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

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

论著_临床工程

  • 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建立与验证及报警信息的可信性分析

    邱峰;王会敏;罗福东;田敏;

    目的通过观察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Flags报警信息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性,分析Flags报警信息的可靠性,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显微镜复检规则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1 040例全血分析标本同时进行仪器检测和手工显微镜镜检,分析仪器与镜检的符合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将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真阳性率13.8%,假阳性率6.4%,真阴性率78.4%,假阴性率1.4%。Sysmex XS-1000i对异常的血液标本检出能力的有关预测值分别为:敏感度98.6%,特异度93.6%,阳性符合率68.2%,阴性符合率98.2%,准确度92.2%。结论本实验室仪器1.4%的假阴性率符合国际血液学复审协作组关于假阴性率小于5.0%的规定,20.2%的复检率合理。本实验室制定的复检规则可行、可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和质量要求。

    2014年03期 v.21;No.181 265-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的建立与验证及报警信息的可信性分析

    邱峰;王会敏;罗福东;田敏;

    目的通过观察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Flags报警信息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性,分析Flags报警信息的可靠性,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显微镜复检规则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1 040例全血分析标本同时进行仪器检测和手工显微镜镜检,分析仪器与镜检的符合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将仪器报警信息与镜检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真阳性率13.8%,假阳性率6.4%,真阴性率78.4%,假阴性率1.4%。Sysmex XS-1000i对异常的血液标本检出能力的有关预测值分别为:敏感度98.6%,特异度93.6%,阳性符合率68.2%,阴性符合率98.2%,准确度92.2%。结论本实验室仪器1.4%的假阴性率符合国际血液学复审协作组关于假阴性率小于5.0%的规定,20.2%的复检率合理。本实验室制定的复检规则可行、可信,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和质量要求。

    2014年03期 v.21;No.181 265-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微针射频治疗仪的设计

    刘虔铖;赖胜圣;

    目的设计一种通过微针刺破皮肤表皮层,将射频能量直接作用于真皮层,达到换肤、美容效果的医疗设备。方法系统以STM32F103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开发了人机交互电流、射频发生电路、微针长度检测电流、音频电流等硬件模块,开发了软件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图形界面。结果系统运行稳定,简便易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为换肤、皮肤病治疗等临床应用及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应用平台。

    2014年03期 v.21;No.181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微针射频治疗仪的设计

    刘虔铖;赖胜圣;

    目的设计一种通过微针刺破皮肤表皮层,将射频能量直接作用于真皮层,达到换肤、美容效果的医疗设备。方法系统以STM32F103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开发了人机交互电流、射频发生电路、微针长度检测电流、音频电流等硬件模块,开发了软件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图形界面。结果系统运行稳定,简便易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为换肤、皮肤病治疗等临床应用及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应用平台。

    2014年03期 v.21;No.181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游建明;林创辉;杜育彬;

    目的研究机械辅助通气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到2012年间对我院接诊的60名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5例抢救无效,有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6%。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pH、PO2、SpO2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疗法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游建明;林创辉;杜育彬;

    目的研究机械辅助通气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到2012年间对我院接诊的60名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0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人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5例抢救无效,有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1.6%。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pH、PO2、SpO2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疗法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陈裕展;王佳鑫;张卓敏;方锡鑫;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全部准确检出颌面部骨折(100.0%,167/167),显著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6%(148/167),尤其是对于眶壁、上颌窦壁和副鼻窦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MPR图像显示优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二者皆优于3D-VR图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陈裕展;王佳鑫;张卓敏;方锡鑫;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全部准确检出颌面部骨折(100.0%,167/167),显著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6%(148/167),尤其是对于眶壁、上颌窦壁和副鼻窦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MPR图像显示优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二者皆优于3D-VR图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李冰华;黎冠东;李方明;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S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为脊髓型14例和脑/脑脊髓型16例,与同期1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比,分析MS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改变。结果脑/脑脊髓型MS组和脊髓型MS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2.5%(10/16)和42.9%(6/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1/15),MS病例组在多处放射性比值低于对照组,以右丘脑和左顶叶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早期诊断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4-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李冰华;黎冠东;李方明;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S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为脊髓型14例和脑/脑脊髓型16例,与同期1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比,分析MS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改变。结果脑/脑脊髓型MS组和脊髓型MS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2.5%(10/16)和42.9%(6/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1/15),MS病例组在多处放射性比值低于对照组,以右丘脑和左顶叶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早期诊断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4-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论预防性维护的价值

    梁姚鑫;黄大江;马一超;

    目的比较分析Sysmex XS-1000i型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方法,探讨预防性维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三年中我院使用该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维修案例为研究组,2010年至2013年国内参考文献对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维修案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故障发生的频次。结果主要故障发生频次依次为PLT采样错误,废液不排出,测量杯口溢液,白细胞不分类,等。结论该设备的多数故障都是由于设备长期使用,水路管路通道清理不干净引起。制定完善可行的预防性维护内容并严格规范执行,对延长血液分析仪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论预防性维护的价值

    梁姚鑫;黄大江;马一超;

    目的比较分析Sysmex XS-1000i型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方法,探讨预防性维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三年中我院使用该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维修案例为研究组,2010年至2013年国内参考文献对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维修案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故障发生的频次。结果主要故障发生频次依次为PLT采样错误,废液不排出,测量杯口溢液,白细胞不分类,等。结论该设备的多数故障都是由于设备长期使用,水路管路通道清理不干净引起。制定完善可行的预防性维护内容并严格规范执行,对延长血液分析仪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技术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谭海涛;孟志斌;黄涛;李俊;王挺锐;

    目的探讨采用双后外侧融合结合经后路的椎体间融合的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的生物力学基础与应用效果。方法27只三月龄的实验用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单纯椎间融合、双后外侧融合三种方法,使用X线平片对实验用猪脊融合效果进行测量。动物分4、8、12周分批处死,将手术的节段取出,检测三种脊柱融合方式的生物力学数据。结果 X线检测下三点稳定式组融合率优于单纯椎间融合组和双后外侧融合组。三点稳定式组抗弯曲力学曲线明显优于单纯椎间融合组及双后外侧融合组。结论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进行脊柱融合具有符合脊柱的生理负重特点,具有更好的力学及组织学特性,在融合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椎间融合、双后外侧融合,融合效果满意。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技术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谭海涛;孟志斌;黄涛;李俊;王挺锐;

    目的探讨采用双后外侧融合结合经后路的椎体间融合的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的生物力学基础与应用效果。方法27只三月龄的实验用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单纯椎间融合、双后外侧融合三种方法,使用X线平片对实验用猪脊融合效果进行测量。动物分4、8、12周分批处死,将手术的节段取出,检测三种脊柱融合方式的生物力学数据。结果 X线检测下三点稳定式组融合率优于单纯椎间融合组和双后外侧融合组。三点稳定式组抗弯曲力学曲线明显优于单纯椎间融合组及双后外侧融合组。结论采用三点稳定式脊柱融合术进行脊柱融合具有符合脊柱的生理负重特点,具有更好的力学及组织学特性,在融合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纯椎间融合、双后外侧融合,融合效果满意。

    2014年03期 v.21;No.181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神经物质的变化

    黎萍;陈晓晴;胡菲菲;

    目的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探讨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大鼠分为实验组(缺血缺氧组,n=20)和对照组(n=20),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观察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脑皮质内的神经化学物质乳酸(Lac)、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大鼠脑皮质Glu、Asp和Lac总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缺氧促进脑组织Glu、Asp和Lac的释放,采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有助于研究缺血缺氧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以及组织细胞代谢变化。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1-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神经物质的变化

    黎萍;陈晓晴;胡菲菲;

    目的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探讨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大鼠分为实验组(缺血缺氧组,n=20)和对照组(n=20),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观察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脑皮质内的神经化学物质乳酸(Lac)、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大鼠脑皮质Glu、Asp和Lac总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缺氧促进脑组织Glu、Asp和Lac的释放,采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有助于研究缺血缺氧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以及组织细胞代谢变化。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1-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成骨的实验研究

    孙国栋;陈彦;周孝斌;周志刚;林永新;李志忠;李立华;

    目的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寻找适合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以透明质酸、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制备出一种深度矿化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通过SEM、EDS等对支架进行表征,研究支架的形貌、成分及力学强度等性能,并通过原位植入兔股骨髁上骨缺损,通过组织学等手段检测其骨修复效果。结果 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0~200μm。EDS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在一次冻干之后形成的是磷酸氢钙(DCPD),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DCPD逐渐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在兔体内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结论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成骨的实验研究

    孙国栋;陈彦;周孝斌;周志刚;林永新;李志忠;李立华;

    目的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寻找适合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以透明质酸、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制备出一种深度矿化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通过SEM、EDS等对支架进行表征,研究支架的形貌、成分及力学强度等性能,并通过原位植入兔股骨髁上骨缺损,通过组织学等手段检测其骨修复效果。结果 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0~200μm。EDS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在一次冻干之后形成的是磷酸氢钙(DCPD),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DCPD逐渐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在兔体内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结论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寰椎骨折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罗杰;许军;

    目的建立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各型骨折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一例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青年,无颈部疾病以及外伤史,排除枕寰区的各类疾患。对其进行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及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继而对其进行仿真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该方法对研究寰椎骨折的机制是否有效。结果构建的寰椎有限元模型符合人体寰椎形态。各项运作状态较佳并且有限元模型中C0~C1、C1~C2、C2~C3三个阶段的三维运动范围均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结论根据CT数据图像,所建立起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能较好地模拟枕颈部生物力学实验,能反映出比较实际的生物体生理以及病理反应和变化。无论头部是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到纵向力作用后,寰椎前弓所受到的应力最大,其次是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寰椎骨折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罗杰;许军;

    目的建立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各型骨折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一例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青年,无颈部疾病以及外伤史,排除枕寰区的各类疾患。对其进行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及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继而对其进行仿真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该方法对研究寰椎骨折的机制是否有效。结果构建的寰椎有限元模型符合人体寰椎形态。各项运作状态较佳并且有限元模型中C0~C1、C1~C2、C2~C3三个阶段的三维运动范围均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结论根据CT数据图像,所建立起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能较好地模拟枕颈部生物力学实验,能反映出比较实际的生物体生理以及病理反应和变化。无论头部是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到纵向力作用后,寰椎前弓所受到的应力最大,其次是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刘泳冬;梁英杰;刘妮;李淑华;董愉;韩安家;宗永生;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技术,对辅助鼻咽癌的组织学诊断最有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技术检测30例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组织,并在同一切片上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EB病毒(EBER),同时观察两种指标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K定位于鼻咽癌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EBER阳性反应定位于鼻咽癌细胞的细胞核上,呈蓝黑色。30例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癌组织均呈CK和EBER阳性,可看到鼻咽癌细胞同时表达CK和EBER,CK的棕黄色和EBER的蓝黑色对比清晰容易观察。增生的鼻咽上皮细胞CK阳性,而EBER呈阴性。结论 CK免疫组化与EBER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有助于鼻咽癌的组织学诊断,可常规作为鼻咽癌病理诊断常用的辅助技术。双标技术以先做EBER原位杂交,后做CK免疫组化,显色剂分别用BCIP/NBT和DAB为好。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刘泳冬;梁英杰;刘妮;李淑华;董愉;韩安家;宗永生;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技术,对辅助鼻咽癌的组织学诊断最有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技术检测30例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组织,并在同一切片上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EB病毒(EBER),同时观察两种指标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K定位于鼻咽癌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EBER阳性反应定位于鼻咽癌细胞的细胞核上,呈蓝黑色。30例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癌组织均呈CK和EBER阳性,可看到鼻咽癌细胞同时表达CK和EBER,CK的棕黄色和EBER的蓝黑色对比清晰容易观察。增生的鼻咽上皮细胞CK阳性,而EBER呈阴性。结论 CK免疫组化与EBER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有助于鼻咽癌的组织学诊断,可常规作为鼻咽癌病理诊断常用的辅助技术。双标技术以先做EBER原位杂交,后做CK免疫组化,显色剂分别用BCIP/NBT和DAB为好。

    2014年03期 v.21;No.181 28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对镍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

    钟文晖;王婷;吴瑞贤;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含药血清(fuzhengjiedu-containing serum,FCS)对镍(nickel,Ni)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无菌MEM、不同浓度的NiS及FCS处理16HBE细胞。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以及各组细胞p-ERK、p-P38、p-JNK表达以及NF-κB活性。结果加入NiS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且NiS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以及NiS+FSC中、高剂量组可以下调p-P38以及p-JNK表达量,且剂量越高,下调作用越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p-ERK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NiS能显著激活p-P38、p-JNK以及NF-κB的表达,不能显著激活p-ERK表达。一定剂量的FCS能明显抑制p-P38、p-JNK表达。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对镍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

    钟文晖;王婷;吴瑞贤;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含药血清(fuzhengjiedu-containing serum,FCS)对镍(nickel,Ni)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无菌MEM、不同浓度的NiS及FCS处理16HBE细胞。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以及各组细胞p-ERK、p-P38、p-JNK表达以及NF-κB活性。结果加入NiS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且NiS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以及NiS+FSC中、高剂量组可以下调p-P38以及p-JNK表达量,且剂量越高,下调作用越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p-ERK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NiS能显著激活p-P38、p-JNK以及NF-κB的表达,不能显著激活p-ERK表达。一定剂量的FCS能明显抑制p-P38、p-JNK表达。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测序的实验研究

    满宝华;汪坚;

    目的建立测序法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断。方法选用已知β-地贫突变标本,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AB3500测序。结果测序结果与已知突变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序方法能用于临床实验室对β-地贫进行诊断。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测序的实验研究

    满宝华;汪坚;

    目的建立测序法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断。方法选用已知β-地贫突变标本,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AB3500测序。结果测序结果与已知突变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序方法能用于临床实验室对β-地贫进行诊断。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玻璃纤维桩在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徐雄均;丘煜鑫;麦志辉;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于24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24个月后的临床观察,114颗牙完整,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5.8%;2颗牙颈部折断;2颗牙楔状缺损处树脂脱落;1颗牙出现牙龈红肿。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玻璃纤维桩在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徐雄均;丘煜鑫;麦志辉;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于24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24个月后的临床观察,114颗牙完整,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5.8%;2颗牙颈部折断;2颗牙楔状缺损处树脂脱落;1颗牙出现牙龈红肿。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吕培标;毛常青;李俊;周志涛;钟国英;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32例经腹腔镜根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术中流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21.89%,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术不仅临床治疗效果好,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6-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吕培标;毛常青;李俊;周志涛;钟国英;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32例经腹腔镜根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术中流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21.89%,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术不仅临床治疗效果好,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6-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降低血清谷氨酸水平研究

    刘冈;罗东红;陈艳华;

    目的探讨谷氨酸在偏头痛中发病机制的作用及水平变化。方法抽选珠海市平沙医院门诊或者住院诊断为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预防性药物治疗组(应用西比灵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各3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测量所选对象体内血清谷氨酸水平,比较偏头痛及对照正常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8 w血浆中谷氨酸水平及用药前后头痛发作时间。同时对比治疗组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结果药物使用前,治疗组患者谷氨酸水平为(235.6±25.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 w,治疗组谷氨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预防性药物治疗组患者谷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血清内谷氨酸水平明显提高,预防性药物明显能够降低谷氨酸水平,降低头痛发作频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降低血清谷氨酸水平研究

    刘冈;罗东红;陈艳华;

    目的探讨谷氨酸在偏头痛中发病机制的作用及水平变化。方法抽选珠海市平沙医院门诊或者住院诊断为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预防性药物治疗组(应用西比灵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各3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测量所选对象体内血清谷氨酸水平,比较偏头痛及对照正常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8 w血浆中谷氨酸水平及用药前后头痛发作时间。同时对比治疗组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结果药物使用前,治疗组患者谷氨酸水平为(235.6±25.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 w,治疗组谷氨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预防性药物治疗组患者谷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血清内谷氨酸水平明显提高,预防性药物明显能够降低谷氨酸水平,降低头痛发作频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2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童立;王弘;王辉;权良忠;章玉冰;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纠正与随访丢失、术后下腰痛的Deni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涉及椎体、术前伤椎高度和Cobb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术后远期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程度,Deni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可有效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的丢失。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童立;王弘;王辉;权良忠;章玉冰;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纠正与随访丢失、术后下腰痛的Deni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涉及椎体、术前伤椎高度和Cobb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术后远期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程度,Deni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可有效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的丢失。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陈正宏;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治疗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1日到2013年6月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加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二个时段,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系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陈正宏;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治疗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1日到2013年6月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加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二个时段,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系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探讨

    徐建锋;肖玉凤;李容汉;

    目的研究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研究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粉针治疗,用药5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粉针治疗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且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探讨

    徐建锋;肖玉凤;李容汉;

    目的研究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研究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粉针治疗,用药5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粉针治疗支原体混合感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且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付金玉;李科伦;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纯的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氨氯地平治疗同时给予二甲双胍,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BMI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而且能降低患者BMI,提高生活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付金玉;李科伦;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纯的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氨氯地平治疗同时给予二甲双胍,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BMI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而且能降低患者BMI,提高生活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林冬杰;蔡延禄;陈万安;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探索更为合理的老年患者骨折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到2010年6月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与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3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相比较。结果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除手术时间长和出血量多外,人工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及Harris评分得分优良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较好,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9-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林冬杰;蔡延禄;陈万安;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探索更为合理的老年患者骨折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到2010年6月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与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3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相比较。结果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除手术时间长和出血量多外,人工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及Harris评分得分优良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较好,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09-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吴学周;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吴学周;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观察

    周丽丹;韩碧园;冉召康;

    目的探讨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采用西乐葆复合PCEA多模式镇痛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50例单纯采用PCEA镇痛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VAS评分、不良反应、睡眠、满意度和慢性疼痛。结果观察组VAS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低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出院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观察组为4.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观察

    周丽丹;韩碧园;冉召康;

    目的探讨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采用西乐葆复合PCEA多模式镇痛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50例单纯采用PCEA镇痛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VAS评分、不良反应、睡眠、满意度和慢性疼痛。结果观察组VAS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低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出院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观察组为4.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

    丁玲;杨匡洋;周观明;傅强;黄若景;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三踝骨折的病例,在踝关节镜下行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4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复位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

    丁玲;杨匡洋;周观明;傅强;黄若景;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三踝骨折的病例,在踝关节镜下行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4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复位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67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

    万东炎;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6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设为老年组),以3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结果。结果老年组中23.8%(16/67)有肺结核病史,而对照组仅6.7%(2/30)有结核感染史(P<0.05);老年组以咳嗽、盗汗、纳差及体重减轻为多见,对照组则以咳嗽、咯血、发热多见;老年组外周血WBC均值为(6.64±1.2)×1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均升高,ESR均明显升高,而CRP仅轻中度升高,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片提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呈非常规分布(双侧和/或中下肺野),而对照组多呈常规分布(单侧和/或上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X线病灶性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常有结核病感染史,以消耗性表现为主,ESR可更好地评估活动状态,肺X线表现常不典型。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67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

    万东炎;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6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设为老年组),以3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结果。结果老年组中23.8%(16/67)有肺结核病史,而对照组仅6.7%(2/30)有结核感染史(P<0.05);老年组以咳嗽、盗汗、纳差及体重减轻为多见,对照组则以咳嗽、咯血、发热多见;老年组外周血WBC均值为(6.64±1.2)×1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均升高,ESR均明显升高,而CRP仅轻中度升高,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片提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呈非常规分布(双侧和/或中下肺野),而对照组多呈常规分布(单侧和/或上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X线病灶性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常有结核病感染史,以消耗性表现为主,ESR可更好地评估活动状态,肺X线表现常不典型。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硝酸甘油与硫酸镁对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张婷;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患者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治疗要点。方法取80例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静注治疗,实验组则行硝酸甘油静脉微量泵入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心率和血压、血细胞压积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用药前后的平均心率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心衰的各项措施中,产前定期检查、迅速控制血压以及重视诱因是关键所在;而对于子痫前期且伴有心衰合并症患者而言,硝酸甘油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控制围产期围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硝酸甘油与硫酸镁对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张婷;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患者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治疗要点。方法取80例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静注治疗,实验组则行硝酸甘油静脉微量泵入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心率和血压、血细胞压积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用药前后的平均心率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心衰的各项措施中,产前定期检查、迅速控制血压以及重视诱因是关键所在;而对于子痫前期且伴有心衰合并症患者而言,硝酸甘油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控制围产期围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徐志;黄忠毅;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AECOPD患者50例,根据用药依据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由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有效率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0%(22/25)高于对照组80.0%(20/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7 d和10 d时,观察组PCT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产生的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表达明显升高,且监测PCT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徐志;黄忠毅;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AECOPD患者50例,根据用药依据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由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T水平的变化,治疗有效率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0%(22/25)高于对照组80.0%(20/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7 d和10 d时,观察组PCT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产生的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表达明显升高,且监测PCT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张新宪;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2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及B组。其中A组患者100例,使用三联疗法治疗;B组100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黄连素共同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应用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后之疗效、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细菌根除率分别为92.0%、78.0%,显著优于A组患者74.0%、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与三联疗法联合使用可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生长抑制,促进消化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避免患者疾病发生癌变且耐受性较好,价格相对低廉并能将药力发挥至最大。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张新宪;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2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及B组。其中A组患者100例,使用三联疗法治疗;B组100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黄连素共同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应用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后之疗效、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细菌根除率分别为92.0%、78.0%,显著优于A组患者74.0%、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与三联疗法联合使用可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生长抑制,促进消化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避免患者疾病发生癌变且耐受性较好,价格相对低廉并能将药力发挥至最大。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

    周君敬;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3+、CD8+的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56+CD16+NK的数目、IgM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C3、C4及B因子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5-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

    周君敬;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3+、CD8+的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56+CD16+NK的数目、IgM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C3、C4及B因子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5-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黄润坚;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和倍他乐克,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8周后心功能好转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以联合用药治疗。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黄润坚;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和倍他乐克,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8周后心功能好转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以联合用药治疗。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传统人流与无痛人流终止早孕的临床对比研究

    顾雪芬;陈红玲;黄细英;

    目的评价传统人流与无痛人流对于早孕终止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流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并行人工流产的患者246例,按照患者自主意愿实施手术,分为无痛人流组150例和传统人流组96例,对比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与传统人流相比,无痛人流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痛人流组9例出现疼痛,显著低于传统人流组(P<0.05)。③两组均无流产失败的病例出现。④无痛人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传统人流组(P<0.05)。结论无痛人流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感,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终止早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9-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人流与无痛人流终止早孕的临床对比研究

    顾雪芬;陈红玲;黄细英;

    目的评价传统人流与无痛人流对于早孕终止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流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并行人工流产的患者246例,按照患者自主意愿实施手术,分为无痛人流组150例和传统人流组96例,对比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与传统人流相比,无痛人流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痛人流组9例出现疼痛,显著低于传统人流组(P<0.05)。③两组均无流产失败的病例出现。④无痛人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传统人流组(P<0.05)。结论无痛人流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感,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终止早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29-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9例疗效观察

    明国英;曾昭荣;唐浩英;叶炳林;

    目的评价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将198例CSC患者212眼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各99例106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Amsler方格表评价视力恢复状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视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月后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CSC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视力状况,提升治疗总显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9例疗效观察

    明国英;曾昭荣;唐浩英;叶炳林;

    目的评价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将198例CSC患者212眼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各99例106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Amsler方格表评价视力恢复状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视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月后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CSC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视力状况,提升治疗总显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67例临床分析

    何集茂;赵彬;戴连英;

    目的分析老年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67例病历资料,总结该类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老年煤工尘肺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约为76.14%;患者病情普遍严重,在Ⅱ级以上比例较高;患者复治比例高。治疗有效率较低(73.13%)。结论对于老年煤工尘肺患者,要尽早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早发现是否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并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67例临床分析

    何集茂;赵彬;戴连英;

    目的分析老年煤工尘肺患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67例病历资料,总结该类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老年煤工尘肺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约为76.14%;患者病情普遍严重,在Ⅱ级以上比例较高;患者复治比例高。治疗有效率较低(73.13%)。结论对于老年煤工尘肺患者,要尽早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早发现是否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并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治疗手段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卓海燕;

    目的比较不同手段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溶栓组及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溶栓及冠脉CPI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实验结果改变。结果介入组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心脏不良事件出现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左室心功能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心功能不断下降,均为介入组较好,溶栓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远近期疗效方面,冠脉CPI较溶栓略有优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治疗手段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卓海燕;

    目的比较不同手段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溶栓组及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溶栓及冠脉CPI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实验结果改变。结果介入组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心脏不良事件出现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左室心功能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心功能不断下降,均为介入组较好,溶栓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远近期疗效方面,冠脉CPI较溶栓略有优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临床疗效分析

    梁武;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接受中医健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6%vs.74.19%,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值得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临床疗效分析

    梁武;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接受中医健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6%vs.74.19%,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值得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分析

    马科蕾;

    目的分析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2例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所有患儿采用药物左甲状腺素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起始剂量为15~20μg·kg-1·d-1,维持剂量为10~20μg·kg-1·d-1;观察组患儿给予低剂量:起始剂量为5~10μg·kg-1·d-1,维持剂量为3~10μg·kg-1·d-1。比较两组治疗60 d后的TSH、FT4水平,以及两组智能发育状况(FIQ、VIQ及PIQ)。结果治疗60 d后对照组的TSH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FT4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Q、VIQ及PIQ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低剂量左甲状腺素对CH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分析

    马科蕾;

    目的分析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2例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所有患儿采用药物左甲状腺素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起始剂量为15~20μg·kg-1·d-1,维持剂量为10~20μg·kg-1·d-1;观察组患儿给予低剂量:起始剂量为5~10μg·kg-1·d-1,维持剂量为3~10μg·kg-1·d-1。比较两组治疗60 d后的TSH、FT4水平,以及两组智能发育状况(FIQ、VIQ及PIQ)。结果治疗60 d后对照组的TSH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FT4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Q、VIQ及PIQ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低剂量左甲状腺素对CH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12例左心室室壁瘤手术的疗效评价

    刘光强;张丽;何勇;许发珍;王茂生;李中杰;陈冲;邱龙兴;

    目的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112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EF和LVEDD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存活状况,以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增长,Ⅱ级人数大幅减少(P均<0.05)。治疗后的EF和LVEDD分别为(38.9±7.4)%、(52.3±5.8)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月~3年。本组存活102例(91.07%),死亡10例(8.93%),其中:2例在术后1月因其它疾病突发死亡,4例患者术后3月和5月因肺水肿死亡,4例在术后12月因心衰死亡。结论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12例左心室室壁瘤手术的疗效评价

    刘光强;张丽;何勇;许发珍;王茂生;李中杰;陈冲;邱龙兴;

    目的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112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EF和LVEDD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存活状况,以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增长,Ⅱ级人数大幅减少(P均<0.05)。治疗后的EF和LVEDD分别为(38.9±7.4)%、(52.3±5.8)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月~3年。本组存活102例(91.07%),死亡10例(8.93%),其中:2例在术后1月因其它疾病突发死亡,4例患者术后3月和5月因肺水肿死亡,4例在术后12月因心衰死亡。结论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谢赞兵;王福才;黄冠银;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观察组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对照组行体外震波碎石经皮穿刺肾造瘘肾镜取石术,并观察分析两组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结石粉碎率为72.91%,结石取净率为47.91%;观察组结石粉碎率为100.0%,结石取净率为8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中出血少,清除结石效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手术时间短,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谢赞兵;王福才;黄冠银;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观察组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对照组行体外震波碎石经皮穿刺肾造瘘肾镜取石术,并观察分析两组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结石粉碎率为72.91%,结石取净率为47.91%;观察组结石粉碎率为100.0%,结石取净率为8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中出血少,清除结石效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手术时间短,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曹希成;

    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所达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曹希成;

    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所达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的疗效观察

    范卫;夏鸿慧;李从谊;姚永屿;戴健荣;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的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轻中度弱视儿童,均为单眼弱视,随机分为遮盖组和阿托品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立体视建立情况。结果遮盖组总治愈率为90.00%,阿托品组总治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76,P>0.05);治疗前后,两组有无立体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两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遮盖法和阿托品扩瞳法在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简单、可靠,易为患儿所接受,且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阿托品法的依从性比遮盖法高,患者容易接受,应广泛用于临床。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的疗效观察

    范卫;夏鸿慧;李从谊;姚永屿;戴健荣;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的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轻中度弱视儿童,均为单眼弱视,随机分为遮盖组和阿托品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立体视建立情况。结果遮盖组总治愈率为90.00%,阿托品组总治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76,P>0.05);治疗前后,两组有无立体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两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遮盖法和阿托品扩瞳法在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简单、可靠,易为患儿所接受,且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阿托品法的依从性比遮盖法高,患者容易接受,应广泛用于临床。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D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臧志佳;杜丹;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观察组在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抑郁症发症率。结果产前1 d,观察组EP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EPD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1 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21.00%与对照组2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7.00%少于对照组2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降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值,疗效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D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臧志佳;杜丹;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观察组在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抑郁症发症率。结果产前1 d,观察组EP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EPD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1 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21.00%与对照组2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7.00%少于对照组2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降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值,疗效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3期 v.21;No.181 34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左伟明;蔡谦;蔡浩文;李俊;卜亚斌;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左伟明;蔡谦;蔡浩文;李俊;卜亚斌;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120连环素与上皮性钙粘附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李明雷;焦艳;赵长燕;才秋敏;赵静;

    目的探讨p120连环素(p120)与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120、E-cad在56例BLBC患者中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的关系以及p120和E-ca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p120在年龄分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pTNM分期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E-cad在年龄分组、肿瘤大小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pTNM分期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在BLBC中p120异常表达与E-cad表达减弱/消失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LBC中,p120异常表达与E-cad表达减弱/消失均提示预后不良,两者的表达有正相关性。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3-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120连环素与上皮性钙粘附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李明雷;焦艳;赵长燕;才秋敏;赵静;

    目的探讨p120连环素(p120)与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120、E-cad在56例BLBC患者中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的关系以及p120和E-ca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p120在年龄分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pTNM分期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E-cad在年龄分组、肿瘤大小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pTNM分期分组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在BLBC中p120异常表达与E-cad表达减弱/消失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LBC中,p120异常表达与E-cad表达减弱/消失均提示预后不良,两者的表达有正相关性。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3-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

    林双桃;苏厦茹;谢映红;

    目的探讨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重复住院患儿(观察组)和一次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发病特征、病毒感染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重复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基本资料和病毒检出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主要临床症状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喘息和腹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喘息和腹泻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主要参考症状。如患儿存在上述症状,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

    林双桃;苏厦茹;谢映红;

    目的探讨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重复住院患儿(观察组)和一次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发病特征、病毒感染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重复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基本资料和病毒检出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主要临床症状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喘息和腹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喘息和腹泻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主要参考症状。如患儿存在上述症状,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护理研究

  •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王银翠;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及穴位贴敷的护理能够较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缩短患者的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整个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8-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王银翠;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与腹部热按摩及穴位贴敷的护理能够较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缩短患者的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整个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58-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门诊的临床分析

    叶秀芬;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探讨应用在妇科门诊中的意义。方法 190例妇科患者分为实验组90例与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患者手术后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患者的躯体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通过患者自评的方法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恢复情况在结果上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护理后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极其满意,并且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心理压力,降低手术后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发生。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门诊的临床分析

    叶秀芬;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探讨应用在妇科门诊中的意义。方法 190例妇科患者分为实验组90例与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患者手术后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患者的躯体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通过患者自评的方法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恢复情况在结果上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护理后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极其满意,并且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心理压力,降低手术后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发生。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管道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琼仲;曾国娣;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出现管道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来院就诊的80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接受VSD的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为37.14%,观察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引流时间(10.82±1.56)d明显超过观察组(6.45±1.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出现堵塞的原因有灌滴速太慢、分泌物堵塞、漏气等,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管道堵塞的发生率,效果值得肯定。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管道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琼仲;曾国娣;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出现管道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来院就诊的80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接受VSD的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为37.14%,观察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引流时间(10.82±1.56)d明显超过观察组(6.45±1.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出现堵塞的原因有灌滴速太慢、分泌物堵塞、漏气等,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管道堵塞的发生率,效果值得肯定。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Roy适应模式在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英;吴莉华;彭芳;陈惠冰;张玲俐;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主动脉夹层(A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住本院的160例AD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运用Roy适应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后以及血压和情绪稳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愈后和出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情绪波动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护理,在稳定情绪和血压控制方面具有很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Roy适应模式在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英;吴莉华;彭芳;陈惠冰;张玲俐;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主动脉夹层(A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住本院的160例AD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运用Roy适应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后以及血压和情绪稳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愈后和出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情绪波动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护理,在稳定情绪和血压控制方面具有很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陈曼玲;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100例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并与口腔科门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器械消毒污染和操作不规范均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加强对诊室空气、环境和器械消毒的监管,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陈曼玲;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100例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并与口腔科门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器械消毒污染和操作不规范均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加强对诊室空气、环境和器械消毒的监管,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梁月贞;柳映霞;潘学娇;宋静文;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肺结核治愈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延续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梁月贞;柳映霞;潘学娇;宋静文;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肺结核治愈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延续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观察

    谭佩华;彭小齐;廖水娇;杨莉莉;

    目的观察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对照组肌肉注射后按常规处理,观察组常规肌肉注射后配合特定按压点按压处理。肌肉注射时,观察并记录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轻中度疼痛居多,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压特定按压点缓解肌肉注射疼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0-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观察

    谭佩华;彭小齐;廖水娇;杨莉莉;

    目的观察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对照组肌肉注射后按常规处理,观察组常规肌肉注射后配合特定按压点按压处理。肌肉注射时,观察并记录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轻中度疼痛居多,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压特定按压点缓解肌肉注射疼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0-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体质气虚质中风病人的临床护理

    区珮嘉;周智文;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气虚质中风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虚体质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则接受饮食调养、心理干预以及捏脊、针灸与按摩刺激等中医护理干预措施。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体质学是"治未病"这一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临床针对气虚体质患者实施中医饮食调养、心理干预以及捏脊、针灸与按摩刺激,可显著提升治愈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体质气虚质中风病人的临床护理

    区珮嘉;周智文;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气虚质中风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虚体质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则接受饮食调养、心理干预以及捏脊、针灸与按摩刺激等中医护理干预措施。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体质学是"治未病"这一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临床针对气虚体质患者实施中医饮食调养、心理干预以及捏脊、针灸与按摩刺激,可显著提升治愈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调查统计

  • 脑瘫儿童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辛晶;林青梅;李玉秀;李素萍;刘振寰;

    目的分析影响脑瘫儿童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50名1~7岁脑瘫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病情越重,父母年龄越大,患儿父母生理领域生存质量越低;患儿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患儿父母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越高;患儿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大,患儿父母环境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越高。结论患儿病情程度、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所获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影响着脑瘫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脑瘫儿童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辛晶;林青梅;李玉秀;李素萍;刘振寰;

    目的分析影响脑瘫儿童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50名1~7岁脑瘫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病情越重,父母年龄越大,患儿父母生理领域生存质量越低;患儿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患儿父母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越高;患儿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大,患儿父母环境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越高。结论患儿病情程度、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所获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影响着脑瘫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清新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分析

    吴碧娟;谢彩颜;马康胜;苏艳丽;徐少欢;

    目的分析清新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数字法抽选200名参加健康检查的25岁至50岁已婚职业女性,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职业女性分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与企业职工,同时与健康检查的200名未患乳腺增生的职工进行对比,各组随机抽样,人数比例为1∶1,分析影响乳腺增生的因素。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教育程度、月经周期、孕产次数、喂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学历较高者腺增生发生率低于文化低者,月经周期规律者发生率低,孕产次数大于1胎且母乳喂养者乳腺增生率低,生活规律者发生率低,EPQ评分偏高者乳腺增生可能性大。职业方面,企业职工乳腺增生发生率偏高,而医务人员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喂养方式、生活习惯、EPQ评分以及职业。结论针对影响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加以重视。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清新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分析

    吴碧娟;谢彩颜;马康胜;苏艳丽;徐少欢;

    目的分析清新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为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数字法抽选200名参加健康检查的25岁至50岁已婚职业女性,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职业女性分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与企业职工,同时与健康检查的200名未患乳腺增生的职工进行对比,各组随机抽样,人数比例为1∶1,分析影响乳腺增生的因素。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教育程度、月经周期、孕产次数、喂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学历较高者腺增生发生率低于文化低者,月经周期规律者发生率低,孕产次数大于1胎且母乳喂养者乳腺增生率低,生活规律者发生率低,EPQ评分偏高者乳腺增生可能性大。职业方面,企业职工乳腺增生发生率偏高,而医务人员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喂养方式、生活习惯、EPQ评分以及职业。结论针对影响职业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易患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加以重视。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珠海市10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远期随访

    梁晓红;程黎;杨海虹;

    目的了解珠海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率、经筛查诊治的CH患儿远期预后。方法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于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共对珠海市177 522名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确诊CH患儿89例。有80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治疗随访,平均18.5天开始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静脉血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根据甲状腺功能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药量调整。监测患儿体格发育如身高、体质量,用WHO推荐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价。4岁以下用盖泽尔发育量表,4岁以上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智力发育评价。结果珠海市10年间的CH发病率为1∶1 995。有59例CH患儿体格发育随访至2周岁,无1例发生生长迟缓,2岁时身高达中等及以上水平占91.5%,体质量达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1.2%。有49例CH患儿做了智力发育测评,取最近一次智测资料统计,CH患儿总智商得分正常者占85.7%(42/49),临界水平占8.2%(4/49),发育迟缓占6.1%(3/49)。两变量两两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的FT3、FT4水平与总智商得分呈线性正相关,治疗前的TSH水平、开始治疗的天数、需要激素替代维持的时间与总智商得分呈线性负相关。结论珠海市经筛查诊治的CH患儿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预后大多良好。CH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环节因素对患儿远期智力预后会有影响,要注意治疗随访环节质量管理。为减少CH的发生,应开展本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危险因素研究。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珠海市10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远期随访

    梁晓红;程黎;杨海虹;

    目的了解珠海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率、经筛查诊治的CH患儿远期预后。方法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于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共对珠海市177 522名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确诊CH患儿89例。有80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治疗随访,平均18.5天开始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静脉血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根据甲状腺功能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药量调整。监测患儿体格发育如身高、体质量,用WHO推荐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价。4岁以下用盖泽尔发育量表,4岁以上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智力发育评价。结果珠海市10年间的CH发病率为1∶1 995。有59例CH患儿体格发育随访至2周岁,无1例发生生长迟缓,2岁时身高达中等及以上水平占91.5%,体质量达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1.2%。有49例CH患儿做了智力发育测评,取最近一次智测资料统计,CH患儿总智商得分正常者占85.7%(42/49),临界水平占8.2%(4/49),发育迟缓占6.1%(3/49)。两变量两两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的FT3、FT4水平与总智商得分呈线性正相关,治疗前的TSH水平、开始治疗的天数、需要激素替代维持的时间与总智商得分呈线性负相关。结论珠海市经筛查诊治的CH患儿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预后大多良好。CH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环节因素对患儿远期智力预后会有影响,要注意治疗随访环节质量管理。为减少CH的发生,应开展本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危险因素研究。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2年昆明地区592例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

    杨晓红;庄宇;温柏平;樊茂;杨俊逸;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滞与染色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胰酶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92例患儿中,染色体异常161例,异常检出率27.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25例,占异常数的77.6%,性染色体异常21例,占异常数的13.0%,染色体多态性15例,占异常数的9.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可及早明确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诊治。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2-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2年昆明地区592例儿童染色体核型分析

    杨晓红;庄宇;温柏平;樊茂;杨俊逸;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滞与染色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胰酶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92例患儿中,染色体异常161例,异常检出率27.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25例,占异常数的77.6%,性染色体异常21例,占异常数的13.0%,染色体多态性15例,占异常数的9.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可及早明确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诊治。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2-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社区医院的用药评估与宣教

    张淳;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社区医师合理用药指导与宣教,以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实施社区医师对专科用药评估中不合理现象并进行指导干预前后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例数、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用药33例、占26.2%,干预后7例,占5.8%,两者比较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分别是20.06±4.79、4.27±1.43,干预后分别为10.98±2.86、1.54±1.95,两者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重视用药的合理性;通过加强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宣教,提高药物治疗的合理性,降低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社区医院的用药评估与宣教

    张淳;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社区医师合理用药指导与宣教,以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实施社区医师对专科用药评估中不合理现象并进行指导干预前后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例数、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用药33例、占26.2%,干预后7例,占5.8%,两者比较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分别是20.06±4.79、4.27±1.43,干预后分别为10.98±2.86、1.54±1.95,两者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重视用药的合理性;通过加强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宣教,提高药物治疗的合理性,降低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正确执行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周泽和;梁创兴;李玲玉;

    目的分析影响护士正确执行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正确执行率。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列出影响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结果护士对仪器的规范操作流程的执行率从原来的87.94%上升到96.31%。结论应用张贴温馨提示,加强学习培训,加强考核提问等应对措施能有效提高护士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正确执行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周泽和;梁创兴;李玲玉;

    目的分析影响护士正确执行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流程的正确执行率。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列出影响护士对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结果护士对仪器的规范操作流程的执行率从原来的87.94%上升到96.31%。结论应用张贴温馨提示,加强学习培训,加强考核提问等应对措施能有效提高护士床旁血气分析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率。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榕芳;

    目的观察并研究产褥期妇女经产后探视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访视,实验组产妇接受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生活质量以及健康信念水平,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F-36量表中相关维度指标分值以及健康信念水平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褥期女性而言,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健康意识并树立健康信念,对其在产褥期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临床意义积极且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产褥期护理中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榕芳;

    目的观察并研究产褥期妇女经产后探视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访视,实验组产妇接受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生活质量以及健康信念水平,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F-36量表中相关维度指标分值以及健康信念水平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褥期女性而言,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健康意识并树立健康信念,对其在产褥期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临床意义积极且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产褥期护理中推广使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改善护理服务对提升性病专科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颜爱萍;冯占芹;梁春梅;曾嵘;辛甜;

    目的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调查和回访,询求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了解性病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不断改进专科护理管理指标体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专科门诊患者600例,回收有效问卷580例,将前半年290例作为对照组,后半年29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前后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率86.55%,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3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善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善护理服务对提升性病专科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颜爱萍;冯占芹;梁春梅;曾嵘;辛甜;

    目的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调查和回访,询求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了解性病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不断改进专科护理管理指标体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专科门诊患者600例,回收有效问卷580例,将前半年290例作为对照组,后半年29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前后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率86.55%,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3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善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BMP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徐威;粟谋;贝朝涌;蒋林彬;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关键的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BMP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徐威;粟谋;贝朝涌;蒋林彬;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关键的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羟脯氨酸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贺徐华;蒋雷鸣;

    羟脯氨酸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草酸前体。在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而羟脯氨酸作为草酸前体在人的肉类饮食过程中占了绝大部分,并最终可能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本文综述羟脯氨酸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过程,并初步探讨羟脯氨酸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4-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羟脯氨酸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贺徐华;蒋雷鸣;

    羟脯氨酸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草酸前体。在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而羟脯氨酸作为草酸前体在人的肉类饮食过程中占了绝大部分,并最终可能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本文综述羟脯氨酸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过程,并初步探讨羟脯氨酸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4-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脱细胞真皮基质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徐祥;吕大伦;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异体或异种皮经过特殊处理制备而成的新型真皮移植替代材料,目前在烧伤创面修复、整形美容、皮肤软组织缺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ADM在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6-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脱细胞真皮基质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徐祥;吕大伦;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异体或异种皮经过特殊处理制备而成的新型真皮移植替代材料,目前在烧伤创面修复、整形美容、皮肤软组织缺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ADM在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6-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吴志坤;

    在临床各类骨折分型中,髌骨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且发病率在近年来呈显著升高趋势。随着现代骨科创伤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相应的研究与文献报道也随之增多,临床不断采用新的内固定物以及术式,方法较多而且各有优劣。基于此,本文对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吴志坤;

    在临床各类骨折分型中,髌骨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且发病率在近年来呈显著升高趋势。随着现代骨科创伤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相应的研究与文献报道也随之增多,临床不断采用新的内固定物以及术式,方法较多而且各有优劣。基于此,本文对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2014年03期 v.21;No.181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正>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定点规划组建的八个专业医疗器械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医用电子仪器、生物医用材料及虚拟治疗等方向的研发工作及经营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医疗器械和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先后隶属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该所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发展成为产、学、研、医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实

    2014年03期 v.21;No.18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正>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定点规划组建的八个专业医疗器械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医用电子仪器、生物医用材料及虚拟治疗等方向的研发工作及经营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医疗器械和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先后隶属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该所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发展成为产、学、研、医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实

    2014年03期 v.21;No.18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更正

    <正>本刊2013年12月第20卷第12期第1490页-11491页杨帆,许阳子,苏琼菲,王希成的论文《内分泌及化疗对乳腺肿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遗漏了通讯作者,更正如下:通讯作者:王希成(1970-),男,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更正

    <正>本刊2013年12月第20卷第12期第1490页-11491页杨帆,许阳子,苏琼菲,王希成的论文《内分泌及化疗对乳腺肿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遗漏了通讯作者,更正如下:通讯作者:王希成(1970-),男,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2014年03期 v.21;No.181 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