟玲;黎坤境;蓝健君;李鹤平;黄秋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常规CR/DR检查,然后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结果常规CR/DR检查均未显示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60例隐匿性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腰椎骨折8例,踝关节骨折7例,骶尾骨骨折6例,腕骨骨折5例,髋臼骨折4例,肘关节骨折3例,距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1例,鼻骨骨折1例。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的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3-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产前评估与结局

    李翠丽;万俐;朱滨;

    目的评估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宫内肾功能与自然预后。方法选取超声发现泌尿系统畸形胎儿85例,运用超声连续监测肾盂前后径、肾皮质厚度、膀胱壁厚度、羊水量等指标;行产前诊断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微阵列分析,明确致病机制。结果 85例泌尿系统畸形胎儿中,7例失访,28例引产,32例缓解,12例加重,6例正在妊娠。其中52例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46例(88.5%)染色体核型正常,2例(3.8%)染色体核型异常,4例(7.7%)染色体核型呈多态性改变。结论结合超声形态、染色体核型、基因拷贝数变异等指标,对于评估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宫内肾功能、指导临床遗传咨询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产前评估与结局

    李翠丽;万俐;朱滨;

    目的评估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宫内肾功能与自然预后。方法选取超声发现泌尿系统畸形胎儿85例,运用超声连续监测肾盂前后径、肾皮质厚度、膀胱壁厚度、羊水量等指标;行产前诊断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微阵列分析,明确致病机制。结果 85例泌尿系统畸形胎儿中,7例失访,28例引产,32例缓解,12例加重,6例正在妊娠。其中52例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46例(88.5%)染色体核型正常,2例(3.8%)染色体核型异常,4例(7.7%)染色体核型呈多态性改变。结论结合超声形态、染色体核型、基因拷贝数变异等指标,对于评估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宫内肾功能、指导临床遗传咨询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黄立文;任雪军;曾思良;

    目的探讨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中、重度窒息新生儿50例,记录出生后6 h、24 h、48 h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以及出生后3 d内头颅MRI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时间段内a EEG预测窒息患儿早期脑损伤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窒息患儿脑损伤诊断的一致性。2月龄时及6月龄时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以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结果 50例窒息新生儿中,中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27例。出生后6 h内a EEG显示,异常37例(74.0%),其中轻、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2.0%、32.0%。MRI检查显示,异常30例(60.0%),正常20例(40.0%)。2月龄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神经行为异常18例(36.0%)。6月龄时进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正常44例(88.0%),偏低4例(8.0%),低下2例(4.0%)。结论新生儿出生后6 h内a EGG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有着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与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较大。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黄立文;任雪军;曾思良;

    目的探讨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中、重度窒息新生儿50例,记录出生后6 h、24 h、48 h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以及出生后3 d内头颅MRI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时间段内a EEG预测窒息患儿早期脑损伤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窒息患儿脑损伤诊断的一致性。2月龄时及6月龄时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以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结果 50例窒息新生儿中,中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27例。出生后6 h内a EEG显示,异常37例(74.0%),其中轻、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2.0%、32.0%。MRI检查显示,异常30例(60.0%),正常20例(40.0%)。2月龄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神经行为异常18例(36.0%)。6月龄时进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正常44例(88.0%),偏低4例(8.0%),低下2例(4.0%)。结论新生儿出生后6 h内a EGG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有着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与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较大。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魏忠铮;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食管旁路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医疗成本、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医疗成本、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8%、61.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16.7%、5.6%;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生存率,具有高度微创、医疗成本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9-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魏忠铮;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食管旁路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医疗成本、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医疗成本、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8%、61.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16.7%、5.6%;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生存率,具有高度微创、医疗成本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679-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可变径的腹腔穿刺器的结构设计

    勾成俊;颜志坦;姜瑶;卢广文;勾成明;程远雄;郝立巍;

    目的为解决在腹腔微创手术中所使用的穿刺器,因手术器械规格的不同,而在同一穿刺套管上使用导致漏气,无法有效建立气腹的问题。方法通过对腹腔穿刺器产品结构特点的研究、手术器械规格的调研以及腹腔微创手术步骤和方法的咨询,设计一种创新性的可变径穿刺器。它通过穿刺器上旋盖的旋转运动,带动其内部的拨盘同步旋转,进而驱动滑块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孔径变大与缩小,进而配合所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直径大小,以保证腹腔镜手术气腹的密封性能。结果旋盖的旋转手感轻巧,滑块运动顺畅。在手术器械的压力下,滑块自锁可靠,孔径不会发生改变。旋盖扭力很小(Fr=5.8×10-3N,F′r=3.3×10-3N),旋转轻松。密封可靠,无泄漏,可有效建立气腹。结论可变径的腹腔穿刺器结构设计紧凑,在设定的空间内可实现运动轨迹、旋转角度等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力学的分析及计算,对产品旋转力、自锁性能进行了分析,在原理上证明了该种旋臂驱动滑块的变径机构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而样机测试结果也验证了该结构不仅完全符合设计的预期要求,而且实现了产品设计的要求,可充分满足临床的实际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可变径的腹腔穿刺器的结构设计

    勾成俊;颜志坦;姜瑶;卢广文;勾成明;程远雄;郝立巍;

    目的为解决在腹腔微创手术中所使用的穿刺器,因手术器械规格的不同,而在同一穿刺套管上使用导致漏气,无法有效建立气腹的问题。方法通过对腹腔穿刺器产品结构特点的研究、手术器械规格的调研以及腹腔微创手术步骤和方法的咨询,设计一种创新性的可变径穿刺器。它通过穿刺器上旋盖的旋转运动,带动其内部的拨盘同步旋转,进而驱动滑块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孔径变大与缩小,进而配合所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直径大小,以保证腹腔镜手术气腹的密封性能。结果旋盖的旋转手感轻巧,滑块运动顺畅。在手术器械的压力下,滑块自锁可靠,孔径不会发生改变。旋盖扭力很小(Fr=5.8×10-3N,F′r=3.3×10-3N),旋转轻松。密封可靠,无泄漏,可有效建立气腹。结论可变径的腹腔穿刺器结构设计紧凑,在设定的空间内可实现运动轨迹、旋转角度等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力学的分析及计算,对产品旋转力、自锁性能进行了分析,在原理上证明了该种旋臂驱动滑块的变径机构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而样机测试结果也验证了该结构不仅完全符合设计的预期要求,而且实现了产品设计的要求,可充分满足临床的实际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钼靶X线定位下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应用

    吴楚成;陈淑如;彭伟强;黄宇康;陈迪;冯得财;

    目的探讨钼靶X线定位下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将入组的50例触诊阴性乳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实验组通过钼靶X线二维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对照组接受扩大区段切除术。结果所有病灶均完全切除,随访6个月均无病灶复发。实验组良性病变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良性病变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二维定位下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安全、准确,对恶性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钼靶X线定位下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应用

    吴楚成;陈淑如;彭伟强;黄宇康;陈迪;冯得财;

    目的探讨钼靶X线定位下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将入组的50例触诊阴性乳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实验组通过钼靶X线二维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对照组接受扩大区段切除术。结果所有病灶均完全切除,随访6个月均无病灶复发。实验组良性病变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良性病变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二维定位下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安全、准确,对恶性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_2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李洪;杨燕珠;刘福达;陈世文;李超英;

    目的判断T2加权梯度回波(GRE-T2WI)通过检测脑微出血来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CT及GRE-T2WI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并于入院后24小时及72小时复查CT观察血肿变化情况。结果 107例患者中通过GRE-T2WI检查发现,共有56例患者存在脑微出血。72小时CT显示,脑微出血患者中19例血肿进展,发生率为33.9%;无微出血患者中5例进展,发生率为9.8%。脑微出血患者72小时后血肿扩大4~19 m L,平均(13.2±3.5)m L;无微出血患者血肿扩大1~16 m L,平均(9.7±3.4)m L。两类患者血肿进展率及血肿扩大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GRE-T2WI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对预测患者是否存在继续出血意义重大,可根据GRE-T2WI结果给予及早干预,减少血肿进一步扩大可能。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_2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李洪;杨燕珠;刘福达;陈世文;李超英;

    目的判断T2加权梯度回波(GRE-T2WI)通过检测脑微出血来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CT及GRE-T2WI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并于入院后24小时及72小时复查CT观察血肿变化情况。结果 107例患者中通过GRE-T2WI检查发现,共有56例患者存在脑微出血。72小时CT显示,脑微出血患者中19例血肿进展,发生率为33.9%;无微出血患者中5例进展,发生率为9.8%。脑微出血患者72小时后血肿扩大4~19 m L,平均(13.2±3.5)m L;无微出血患者血肿扩大1~16 m L,平均(9.7±3.4)m L。两类患者血肿进展率及血肿扩大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GRE-T2WI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对预测患者是否存在继续出血意义重大,可根据GRE-T2WI结果给予及早干预,减少血肿进一步扩大可能。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08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陈纯洲;舒新华;姚岚;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308 nm准分子光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灼热感和瘙痒,1例患者出现水疱和灼痛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对照组有2例患者局部出现轻微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症状轻微都能自行消退。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9-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08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陈纯洲;舒新华;姚岚;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独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308 nm准分子光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灼热感和瘙痒,1例患者出现水疱和灼痛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对照组有2例患者局部出现轻微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症状轻微都能自行消退。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89-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救治

    李盘石;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符合乳酸酸中毒的重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和HVHF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HVHF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VH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4 h、72 h后血乳酸、动脉血p H值、APACHEⅡ值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14天病死率。结果治疗24 h、72 h后,两组患者血乳酸、动脉血p H值、APACHEⅡ值均明显改善,且HVHF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HVHF组14天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近期病死率。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救治

    李盘石;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符合乳酸酸中毒的重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和HVHF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HVHF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VH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4 h、72 h后血乳酸、动脉血p H值、APACHEⅡ值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的14天病死率。结果治疗24 h、72 h后,两组患者血乳酸、动脉血p H值、APACHEⅡ值均明显改善,且HVHF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HVHF组14天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近期病死率。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B超和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胡锡华;

    目的比较分析B超和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观察患者甲状腺的形态、边缘清晰度、边缘声晕、内部回声、钙化情况、血流情况等。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结节性良性病变共计54例,结节性恶性病变共计16例。B超检查显示:结节性良性病变共计42例,结节性恶性病变共计15例;CT检查显示:结节性良性病变共计50例,结节性恶性病变共计15例。B超检查准确率为81.43%,CT的检查准确率为92.8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CT检查准确率更高,但采用单一的方法并不利于诊断的正确率,B超联合CT能显著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广泛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B超和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胡锡华;

    目的比较分析B超和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观察患者甲状腺的形态、边缘清晰度、边缘声晕、内部回声、钙化情况、血流情况等。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结节性良性病变共计54例,结节性恶性病变共计16例。B超检查显示:结节性良性病变共计42例,结节性恶性病变共计15例;CT检查显示:结节性良性病变共计50例,结节性恶性病变共计15例。B超检查准确率为81.43%,CT的检查准确率为92.8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CT检查准确率更高,但采用单一的方法并不利于诊断的正确率,B超联合CT能显著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广泛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剑明;刘汉云;张焕荣;张自正;钟海辉;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35±13.69)min、(65.32±4.05)m 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6.52±16.72)min、(123.41±9.36)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止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均为100.0%,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效果可靠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5-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剑明;刘汉云;张焕荣;张自正;钟海辉;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35±13.69)min、(65.32±4.05)m 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6.52±16.72)min、(123.41±9.36)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止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均为100.0%,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效果可靠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5-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首次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于芳;贾海军;廖飞燕;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首次行IVF-ET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阴道B超检查宫腔未见异常的首次IVF-ET患者200例,按IVF-ET治疗前宫腔镜检查情况分成三组,A组69例(宫腔镜检查正常组),B组49例(宫腔镜检查异常组),C组82例(未行宫腔镜检查组)。其中B组行相应治疗后再行IVF-ET术,A组及C组均如期行IVF-ET术。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B组49例宫腔形态异常,包括子宫内膜炎26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9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例,子宫黏膜下小肌瘤l例。三组IVF-ET临床妊娠率分别为A组52.2%,B组49.0%,C组26.8%;A、B两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虽是有创性检查,但可发现超声所遗漏的宫腔微小病变,经治疗后可显著提高IVF-ET术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首次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于芳;贾海军;廖飞燕;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首次行IVF-ET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阴道B超检查宫腔未见异常的首次IVF-ET患者200例,按IVF-ET治疗前宫腔镜检查情况分成三组,A组69例(宫腔镜检查正常组),B组49例(宫腔镜检查异常组),C组82例(未行宫腔镜检查组)。其中B组行相应治疗后再行IVF-ET术,A组及C组均如期行IVF-ET术。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B组49例宫腔形态异常,包括子宫内膜炎26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9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例,子宫黏膜下小肌瘤l例。三组IVF-ET临床妊娠率分别为A组52.2%,B组49.0%,C组26.8%;A、B两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虽是有创性检查,但可发现超声所遗漏的宫腔微小病变,经治疗后可显著提高IVF-ET术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李利波;李洪双;梁梅珍;

    目的分析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3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 d乳汁分泌例数、血清中泌乳素水平以及产后一般情况(如出血量、腹胀、宫缩疼痛时间等)。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3 d乳汁分泌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487.2±76.43)μg/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92.6±86.10)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一般情况(如出血量、腹胀、宫缩疼痛时间)均理想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应用于产妇的产后恢复,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子宫、肠道功能的恢复,更能有效地促进乳汁分泌,建议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李利波;李洪双;梁梅珍;

    目的分析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3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 d乳汁分泌例数、血清中泌乳素水平以及产后一般情况(如出血量、腹胀、宫缩疼痛时间等)。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3 d乳汁分泌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487.2±76.43)μg/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92.6±86.10)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一般情况(如出血量、腹胀、宫缩疼痛时间)均理想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应用于产妇的产后恢复,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子宫、肠道功能的恢复,更能有效地促进乳汁分泌,建议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中药单体靛玉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神经病学行为的影响

    伍健伟;何伟文;梁建峰;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靛玉红能否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物神经学行为。方法选用300~350 g大鼠,枕骨大孔二次注射尾动脉血建立SAH。实验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n=6),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6),SAH组,腹腔注射靛玉红3 mg/kg组,10 mg/kg组及30 mg/kg组,每天注射一次,一周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和取前额叶皮质组织检测Rb、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组中磷酸化Rb水平和Cyclin E表达均增加,Caspase-3激活,靛玉红处理使磷酸化Rb水平和Capase-3活性均降低。神经病学评分:假手术组17±2;生理盐水组16±2.1,SAH为6±1.5,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靛玉红3,10,30 mg/kg组分别为6±1.3,9±1,12±1.3,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单体靛玉红能有效改善SAH引起的动物神经病学行为。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单体靛玉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神经病学行为的影响

    伍健伟;何伟文;梁建峰;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靛玉红能否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物神经学行为。方法选用300~350 g大鼠,枕骨大孔二次注射尾动脉血建立SAH。实验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n=6),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6),SAH组,腹腔注射靛玉红3 mg/kg组,10 mg/kg组及30 mg/kg组,每天注射一次,一周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和取前额叶皮质组织检测Rb、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组中磷酸化Rb水平和Cyclin E表达均增加,Caspase-3激活,靛玉红处理使磷酸化Rb水平和Capase-3活性均降低。神经病学评分:假手术组17±2;生理盐水组16±2.1,SAH为6±1.5,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靛玉红3,10,30 mg/kg组分别为6±1.3,9±1,12±1.3,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单体靛玉红能有效改善SAH引起的动物神经病学行为。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手法整复治疗椎体压缩超1/3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谭伟欣;傅强;李国韶;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整复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个椎体压缩超1/3椎体高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无神经症状的单个椎体压缩超1/3椎体高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手法后予以患者腰部垫塔形垫,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卧床4周,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VAS评分。结果手法后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VAS评分均较手法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个椎体压缩超1/3椎体高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可恢复椎体的高度,避免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3-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手法整复治疗椎体压缩超1/3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谭伟欣;傅强;李国韶;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整复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个椎体压缩超1/3椎体高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无神经症状的单个椎体压缩超1/3椎体高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手法后予以患者腰部垫塔形垫,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卧床4周,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VAS评分。结果手法后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VAS评分均较手法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个椎体压缩超1/3椎体高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可恢复椎体的高度,避免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3-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运脾转枢”学术思想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周洪彬;潘艳东;周丽;张宏宇;

    目的探讨"运脾转枢"思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以"运脾转枢"法为指导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T)、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LVEST、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运脾转枢"法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5-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运脾转枢”学术思想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周洪彬;潘艳东;周丽;张宏宇;

    目的探讨"运脾转枢"思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以"运脾转枢"法为指导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T)、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LVEST、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运脾转枢"法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5-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XELOX方案与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朱佳成;彭翔;邓建中;程龙庆;周永辉;吴文辉;

    目的探讨XELOX方案与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者采用XELOX方案治疗,21例患者采用SOX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指数,6个月、1年、2年生存率,肿瘤分期及手术切除率。结果 SOX组近期临床受益指数高于XEOLX组(P<0.05),但两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和手术切除率以及术后肿瘤分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说,SOX方案在近期临床受益中比XEOLX方案效果更好,但两者在手术切除率及预后方面差异表现不明显,故两者均可应用于胃癌新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7-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XELOX方案与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朱佳成;彭翔;邓建中;程龙庆;周永辉;吴文辉;

    目的探讨XELOX方案与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者采用XELOX方案治疗,21例患者采用SOX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指数,6个月、1年、2年生存率,肿瘤分期及手术切除率。结果 SOX组近期临床受益指数高于XEOLX组(P<0.05),但两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和手术切除率以及术后肿瘤分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说,SOX方案在近期临床受益中比XEOLX方案效果更好,但两者在手术切除率及预后方面差异表现不明显,故两者均可应用于胃癌新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7-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唐理英;刘运辉;谢诗涓;徐亚非;朱欣阳;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经皮注射CPC配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随访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周后CPC材料于X线下均有显影,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平均为7.5(2~21)分。结论 CPC可取代自体骨成为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填充材料,特别适合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唐理英;刘运辉;谢诗涓;徐亚非;朱欣阳;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经皮注射CPC配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随访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周后CPC材料于X线下均有显影,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平均为7.5(2~21)分。结论 CPC可取代自体骨成为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填充材料,特别适合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2015年06期 v.22;No.196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李海;黄石钊;刘恒;冯德荣;

    目的研究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FA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FAC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改善脑卒中步态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1-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李海;黄石钊;刘恒;冯德荣;

    目的研究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FA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FAC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改善脑卒中步态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1-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TRIM29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谢文林;连家燕;刘俊峰;梁英杰;唐刚华;李智;

    目的探讨TRIM29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比68例前列腺癌、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RIM29表达情况,以34βE12表达情况为对照。结果 TRIM29在68例前列腺癌中均不表达,而在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表达均为阳性,与34βE12表达情况一致。结论 TRIM29可以作为前列腺病变基底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RIM29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谢文林;连家燕;刘俊峰;梁英杰;唐刚华;李智;

    目的探讨TRIM29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比68例前列腺癌、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RIM29表达情况,以34βE12表达情况为对照。结果 TRIM29在68例前列腺癌中均不表达,而在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表达均为阳性,与34βE12表达情况一致。结论 TRIM29可以作为前列腺病变基底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者心肌房SCN5A和ANK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何崇辉;金鑫;张有猛;肖应林;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USCD)病患心肌房SCN5A和ANK2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病患73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间段排除心脏原因死亡的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USCD病患的概况,对比两组SCN5A和ANK2基因突变比例,记录应用SCN5A、ANK2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等,并对比两组酶学检测指标。结果 USCD病患中心重多为300~400 g,死亡诱因多为纠纷及厮打,猝死表现多为呻吟和抽搐,发病至死亡时间多<24 h。观察组SCN5A、ANK2的阳性结果出现(-)的病患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的病患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CN5A、ANK2进行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和88.89%,且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观察组CK、CK-MB、LDH以及HBDH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D者出现SCN5A和ANK2的比例较高,在应用于检测时的阳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均较高。因此,USCD病患心肌房SCN5A和ANK2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6-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者心肌房SCN5A和ANK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何崇辉;金鑫;张有猛;肖应林;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USCD)病患心肌房SCN5A和ANK2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病患73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间段排除心脏原因死亡的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USCD病患的概况,对比两组SCN5A和ANK2基因突变比例,记录应用SCN5A、ANK2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等,并对比两组酶学检测指标。结果 USCD病患中心重多为300~400 g,死亡诱因多为纠纷及厮打,猝死表现多为呻吟和抽搐,发病至死亡时间多<24 h。观察组SCN5A、ANK2的阳性结果出现(-)的病患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的病患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CN5A、ANK2进行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和88.89%,且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观察组CK、CK-MB、LDH以及HBDH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D者出现SCN5A和ANK2的比例较高,在应用于检测时的阳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均较高。因此,USCD病患心肌房SCN5A和ANK2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6-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精子存活实验预测人工授精后临床妊娠的价值

    吴成勇;杨满;林梅;蔡敏生;

    目的研究精子存活实验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后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UI治疗的不孕夫妇125对,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26例)和非妊娠组(99例),对精子进行48小时培养,对比两组精子体外存活情况。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处理前精子总数、精子形态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精液优化处理24小时和48小时后,妊娠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培养24时和48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2%和93.9%,最佳cut off截断值分别为45.4%和31.8%。结论人工授精患者进行体外培养精子存活实验,是预测人工授精成功与否的一个可靠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精子存活实验预测人工授精后临床妊娠的价值

    吴成勇;杨满;林梅;蔡敏生;

    目的研究精子存活实验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后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UI治疗的不孕夫妇125对,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26例)和非妊娠组(99例),对精子进行48小时培养,对比两组精子体外存活情况。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处理前精子总数、精子形态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精液优化处理24小时和48小时后,妊娠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培养24时和48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2%和93.9%,最佳cut off截断值分别为45.4%和31.8%。结论人工授精患者进行体外培养精子存活实验,是预测人工授精成功与否的一个可靠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马富生;刘国栋;赖伟权;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获取临床标本,然后分析患儿的肠道病毒血清,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4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68.91%)、散居儿童(69.57%)和0~3岁患儿(85.87%)发病率高。89.13%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患儿平均热程为(5.24±2.64)天,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19.57%的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35.59%的轻症患儿为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40.00%的重症患儿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轻症患儿的的平均住院日为(4±1.33)d,显著短于重症患儿的(9±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0~3岁的男性患儿,轻症患儿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6型为主,重症患儿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1-72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马富生;刘国栋;赖伟权;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获取临床标本,然后分析患儿的肠道病毒血清,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4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68.91%)、散居儿童(69.57%)和0~3岁患儿(85.87%)发病率高。89.13%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患儿平均热程为(5.24±2.64)天,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19.57%的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35.59%的轻症患儿为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40.00%的重症患儿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轻症患儿的的平均住院日为(4±1.33)d,显著短于重症患儿的(9±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0~3岁的男性患儿,轻症患儿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6型为主,重症患儿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1-72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骨宝丸结合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王昌兵;杨匡洋;刘少华;

    目的评价骨宝丸结合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78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介入治疗后给予骨宝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介入治疗后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评分和Ficat分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和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宝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结合介入治疗对0~Ⅱ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介入治疗在治疗后早期能较好地减轻甚至消除疼痛,增加股骨头血供,提高髋关节的功能评分。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骨宝丸结合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王昌兵;杨匡洋;刘少华;

    目的评价骨宝丸结合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78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介入治疗后给予骨宝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介入治疗后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评分和Ficat分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和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宝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结合介入治疗对0~Ⅱ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介入治疗在治疗后早期能较好地减轻甚至消除疼痛,增加股骨头血供,提高髋关节的功能评分。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临床应用研究

    杨帆;王希成;苏琼菲;杜月群;蔡家欣;黄小芸;

    目的评价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中的疗效及其放射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病患28例,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评价患者近期疗效,观察其6、12和18个月(或随访至患者死亡)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全部28例病患均随访18个月以上(或随访至患者死亡),6、12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9%(22/28)、64%(18/28)、46%(13/28),病例中生存超过3年的有4例。治疗前10例患者血AFP>400 ng/m L,最高≥61 000 ng/m L,平均约为1 800 ng/m L;治疗3个月后,8例患者血AFP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5例恢复正常。治疗前20例患者血CEA异常升高;治疗3个月后,有18例患者血CEA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0例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放疗反应主要为早期放疗反应,其中15例出现一般性全身反应(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2例出现放射性胃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发现有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采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单发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特点,但其晚期放射损伤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6-727+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临床应用研究

    杨帆;王希成;苏琼菲;杜月群;蔡家欣;黄小芸;

    目的评价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中的疗效及其放射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病患28例,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评价患者近期疗效,观察其6、12和18个月(或随访至患者死亡)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全部28例病患均随访18个月以上(或随访至患者死亡),6、12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9%(22/28)、64%(18/28)、46%(13/28),病例中生存超过3年的有4例。治疗前10例患者血AFP>400 ng/m L,最高≥61 000 ng/m L,平均约为1 800 ng/m L;治疗3个月后,8例患者血AFP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5例恢复正常。治疗前20例患者血CEA异常升高;治疗3个月后,有18例患者血CEA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0例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放疗反应主要为早期放疗反应,其中15例出现一般性全身反应(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2例出现放射性胃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发现有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采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单发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特点,但其晚期放射损伤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6-727+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联合、动态测定CRP和PCT的意义

    林良友;刘丰;钟君立;卢建华;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方法采取前瞻性、连续观察性方法,测定80例AECOPD患者入院第0、24、48小时的CRP和PCT(分别记录为CRP0、CRP1、CRP2和PCT0、PCT1、PCT2),分析CRP、PCT和死亡、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RP、PCT水平和AECOPD患者住院天数、死亡有正相关关系,CRP1和住院天数相关性最高,PCT1和死亡相关性最高。结论联合、动态测定CRP和PCT,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AECOPD患者的细菌感染,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联合、动态测定CRP和PCT的意义

    林良友;刘丰;钟君立;卢建华;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方法采取前瞻性、连续观察性方法,测定80例AECOPD患者入院第0、24、48小时的CRP和PCT(分别记录为CRP0、CRP1、CRP2和PCT0、PCT1、PCT2),分析CRP、PCT和死亡、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RP、PCT水平和AECOPD患者住院天数、死亡有正相关关系,CRP1和住院天数相关性最高,PCT1和死亡相关性最高。结论联合、动态测定CRP和PCT,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AECOPD患者的细菌感染,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

    2015年06期 v.22;No.196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肺运动试验对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价值分析

    杨德松;李旭;唐金明;吴劼;吴智宁;张百华;周勇;王文祥;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对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并择期行肺癌切除手术的3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肺叶切除组(40例)和肺叶切除组(26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将两组患者分为RF组和NRF组。手术前应用运动负荷递增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定并记录患者终止负荷运动时的各项指标,对RF组和NRF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肺叶切除组患者中,RF组的心肺运动试验中VE、BF、VO2/kg、VO2%P、MET等指标均低于NR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中W%、AT、VO2/HR等指标低于NR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组患者中,术后RF组与NRF组心肺运动试验的所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运动试验可以预测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尤其适于全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心肺运动试验对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价值分析

    杨德松;李旭;唐金明;吴劼;吴智宁;张百华;周勇;王文祥;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对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并择期行肺癌切除手术的3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肺叶切除组(40例)和肺叶切除组(26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将两组患者分为RF组和NRF组。手术前应用运动负荷递增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定并记录患者终止负荷运动时的各项指标,对RF组和NRF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肺叶切除组患者中,RF组的心肺运动试验中VE、BF、VO2/kg、VO2%P、MET等指标均低于NR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中W%、AT、VO2/HR等指标低于NR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组患者中,术后RF组与NRF组心肺运动试验的所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运动试验可以预测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尤其适于全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刘干忠;高太平;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4天的NFD与ADL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对于减少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病残率。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刘干忠;高太平;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4天的NFD与ADL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对于减少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病残率。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7及肺功能的影响

    余虹;荣福;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17及肺功能的影响,同时对IL-17在AECOP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与肺功能的关系及氨溴索抗炎抗氧化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的实用价值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治疗后BALF中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与肺功能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水平均下降,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显著降低AE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7及肺功能的影响

    余虹;荣福;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17及肺功能的影响,同时对IL-17在AECOP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与肺功能的关系及氨溴索抗炎抗氧化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的实用价值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治疗后BALF中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与肺功能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水平均下降,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显著降低AE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左宇;刘芳;李捷一;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和改良PLIF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术前、术后组间比较,JOA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LIF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间高度变化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IF与改良PLIF治疗效果相当,而改良PLIF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是一种更加良好的治疗方式。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7-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左宇;刘芳;李捷一;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和改良PLIF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术前、术后组间比较,JOA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LIF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间高度变化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IF与改良PLIF治疗效果相当,而改良PLIF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是一种更加良好的治疗方式。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7-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李斯桃;李雄;周文辉;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1例。阿莫西林组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治疗,克拉霉素组采用克拉霉素+甲硝唑+胶体果胶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结果阿莫西林组症状缓解率为88.89%,显著高于克拉霉素组的7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组和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分别为88.89%和76.54%,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和胶体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优于克拉霉素。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李斯桃;李雄;周文辉;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1例。阿莫西林组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治疗,克拉霉素组采用克拉霉素+甲硝唑+胶体果胶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结果阿莫西林组症状缓解率为88.89%,显著高于克拉霉素组的7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组和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分别为88.89%和76.54%,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和胶体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优于克拉霉素。

    2015年06期 v.22;No.196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床旁分次刮痂在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的应用

    陈剑平;范志强;

    目的探讨床旁分次刮痂对小面积深Ⅱ°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双上肢或双下肢相对应部位小面积深Ⅱ°烧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坏死组织清除方式不同将相对应肢体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常规换药的同时加用分次刮除创面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常规换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9.2±1.5)d,显著短于B组的(20.2±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04,P<0.05)。愈合后三个月回访,部分经较长时间愈合创面(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0天)均有不同程度瘢痕形成。两组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有少部分创面感染。结论床旁分次刮痂治疗小面积深Ⅱ°烧伤可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床旁分次刮痂在小面积深Ⅱ°烧伤创面的应用

    陈剑平;范志强;

    目的探讨床旁分次刮痂对小面积深Ⅱ°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双上肢或双下肢相对应部位小面积深Ⅱ°烧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坏死组织清除方式不同将相对应肢体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常规换药的同时加用分次刮除创面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常规换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9.2±1.5)d,显著短于B组的(20.2±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04,P<0.05)。愈合后三个月回访,部分经较长时间愈合创面(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0天)均有不同程度瘢痕形成。两组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有少部分创面感染。结论床旁分次刮痂治疗小面积深Ⅱ°烧伤可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莫雅娴;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与出血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出血与否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对照组患者为消化性溃疡不合并出血。分析影响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因素。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率为76.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出血与患者复合性溃疡、患者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出血与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复合性溃疡出血概率大大增加,需要引起广大消化专科医生注意,早期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莫雅娴;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与出血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出血与否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对照组患者为消化性溃疡不合并出血。分析影响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因素。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率为76.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出血与患者复合性溃疡、患者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出血与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复合性溃疡出血概率大大增加,需要引起广大消化专科医生注意,早期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抑制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颤的临床研究

    邓志英;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颤应用布托啡诺与曲马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寒颤的剖宫产产妇76例分为布托菲诺组和曲马多组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用药前和用药后5 min、15 min时Sp O2及MAP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布托菲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曲马多组的84.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诺菲组用药后5 min、15 min Sp O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布托诺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显著低于曲马多组(3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颤应用布托啡诺效果优于曲马多,且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抑制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颤的临床研究

    邓志英;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颤应用布托啡诺与曲马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寒颤的剖宫产产妇76例分为布托菲诺组和曲马多组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用药前和用药后5 min、15 min时Sp O2及MAP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布托菲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曲马多组的84.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诺菲组用药后5 min、15 min Sp O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布托诺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显著低于曲马多组(3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颤应用布托啡诺效果优于曲马多,且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胡正祥;杨魁元;

    目的研究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GOS预后评价分级情况及脑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死亡率为35.5%,显著低于对照组53.3%;试验组恢复良好率为46.8%,显著高于对照组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硬膜下积液及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1.3%、8.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和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脑部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胡正祥;杨魁元;

    目的研究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GOS预后评价分级情况及脑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死亡率为35.5%,显著低于对照组53.3%;试验组恢复良好率为46.8%,显著高于对照组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硬膜下积液及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1.3%、8.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和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脑部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孕酮对早期宫内妊娠及异位妊娠的预测意义

    陈怡;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用于分辨早期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孕女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内妊娠组(148例)和异位妊娠组(52例),均采血行β-HCG和孕酮水平检测,比较两组β-HCG水平和孕酮水平。结果宫内妊娠组患者β-HCG水平和孕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异位妊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率与孕酮水平具有负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97.532-1.093X,其中r=0.805,P<0.05。结论血清孕酮水平与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提示孕酮可能参与异位妊娠的发生过程,临床应结合β-HCG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9-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孕酮对早期宫内妊娠及异位妊娠的预测意义

    陈怡;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用于分辨早期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孕女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内妊娠组(148例)和异位妊娠组(52例),均采血行β-HCG和孕酮水平检测,比较两组β-HCG水平和孕酮水平。结果宫内妊娠组患者β-HCG水平和孕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异位妊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率与孕酮水平具有负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97.532-1.093X,其中r=0.805,P<0.05。结论血清孕酮水平与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提示孕酮可能参与异位妊娠的发生过程,临床应结合β-HCG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2015年06期 v.22;No.196 749-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丽;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寒型及胃阴亏虚型,分别予以柴胡疏肝散、温胆汤、黄芪建中汤及益胃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服丹参饮合失笑散,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较单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可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丽;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寒型及胃阴亏虚型,分别予以柴胡疏肝散、温胆汤、黄芪建中汤及益胃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服丹参饮合失笑散,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较单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可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静脉化疗和介入性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刘卓环;黄江远;周成宇;朱桥华;刘勇刚;

    目的分析静脉给药和介入性动脉给药两种化疗给药途径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化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脉管浸润和深层肌受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的风险低,临床上建议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静脉化疗和介入性动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刘卓环;黄江远;周成宇;朱桥华;刘勇刚;

    目的分析静脉给药和介入性动脉给药两种化疗给药途径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化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脉管浸润和深层肌受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的风险低,临床上建议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李佳;邬麟;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4例。A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B组仅给予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疾病总缓解率为54.55%,显著高于B组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以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09%,与B组的72.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用于治疗NSCLC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缓解率,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5-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李佳;邬麟;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4例。A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B组仅给予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疾病总缓解率为54.55%,显著高于B组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以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09%,与B组的72.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用于治疗NSCLC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缓解率,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5-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和白介素-1与胎膜早破相关性分析

    张阁;

    目的探究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1(IL-1)的改变是否与胎膜早破相关。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同期住院分娩孕妇(125例),胎膜早破孕妇设为研究组(70例),胎膜未破孕妇设为对照组(55例)。取两组孕妇的血清作为检测标本。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1水平。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25例)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45例)。分别比较两种分组方式间的CRP和IL-1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中CRP水平和I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中CRP与IL-1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RP与IL-1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P和IL-1水平升高对预测胎膜早破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7-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和白介素-1与胎膜早破相关性分析

    张阁;

    目的探究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1(IL-1)的改变是否与胎膜早破相关。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同期住院分娩孕妇(125例),胎膜早破孕妇设为研究组(70例),胎膜未破孕妇设为对照组(55例)。取两组孕妇的血清作为检测标本。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1水平。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25例)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45例)。分别比较两种分组方式间的CRP和IL-1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中CRP水平和I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中CRP与IL-1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RP与IL-1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P和IL-1水平升高对预测胎膜早破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7-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马庆荣;陈凯;章海波;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在EGFR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其中34例实施放疗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8例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定期随访后对两组治疗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5月,与对照组(10月)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使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的综合疗法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显著改善晚期肺癌近期疗效,但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马庆荣;陈凯;章海波;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在EGFR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其中34例实施放疗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8例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定期随访后对两组治疗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5月,与对照组(10月)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使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的综合疗法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显著改善晚期肺癌近期疗效,但对总生存时间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5年06期 v.22;No.196 75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刘邦俭;于德新;

    目的探究体外震波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经体外震波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15例)、B组(15例)、C组(10例)。A组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MPCNL)治疗、B组给予逆行输尿管镜(URL)治疗、C组给予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RLU)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2月结石清除率均高于A、B两组,术后并发症低于A、B两组,但A、B两组间以上指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CNL与RLU相比URL对患者结石清除率较高,但采用URL的手术时间更短,所以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方式。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刘邦俭;于德新;

    目的探究体外震波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经体外震波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15例)、B组(15例)、C组(10例)。A组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MPCNL)治疗、B组给予逆行输尿管镜(URL)治疗、C组给予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RLU)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2月结石清除率均高于A、B两组,术后并发症低于A、B两组,但A、B两组间以上指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CNL与RLU相比URL对患者结石清除率较高,但采用URL的手术时间更短,所以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方式。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赖凤媚;邱秀群;吴彩霞;

    目的探讨本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对其进行HPV、TCT及宫颈活体组织学检查。对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宫颈病变的阳性率为63.00%(189/300),检测出18种HPV感染基因型,其中单纯高危型247例、单纯低危型29例、高危低危混合型24例;单一基因感染251例、多重基因感染49例。统计学结果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HPV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赖凤媚;邱秀群;吴彩霞;

    目的探讨本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对其进行HPV、TCT及宫颈活体组织学检查。对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宫颈病变的阳性率为63.00%(189/300),检测出18种HPV感染基因型,其中单纯高危型247例、单纯低危型29例、高危低危混合型24例;单一基因感染251例、多重基因感染49例。统计学结果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HPV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婷;饶花平;金世杰;吴碧琛;徐畅;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肺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6%;两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比红霉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婷;饶花平;金世杰;吴碧琛;徐畅;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肺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6%;两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比红霉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

    张蜜;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方法以58例为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为A组,56例1岁内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为B组,57例严重细菌感染新生儿为C组,对比三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WBC、CRP水平。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现象,A组多为低热,发热时间短;B组多为高热,发热时间较长。A组患儿最高体温、发热天数、呕吐和腹泻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儿发病初始阶段WBC、CRP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发病24 h后,A组患儿WBC、CRP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多表现为短程低热、消化道有轻微症状,少数新生儿伴有皮肤发花、纳奶少、末梢循环略差等现象,易与严重细菌感染患儿相误诊,而严重细菌感染新生儿在发病24 h后WBC、CRP有显著性增高,临床应注重鉴别性诊断。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7-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

    张蜜;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方法以58例为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为A组,56例1岁内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为B组,57例严重细菌感染新生儿为C组,对比三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WBC、CRP水平。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现象,A组多为低热,发热时间短;B组多为高热,发热时间较长。A组患儿最高体温、发热天数、呕吐和腹泻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儿发病初始阶段WBC、CRP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发病24 h后,A组患儿WBC、CRP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多表现为短程低热、消化道有轻微症状,少数新生儿伴有皮肤发花、纳奶少、末梢循环略差等现象,易与严重细菌感染患儿相误诊,而严重细菌感染新生儿在发病24 h后WBC、CRP有显著性增高,临床应注重鉴别性诊断。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7-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夏婷婷;李文薇;

    目的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方案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分别是0.00%和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周期对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多胎妊娠率,也许是IUI治疗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夏婷婷;李文薇;

    目的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方案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分别是0.00%和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周期对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多胎妊娠率,也许是IUI治疗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5年06期 v.22;No.196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沙拉嗪栓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溃疡性左半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林晔;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栓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溃疡性左半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左半结肠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S组采用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T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结肠镜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但两组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以及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美沙拉嗪肠溶片比较,美沙拉嗪栓在治疗溃疡性左半结肠炎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美沙拉嗪栓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溃疡性左半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林晔;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栓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溃疡性左半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左半结肠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S组采用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T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结肠镜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但两组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以及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美沙拉嗪肠溶片比较,美沙拉嗪栓在治疗溃疡性左半结肠炎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球结膜下注射5-FU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

    帅少帅;谢瑞珍;罗友琼;梁雪贞;冯美好;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处理效果。方法将40例(40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只眼。对照组均进行针拨分离和眼球按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FU 0.3 m L结膜下注射。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9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95.0%,对照组13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眼压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拨分离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是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3-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球结膜下注射5-FU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

    帅少帅;谢瑞珍;罗友琼;梁雪贞;冯美好;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处理效果。方法将40例(40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只眼。对照组均进行针拨分离和眼球按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FU 0.3 m L结膜下注射。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9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95.0%,对照组13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眼压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拨分离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是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3-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及脑动脉微栓子的关系

    罗政;朱飞奇;

    目的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微栓子(MES)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37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Hcy水平分组,Hcy<10μmol/L为对照组(220例),10μmol/L≤Hcy≤15μmol/L为实验组1(90例),Hcy>15μmol/L为实验组2(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TCD、颈动脉彩超检测脑动脉MES、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测定患者血TG、TC、LDL-C、HDL-C、UA、FBG、h CRP、ESR水平。结果实验组MES、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Hcy、TG、TC、ESR、UA、FBG、LDL-C、h CRP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MES、TC、TG、h CRP、UA、ESR、LDL-C存在正相关,与H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脑动脉狭窄及MES有明显的正相关,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5-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及脑动脉微栓子的关系

    罗政;朱飞奇;

    目的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微栓子(MES)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37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Hcy水平分组,Hcy<10μmol/L为对照组(220例),10μmol/L≤Hcy≤15μmol/L为实验组1(90例),Hcy>15μmol/L为实验组2(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TCD、颈动脉彩超检测脑动脉MES、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测定患者血TG、TC、LDL-C、HDL-C、UA、FBG、h CRP、ESR水平。结果实验组MES、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Hcy、TG、TC、ESR、UA、FBG、LDL-C、h CRP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MES、TC、TG、h CRP、UA、ESR、LDL-C存在正相关,与H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脑动脉狭窄及MES有明显的正相关,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5-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宫颈癌术前和术后诊断结果的临床对比分析

    禹莲香;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癌术前与术后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子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共160例,分析对比患者的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患者呈阴道穹窿受侵的52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阴道穹窿阳性38例(符合率为73.1%);术前诊断为患者无阴道穹窿受侵的10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阴道穹窿阴性102例(符合率为94.4%)。术前诊断患者有宫旁浸润而诊断为子宫颈癌ⅡB的共7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者3例(符合率为42.9%);术前诊断患者无宫旁浸润的共153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宫旁浸润的共143例(符合率为93.5%)。术中诊断淋巴结呈阳性的166个,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发生转移的133个(符合率为80.1%)。结论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宫旁的阳性诊断符合率较低,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子宫颈癌术前和术后诊断结果的临床对比分析

    禹莲香;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癌术前与术后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子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共160例,分析对比患者的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患者呈阴道穹窿受侵的52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阴道穹窿阳性38例(符合率为73.1%);术前诊断为患者无阴道穹窿受侵的10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阴道穹窿阴性102例(符合率为94.4%)。术前诊断患者有宫旁浸润而诊断为子宫颈癌ⅡB的共7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者3例(符合率为42.9%);术前诊断患者无宫旁浸润的共153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宫旁浸润的共143例(符合率为93.5%)。术中诊断淋巴结呈阳性的166个,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发生转移的133个(符合率为80.1%)。结论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宫旁的阳性诊断符合率较低,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护理研究

  • 协同护理模式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黄莲英;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多学科协同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55.8±6.4)分,高于对照组的(114.5±11.7)分;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重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也积极推动患者参与护理工作,是一种有效支持资源系统,其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心理支持及术后康复配合,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预后有益,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9-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协同护理模式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黄莲英;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多学科协同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55.8±6.4)分,高于对照组的(114.5±11.7)分;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重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也积极推动患者参与护理工作,是一种有效支持资源系统,其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心理支持及术后康复配合,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预后有益,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79-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延续院外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研究

    吕洁文;麦哲林;邓东兰;李京花;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延续院外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癌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疼痛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癌痛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院外规范化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院外1个月时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癌痛知识的正确认识及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延续院外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研究

    吕洁文;麦哲林;邓东兰;李京花;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延续院外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癌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疼痛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癌痛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院外规范化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院外1个月时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癌痛知识的正确认识及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安全性的作用观察

    秦樱;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安全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开展QCC活动后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13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59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QCC实施前后安全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输液渗漏、其他损伤等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3%、0.00%、0.98%和0.65%,护理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6%(P<0.05)。观察组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2%(P<0.05)。结论 QCC活动为护士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中加强协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3-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安全性的作用观察

    秦樱;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安全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开展QCC活动后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13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59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QCC实施前后安全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输液渗漏、其他损伤等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3%、0.00%、0.98%和0.65%,护理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6%(P<0.05)。观察组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2%(P<0.05)。结论 QCC活动为护士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中加强协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3-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汤令群;何美容;梁未博;

    目的观察并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均具积极影响,且可以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5-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汤令群;何美容;梁未博;

    目的观察并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均具积极影响,且可以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5-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风险管理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应用分析

    朱晓燕;陈雪芬;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科高龄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护理意外,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风险管理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应用分析

    朱晓燕;陈雪芬;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科高龄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护理意外,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89例小儿肠梗阻围术期的护理研究

    彭霞;黄笑;李丹;

    目的研究小儿肠梗阻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儿89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9-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89例小儿肠梗阻围术期的护理研究

    彭霞;黄笑;李丹;

    目的研究小儿肠梗阻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儿89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89-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儿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成因及预防护理

    黄笑;彭霞;孙瑛;

    目的分析小儿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2013年的48例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儿运用循证理念实施切口愈合不良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观察组中有1名患儿由于护理不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中有7名患儿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不当。结论护理不当会引起小儿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需引起临床的注意,尤其是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开展护理工作,密切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做好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工作。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儿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成因及预防护理

    黄笑;彭霞;孙瑛;

    目的分析小儿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2013年的48例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儿运用循证理念实施切口愈合不良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观察组中有1名患儿由于护理不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中有7名患儿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不当。结论护理不当会引起小儿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需引起临床的注意,尤其是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开展护理工作,密切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做好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工作。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陈巧玲;黄燃华;吴少辉;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为儿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比例、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费用、药品使用比例和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士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护理技能、巡视率以及反应时间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实施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3-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陈巧玲;黄燃华;吴少辉;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为儿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品比例、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费用、药品使用比例和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士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护理技能、巡视率以及反应时间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实施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3-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江小好;曾冰川;刘国珍;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干预后结肠癌患者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和梭菌数量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都具备很好的手术依从性,有4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术前焦虑症;护理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合理有效护理,对患者的创伤性小,对身体的健康影响较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是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5-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江小好;曾冰川;刘国珍;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干预后结肠癌患者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和梭菌数量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都具备很好的手术依从性,有4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术前焦虑症;护理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合理有效护理,对患者的创伤性小,对身体的健康影响较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是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5-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DCA模式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吴红英;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改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控制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7-798+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PDCA模式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吴红英;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改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控制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7-798+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调查统计

  • 家庭健康促进项目中男性健康管理的探讨

    梁秋芬;刁伟坚;孙彬桂;刘瑞华;左连东;郭瑞珍;莫少红;李红钢;章慧平;官黄涛;

    目的通过家庭健康促进模式,探索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容易忽视自身健康的男性进行的家庭健康管理。方法项目组在广州市南沙区某镇6个村居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促进工作,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1 134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生殖健康问卷调查、专科体检,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评估、诊疗指导以及家庭成员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1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中吸烟、饮酒、高嘌呤饮食人群比例较高,健康意识较差,缺乏对自我健康状况的正确评价及认识。2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尿酸异常人数比例较高。3通过培训基层工作人员,根据体检发现的疾病针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家庭饮食健康理念,戒除危害生殖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家庭健康观念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家庭生殖健康促进项目过程中应重视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成员间相互健康状况的了解和协作能力,对促进男性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家庭健康促进项目中男性健康管理的探讨

    梁秋芬;刁伟坚;孙彬桂;刘瑞华;左连东;郭瑞珍;莫少红;李红钢;章慧平;官黄涛;

    目的通过家庭健康促进模式,探索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容易忽视自身健康的男性进行的家庭健康管理。方法项目组在广州市南沙区某镇6个村居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促进工作,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1 134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生殖健康问卷调查、专科体检,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评估、诊疗指导以及家庭成员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1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中吸烟、饮酒、高嘌呤饮食人群比例较高,健康意识较差,缺乏对自我健康状况的正确评价及认识。2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尿酸异常人数比例较高。3通过培训基层工作人员,根据体检发现的疾病针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家庭饮食健康理念,戒除危害生殖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家庭健康观念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家庭生殖健康促进项目过程中应重视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成员间相互健康状况的了解和协作能力,对促进男性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06期 v.22;No.196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林建葵;曾钢;梁容玉;林晓阳;黄嘉仪;孙彬;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主观服药态度及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态度清单(DAI)、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简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得分较低,其生活质量与主观服药态度不相关,与自评症状成负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出院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自评症状、年龄、婚姻状况以及住院史,是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为制定干预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林建葵;曾钢;梁容玉;林晓阳;黄嘉仪;孙彬;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主观服药态度及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态度清单(DAI)、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简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得分较低,其生活质量与主观服药态度不相关,与自评症状成负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出院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自评症状、年龄、婚姻状况以及住院史,是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为制定干预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海珠区脑卒中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向莉;陈秀梅;高俊英;

    目的探讨广州市海珠区脑卒中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医二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 4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发病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规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为双峰,分别为10:00~12:00、16:00~18:00,谷峰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对高峰为9:00~12:00。缺血性脑卒中春冬两季相对高发,夏秋两季相对低发;出血性脑卒中季节性规律不明显。结论广州市海珠区脑卒中患者发病有年龄、季节和昼夜发病规律,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因素有关。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4-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海珠区脑卒中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向莉;陈秀梅;高俊英;

    目的探讨广州市海珠区脑卒中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医二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 4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发病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规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为双峰,分别为10:00~12:00、16:00~18:00,谷峰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对高峰为9:00~12:00。缺血性脑卒中春冬两季相对高发,夏秋两季相对低发;出血性脑卒中季节性规律不明显。结论广州市海珠区脑卒中患者发病有年龄、季节和昼夜发病规律,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因素有关。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4-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流浪精神病患者不同出院方式住院日比较分析

    朴轶峰;燕银枝;李镔;黄焕新;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护送方式返乡与家属接出院方式返乡之间住院日的区别,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于2014年上半年从广州市某医院出院的H省籍(90例)与G省籍(109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主要分析不同出院方式住院日的差异。结果不同出院方式住院日存在显著差异,家属接出院出院方式平均住院日17天,护送出院方式平均住院日38天,H省籍患者住院日明显大于G省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护送方式,加大医疗投入,可以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和政府的疗效高、住院周期短的救治模式。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6-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流浪精神病患者不同出院方式住院日比较分析

    朴轶峰;燕银枝;李镔;黄焕新;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护送方式返乡与家属接出院方式返乡之间住院日的区别,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于2014年上半年从广州市某医院出院的H省籍(90例)与G省籍(109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主要分析不同出院方式住院日的差异。结果不同出院方式住院日存在显著差异,家属接出院出院方式平均住院日17天,护送出院方式平均住院日38天,H省籍患者住院日明显大于G省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护送方式,加大医疗投入,可以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和政府的疗效高、住院周期短的救治模式。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6-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冲动攻击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蓝晓嫦;王达平;刘玉平;黄雄;王怀坤;周超;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冲动攻击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O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4分,36例)和对照组(MOAS加权总分<4分,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攻击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MOAS加权总分的相关性。结果攻击组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T3、FT4、TT3、TT4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组患者的TSH和FT3水平均与MOAS加权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冲动攻击行为有关。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8-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冲动攻击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蓝晓嫦;王达平;刘玉平;黄雄;王怀坤;周超;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冲动攻击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OA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4分,36例)和对照组(MOAS加权总分<4分,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攻击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MOAS加权总分的相关性。结果攻击组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T3、FT4、TT3、TT4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组患者的TSH和FT3水平均与MOAS加权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冲动攻击行为有关。

    2015年06期 v.22;No.196 808-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等级医院间血常规项目差异的研究

    陈慎;江燕华;黄日皎;温小平;丁锐;

    目的比较不同等级医院间血常规项目的偏差,为血常规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鲜血常规标本(20份)分别在不同等级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对血常规结果 [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常规项目中HCT、MCV、PLT在不同等级医院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间所有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间血常规检验质量有明显差异,还需提高不同医院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015年06期 v.22;No.196 810-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等级医院间血常规项目差异的研究

    陈慎;江燕华;黄日皎;温小平;丁锐;

    目的比较不同等级医院间血常规项目的偏差,为血常规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鲜血常规标本(20份)分别在不同等级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对血常规结果 [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常规项目中HCT、MCV、PLT在不同等级医院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间所有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间血常规检验质量有明显差异,还需提高不同医院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015年06期 v.22;No.196 810-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进展

    莫静;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康复、膀胱功能、肠道功能、肢体功能、自我护理功能等康复护理,以及延伸护理康复可降低患者伤残程度和促进功能康复。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2015年06期 v.22;No.196 812-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进展

    莫静;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康复、膀胱功能、肠道功能、肢体功能、自我护理功能等康复护理,以及延伸护理康复可降低患者伤残程度和促进功能康复。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2015年06期 v.22;No.196 812-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孤立性血尿临床诊治与病理分析

    朱晟;王成;李志辉;

    孤立性血尿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迁延反复,有部分病人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造成家庭及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综合目前国内外诊断、治疗儿童孤立性血尿现状及其病理分析,有助于儿童孤立性血尿正确的诊治及判断预后。

    2015年06期 v.22;No.196 81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孤立性血尿临床诊治与病理分析

    朱晟;王成;李志辉;

    孤立性血尿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迁延反复,有部分病人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造成家庭及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综合目前国内外诊断、治疗儿童孤立性血尿现状及其病理分析,有助于儿童孤立性血尿正确的诊治及判断预后。

    2015年06期 v.22;No.196 815-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