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

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

论著_临床工程

  •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

    梁坚豪;赵继泉;曾惠良;林焕杰;张婧;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1例11个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和18例18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资料,获取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病灶的峰值时间(TTP),计算肝脏动脉灌注指数(HPI)并进行比较。结果 DN的TIC呈缓升缓降型;SHCC的TIC呈速升速降型,DN和SHCC的TTP分别为(39.56±1.67)s、(25.21±1.38)s,HPI分别为0.26±0.04、0.75±0.02,DN和SHCC TTP、HP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比传统图像更多有用的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鉴别DN和SHCC。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63-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

    梁坚豪;赵继泉;曾惠良;林焕杰;张婧;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1例11个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和18例18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资料,获取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病灶的峰值时间(TTP),计算肝脏动脉灌注指数(HPI)并进行比较。结果 DN的TIC呈缓升缓降型;SHCC的TIC呈速升速降型,DN和SHCC的TTP分别为(39.56±1.67)s、(25.21±1.38)s,HPI分别为0.26±0.04、0.75±0.02,DN和SHCC TTP、HP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比传统图像更多有用的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鉴别DN和SHCC。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63-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田欧;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及研究强直性脊柱炎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4例,骶髂关节CT扫描45例。结果在本组病例中,0级患者有0例,Ⅰ级患者有4例,Ⅱ级患者有15例,Ⅲ级患者有20例,Ⅳ级患者有6例;累及骶髂关节的,男性32例,女性11例;累及髋关节的,男性18例,女性4例;累及腰椎的,男性30例,女性13例;累及外周关节的,男性12例,女性10例。AS侵犯脊柱时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呈方形,椎旁韧带骨化,脊柱呈"竹节状";AS侵犯外周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女性患者具有症状轻、病情发展慢、致残率低、髋关节受累轻而周围小关节受累重的特点。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各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肯定的意义,而且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率﹑发病位置﹑累及部位以及致残率等方面在性别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66-1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田欧;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及研究强直性脊柱炎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4例,骶髂关节CT扫描45例。结果在本组病例中,0级患者有0例,Ⅰ级患者有4例,Ⅱ级患者有15例,Ⅲ级患者有20例,Ⅳ级患者有6例;累及骶髂关节的,男性32例,女性11例;累及髋关节的,男性18例,女性4例;累及腰椎的,男性30例,女性13例;累及外周关节的,男性12例,女性10例。AS侵犯脊柱时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呈方形,椎旁韧带骨化,脊柱呈"竹节状";AS侵犯外周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女性患者具有症状轻、病情发展慢、致残率低、髋关节受累轻而周围小关节受累重的特点。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各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肯定的意义,而且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率﹑发病位置﹑累及部位以及致残率等方面在性别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66-1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T动态观察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过程的价值

    柳治国;武双全;朱慧;

    目的通过CT随访观察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过程,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单纯性硬膜下积液的CT资料。结果在CT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颅骨内板下线形或新月形液样低密度,特殊类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大脑镰旁液样低密度。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性硬膜下积液可以自行吸收,可以增多,也可以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CT可以很好地观察单纯性硬膜下积液的演变过程。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68-1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T动态观察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过程的价值

    柳治国;武双全;朱慧;

    目的通过CT随访观察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演变过程,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单纯性硬膜下积液的CT资料。结果在CT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颅骨内板下线形或新月形液样低密度,特殊类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大脑镰旁液样低密度。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性硬膜下积液可以自行吸收,可以增多,也可以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CT可以很好地观察单纯性硬膜下积液的演变过程。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68-1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的研究

    李莉;苏敏;陈泽杰;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测量孕足月孕妇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多个因素,代入多种预测胎儿体重公式,比较分析其预测体重与实际体重的关系。结果应用超声测量多个因素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方法及单因素预测方法,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明显优于单参数。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0-1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的研究

    李莉;苏敏;陈泽杰;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测量孕足月孕妇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多个因素,代入多种预测胎儿体重公式,比较分析其预测体重与实际体重的关系。结果应用超声测量多个因素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方法及单因素预测方法,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明显优于单参数。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0-1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ATBG-5肠杆菌药敏条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分析

    董佳琳;施立煌;

    目的了解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胸水培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可靠性。方法同时应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和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的14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胸水培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仪器法、确证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39.2%、37.9%;仪器法检测ESLB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2%、100%。结论 ATB Expression ATBG-5肠杆菌药敏条分析是检测ESBLs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高级专家系统的ESLBs判定结果准确可靠。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2-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ATBG-5肠杆菌药敏条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分析

    董佳琳;施立煌;

    目的了解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胸水培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可靠性。方法同时应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和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的14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胸水培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仪器法、确证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39.2%、37.9%;仪器法检测ESLB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2%、100%。结论 ATB Expression ATBG-5肠杆菌药敏条分析是检测ESBLs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高级专家系统的ESLBs判定结果准确可靠。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2-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远程心电监测高危心律失常在社区心脏病猝死预警中的应用

    张凤云;费民毅;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图检测对高危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937例心脏病患者应用远程心电监测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937例患者中709例伴有心律失常(75.8%),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最多(154例),其次为室性早搏(150例)、房扑房颤(149例)、束支传导阻滞(183例)、房室传导阻滞(55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结论在社区应用远程心电监护,利于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符合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4-1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远程心电监测高危心律失常在社区心脏病猝死预警中的应用

    张凤云;费民毅;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图检测对高危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937例心脏病患者应用远程心电监测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937例患者中709例伴有心律失常(75.8%),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最多(154例),其次为室性早搏(150例)、房扑房颤(149例)、束支传导阻滞(183例)、房室传导阻滞(55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结论在社区应用远程心电监护,利于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符合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4-1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68例分析

    郑一鸣;王鹏程;吴兵兵;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6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出血量10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d,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为1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全组死亡1例。结论 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6-1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68例分析

    郑一鸣;王鹏程;吴兵兵;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6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出血量10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d,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为1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全组死亡1例。结论 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6-1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诊断浅析

    梁树生;罗庆华;

    目的总结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对此三种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0例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0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所有病例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依据三种脑内囊灶的发病部位及CT、MRI的表现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其中尤以MRI的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论 CT、MRI对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MRI有较高的价值。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8-1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诊断浅析

    梁树生;罗庆华;

    目的总结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对此三种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0例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0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所有病例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依据三种脑内囊灶的发病部位及CT、MRI的表现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其中尤以MRI的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论 CT、MRI对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MRI有较高的价值。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78-1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杨辉;谢辉;洪明;钟赟;苏杭;吴小琴;林漫鹏;丁元伟;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合芬维A胺(10μM)、TSA(1μM)联合芬维A胺(10μM)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98,SK-HEP-1,PLC/PRF/5)。通过Caspase-3/7检测试剂盒和CellTiter-Glo发光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监测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芬维A胺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TS(1μM)联合芬维A胺(10μM)处理细胞24h能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89、SK-HEP-1、PLC/PRF/5凋亡(P<0.01)。结论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81-1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杨辉;谢辉;洪明;钟赟;苏杭;吴小琴;林漫鹏;丁元伟;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合芬维A胺(10μM)、TSA(1μM)联合芬维A胺(10μM)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98,SK-HEP-1,PLC/PRF/5)。通过Caspase-3/7检测试剂盒和CellTiter-Glo发光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监测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芬维A胺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TS(1μM)联合芬维A胺(10μM)处理细胞24h能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89、SK-HEP-1、PLC/PRF/5凋亡(P<0.01)。结论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81-1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和Th17细胞的相关性

    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杨钦泰;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中IL-27、IL-17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2012年4月至6月收集变应原为尘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为AR组,无变态反应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的血清中IL-27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AR组和对照组IL-27的水平分别为(21.69±12.62)pg/mL和(53.10±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和对照组IL-17的水平分别为(672.82±63.45)pg/mL和(576.62±22.81)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Th17细胞百分率为1.76%±0.60%,对照组为0.59%±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61、-0.435,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水平升高,且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提示IL-27对Th17细胞的抑制功能下降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84-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和Th17细胞的相关性

    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杨钦泰;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中IL-27、IL-17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2012年4月至6月收集变应原为尘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为AR组,无变态反应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的血清中IL-27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AR组和对照组IL-27的水平分别为(21.69±12.62)pg/mL和(53.10±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和对照组IL-17的水平分别为(672.82±63.45)pg/mL和(576.62±22.81)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Th17细胞百分率为1.76%±0.60%,对照组为0.59%±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61、-0.435,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水平升高,且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提示IL-27对Th17细胞的抑制功能下降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84-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CR Assay法筛选CCL21基因介导胰腺癌信号通路变化的相关基因

    薛德文;崔凯;庞增粉;李胜;

    目的在稳定转染Real-time PCR筛选出的高表达CCR7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基础上,探讨人CCL21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RT2ProfilerTMPCR芯片检测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凋亡、黏附、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等有关因子的84个基因,深入分析基因变化趋势,Western blot验证,探讨人CCL21基因对PANC-1细胞株侵袭转移的作用。结果通过RT2ProfilerTMPCR芯片筛选出8个明显变化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个,分别为:ATM,BRCA1;下调基因6个,分别为:AKT1,CASP8,FOS,IL8,ITGA2,JUN。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实验组MMP-9的表达量比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 hCCL21基因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引起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某些基因的变化;其中MMP-9基因上调与TIMP1基因下调表明Lenti-hCCL2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可能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为进一步研究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87-1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CR Assay法筛选CCL21基因介导胰腺癌信号通路变化的相关基因

    薛德文;崔凯;庞增粉;李胜;

    目的在稳定转染Real-time PCR筛选出的高表达CCR7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基础上,探讨人CCL21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RT2ProfilerTMPCR芯片检测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凋亡、黏附、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等有关因子的84个基因,深入分析基因变化趋势,Western blot验证,探讨人CCL21基因对PANC-1细胞株侵袭转移的作用。结果通过RT2ProfilerTMPCR芯片筛选出8个明显变化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个,分别为:ATM,BRCA1;下调基因6个,分别为:AKT1,CASP8,FOS,IL8,ITGA2,JUN。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实验组MMP-9的表达量比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 hCCL21基因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引起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某些基因的变化;其中MMP-9基因上调与TIMP1基因下调表明Lenti-hCCL2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可能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为进一步研究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87-1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型号清洗液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的检测结果的影响

    陈达辉;叶志杰;王秀勤;

    目的观察国产两种不同型号生化分析仪用清洗液与原装清洗液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别。方法分别在检测仪器使用三种清洗液情况下,用两个厂家同方法学的LDL-C试剂对高、中、低三种LDL-C浓度混合血清进行平行比较测定,观察试剂的变异系数、均数的差别。结果仪器使用该国产非浓缩型清洗液时,试剂各项检测指标基本与原装清洗液一致;当选用国产浓缩型清洗液时,部分样本测试结果明显偏低。结论不同型号清洗液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国产的清洗液用于原装替代前必须进行合理的筛选验证。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0-1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型号清洗液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的检测结果的影响

    陈达辉;叶志杰;王秀勤;

    目的观察国产两种不同型号生化分析仪用清洗液与原装清洗液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别。方法分别在检测仪器使用三种清洗液情况下,用两个厂家同方法学的LDL-C试剂对高、中、低三种LDL-C浓度混合血清进行平行比较测定,观察试剂的变异系数、均数的差别。结果仪器使用该国产非浓缩型清洗液时,试剂各项检测指标基本与原装清洗液一致;当选用国产浓缩型清洗液时,部分样本测试结果明显偏低。结论不同型号清洗液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国产的清洗液用于原装替代前必须进行合理的筛选验证。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0-1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纳米银抗菌泡沫剂质量标准研究

    崔蕴慧;汪怡;利奕成;廖小丹;夏敏;

    目的为新型的抗菌剂型--纳米银抗菌泡沫剂制订可控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银盐反应对纳米银抗菌泡沫剂主成分纳米银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透射电镜(TEM)法测定纳米银粒径范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纳米银抗菌泡沫剂中纳米银的含量。结果银的定性鉴别专属性强;纳米银粒子粒径均匀,集中在50~80nm;纳米银在0~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加样回收率为,RSD=0.4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可用于纳米银抗菌泡沫剂的质量控制。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2-1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纳米银抗菌泡沫剂质量标准研究

    崔蕴慧;汪怡;利奕成;廖小丹;夏敏;

    目的为新型的抗菌剂型--纳米银抗菌泡沫剂制订可控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银盐反应对纳米银抗菌泡沫剂主成分纳米银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透射电镜(TEM)法测定纳米银粒径范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纳米银抗菌泡沫剂中纳米银的含量。结果银的定性鉴别专属性强;纳米银粒子粒径均匀,集中在50~80nm;纳米银在0~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加样回收率为,RSD=0.4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可用于纳米银抗菌泡沫剂的质量控制。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2-1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石杉碱甲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吴文春;董敏;曹雅军;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石杉碱甲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组以及对照组(n=70),石杉碱甲组于手术前3d开始给予石杉碱甲0.2mg静脉注射直至手术当日,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3d,术后1d,3d以及7d时运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the scale of elderly congitive fuction,SECF)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患者SECF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石杉碱甲组患者术后1d以及3d时SECF量表评分明显升高(47.93±3.76vs.45.21±2.83,P<0.01;51.98±2.36vs.49.32±3.24,P<0.01);石杉碱甲组术后1d以及3d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石杉碱甲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减少POCD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5-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杉碱甲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吴文春;董敏;曹雅军;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石杉碱甲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组以及对照组(n=70),石杉碱甲组于手术前3d开始给予石杉碱甲0.2mg静脉注射直至手术当日,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3d,术后1d,3d以及7d时运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the scale of elderly congitive fuction,SECF)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患者SECF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石杉碱甲组患者术后1d以及3d时SECF量表评分明显升高(47.93±3.76vs.45.21±2.83,P<0.01;51.98±2.36vs.49.32±3.24,P<0.01);石杉碱甲组术后1d以及3d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石杉碱甲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减少POCD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5-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蔡超雄;张继平;施亮;张宇红;陈烈金;

    目的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方法选择成年患者36例,其中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对比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倾斜牙与扭转牙的矫治效率,以及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结果固定矫治技术在倾斜牙扶正治疗、扭转牙扭正治疗和矫治总时间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比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仍是正畸治疗效率较高的方法,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亦是正畸治疗项目的重要补充。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7-1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蔡超雄;张继平;施亮;张宇红;陈烈金;

    目的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方法选择成年患者36例,其中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对比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倾斜牙与扭转牙的矫治效率,以及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结果固定矫治技术在倾斜牙扶正治疗、扭转牙扭正治疗和矫治总时间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比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仍是正畸治疗效率较高的方法,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亦是正畸治疗项目的重要补充。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7-1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甲钴胺静滴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琳;林明奎;谢贤和;林霞;黄海;吴乾德;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物进行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40例,结合术后静滴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通过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该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部疼痛及麻木症状(P<0.05),改善患者术后工作及生活质量(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物射频联合臭氧消融静滴甲钴胺是一种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部疼痛的有效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9-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甲钴胺静滴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琳;林明奎;谢贤和;林霞;黄海;吴乾德;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物进行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40例,结合术后静滴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通过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该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部疼痛及麻木症状(P<0.05),改善患者术后工作及生活质量(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物射频联合臭氧消融静滴甲钴胺是一种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部疼痛的有效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899-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刘成;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标准血透治疗,治疗组给予8次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三次血液灌流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甲状旁素(PTH)、肾素(RA)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PTH、RA等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血Scr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1-1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刘成;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标准血透治疗,治疗组给予8次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三次血液灌流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甲状旁素(PTH)、肾素(RA)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PTH、RA等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血Scr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1-1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GGT、AFP、CA199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忠城;陈文思;

    目的探讨血清GGT、AFP、CA199在肝病患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诊治选择合理优化,经济实用的组合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电化学发光法、IFCC法检测188例肝病患者(63例肝炎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63例肝癌患者)和62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GGT、AFP、CA199水平。结果血清GGT水平差异在正常对照组或肝炎组与肝硬化组、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与肝炎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AFP和CA199水平与其他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单项检测还是联合检测,在正常对照组或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炎组,与GGT有关的检测均与三项联检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肝硬化组,除了GGT单项检测和与GGT联检的双项检测与三项检测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都有意义;在肝癌组,AFP、CA199的单项和联检都与三项检测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秉着经济实用、优化合理的原则,选取GGT作为肝炎的常规检测,选择GGT+AFP作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常规检测或监测是较合理的。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3-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GGT、AFP、CA199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忠城;陈文思;

    目的探讨血清GGT、AFP、CA199在肝病患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诊治选择合理优化,经济实用的组合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电化学发光法、IFCC法检测188例肝病患者(63例肝炎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63例肝癌患者)和62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GGT、AFP、CA199水平。结果血清GGT水平差异在正常对照组或肝炎组与肝硬化组、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与肝炎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AFP和CA199水平与其他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单项检测还是联合检测,在正常对照组或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炎组,与GGT有关的检测均与三项联检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肝硬化组,除了GGT单项检测和与GGT联检的双项检测与三项检测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都有意义;在肝癌组,AFP、CA199的单项和联检都与三项检测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秉着经济实用、优化合理的原则,选取GGT作为肝炎的常规检测,选择GGT+AFP作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常规检测或监测是较合理的。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3-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治疗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探讨

    王丹;黄平;施能兵;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17例。其中13例患者接受介入方法治疗。通过McGill语言评价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MRI、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结果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1~3d腰痛明显缓解。3~5周症状基本消失,血沉降至20mm/L以下,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3天内开始下降。结论介入方法治疗早中期未形成较大脓肿的椎间隙感染,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是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方法,可进可退,病人接受程度高,可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6-1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介入治疗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探讨

    王丹;黄平;施能兵;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17例。其中13例患者接受介入方法治疗。通过McGill语言评价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MRI、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结果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1~3d腰痛明显缓解。3~5周症状基本消失,血沉降至20mm/L以下,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3天内开始下降。结论介入方法治疗早中期未形成较大脓肿的椎间隙感染,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是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方法,可进可退,病人接受程度高,可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6-1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

    丁艳;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膦甲酸钠、喷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结果膦甲酸钠组总有效率为96.0%,喷昔洛韦组为91.4%,阿昔洛韦组为74.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膦甲酸钠组与喷昔洛韦组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阿昔洛韦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9-1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

    丁艳;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膦甲酸钠、喷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结果膦甲酸钠组总有效率为96.0%,喷昔洛韦组为91.4%,阿昔洛韦组为74.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膦甲酸钠组与喷昔洛韦组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阿昔洛韦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09-1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顺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

    王裕辉;黄俊文;胡曙荣;潘月帆;王水斌;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37例,其中26例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1/3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11例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顺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的缺损。结果 37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结论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单,损伤小,不破坏下肢功能,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1-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顺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

    王裕辉;黄俊文;胡曙荣;潘月帆;王水斌;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37例,其中26例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1/3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11例应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顺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的缺损。结果 37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结论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单,损伤小,不破坏下肢功能,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踝周皮肤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1-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溶性维生素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

    饶翠琼;

    目的观察水溶性维生素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退热、补液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溶性维生素静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退烧时间、溃疡或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退烧时间及溃疡或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溶性维生素可增强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安全性高。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3-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溶性维生素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

    饶翠琼;

    目的观察水溶性维生素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退热、补液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溶性维生素静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退烧时间、溃疡或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退烧时间及溃疡或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溶性维生素可增强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安全性高。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3-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刘玉忠;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和观察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优良率、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5-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刘玉忠;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和观察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优良率、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5-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临床应用

    万军平;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转移性肝肿瘤患者,采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及Karnofsky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患者肝功能变化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周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动脉介入热灌注治疗转移性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肿瘤,解除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7-1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临床应用

    万军平;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转移性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转移性肝肿瘤患者,采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及Karnofsky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患者肝功能变化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周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动脉介入热灌注治疗转移性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肿瘤,解除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7-1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疗效分析

    章玉冰;戎祖华;张俊德;陶宗飞;夏太宝;朱宜权;何敏;

    目的探讨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的疗效。方法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Evans Ⅲ型中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患者采用G.T.F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17例3~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分。结论 G.T.F.柄半髋关节置换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提供了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9-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疗效分析

    章玉冰;戎祖华;张俊德;陶宗飞;夏太宝;朱宜权;何敏;

    目的探讨G.T.F.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的疗效。方法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Evans Ⅲ型中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患者采用G.T.F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17例3~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5分。结论 G.T.F.柄半髋关节置换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型)提供了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19-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研究

    陈道意;覃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实施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在实施手术后都出现了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干预组各时段的NR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2h出血量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舒适度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患者而言,疼痛、出血是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1-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研究

    陈道意;覃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实施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在实施手术后都出现了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干预组各时段的NR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2h出血量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舒适度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患者而言,疼痛、出血是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1-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宫血宁胶囊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

    许雪梅;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适的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炎、抗贫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患者宫血宁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益母草口服液,2支/次,3次/d。所有病患治疗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的病患进行复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血宁胶囊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产褥期临床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3-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宫血宁胶囊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

    许雪梅;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适的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炎、抗贫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患者宫血宁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益母草口服液,2支/次,3次/d。所有病患治疗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的病患进行复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血宁胶囊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产褥期临床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3-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26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临床分析

    石少平;

    目的观察分析全程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的流产效果,总结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214例(年龄19~39岁,停经时间35~70d)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取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流产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显著,对比传统的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5-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126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临床分析

    石少平;

    目的观察分析全程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的流产效果,总结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214例(年龄19~39岁,停经时间35~70d)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取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流产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程超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显著,对比传统的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5-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胜荣;

    目的对比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0例胃溃疡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按照1∶1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使用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d、阿莫西林2000mg/d、枸橼酸铋钾480mg/d、呋喃唑酮200mg/d口服,疗程2周。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计量和疗程与联合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黏膜炎症阳性率54.3%和6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检验阳性分别为4例(11.4%)和6例(1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用药组的总有效率、黏膜炎症阳性率、Hp检验阳性率均优于三联用药组,差异统计学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7-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胜荣;

    目的对比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0例胃溃疡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按照1∶1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使用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d、阿莫西林2000mg/d、枸橼酸铋钾480mg/d、呋喃唑酮200mg/d口服,疗程2周。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计量和疗程与联合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黏膜炎症阳性率54.3%和6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检验阳性分别为4例(11.4%)和6例(1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用药组的总有效率、黏膜炎症阳性率、Hp检验阳性率均优于三联用药组,差异统计学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7-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FOLFIRI化疗方案及其与西妥昔单抗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分析

    曾进龙;王志超;张海良;李志花;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与单纯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58例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只使用了FOLFIRI化疗方法治疗的49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的病情缓解率和治疗后生存质量都好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两组患者反应都不明显。结论 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比单独的FOLFIRI化疗方案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毒副反应也较轻,处于患者可耐受范围之内。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9-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FOLFIRI化疗方案及其与西妥昔单抗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分析

    曾进龙;王志超;张海良;李志花;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与单纯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58例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只使用了FOLFIRI化疗方法治疗的49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的病情缓解率和治疗后生存质量都好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两组患者反应都不明显。结论 FOLFIRI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比单独的FOLFIRI化疗方案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毒副反应也较轻,处于患者可耐受范围之内。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29-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开腹TME治疗直肠癌远近期疗效分析

    廖子聪;冯秀丽;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直肠癌经TME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经腹腔镜手术的78例作为观察组;将开腹手术的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的出血量、切口感染、术后排气、住院时间以及2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切口感染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均<0.05);2年、3年、5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TME治疗直肠癌,其近期效果腹腔镜有明显优势,远期效果无显著差异。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1-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与开腹TME治疗直肠癌远近期疗效分析

    廖子聪;冯秀丽;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直肠癌经TME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经腹腔镜手术的78例作为观察组;将开腹手术的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的出血量、切口感染、术后排气、住院时间以及2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切口感染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均<0.05);2年、3年、5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TME治疗直肠癌,其近期效果腹腔镜有明显优势,远期效果无显著差异。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1-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龙安莉;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19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其中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者10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者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者手术均获成功,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98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者手术均获成功,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为8.2%。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行甲状腺手术时须根据患者病情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健康。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3-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龙安莉;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19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其中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者10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者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者手术均获成功,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98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者手术均获成功,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为8.2%。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行甲状腺手术时须根据患者病情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健康。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3-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周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嘉凌;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2年收入我院的80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使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正常分娩的百分比、延迟妊娠的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显效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标准差较小,说明疗效更稳定。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和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患者可以预防早产延迟孕周,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疗效稳定,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5-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周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嘉凌;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2年收入我院的80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使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正常分娩的百分比、延迟妊娠的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显效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标准差较小,说明疗效更稳定。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和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患者可以预防早产延迟孕周,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疗效稳定,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5-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束小峰;周粉林;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0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病人按手术方法分为LA组(98例)和OA组(10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使用止痛药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L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感染率、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与O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与O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不足的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费用偏高。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7-1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束小峰;周粉林;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0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病人按手术方法分为LA组(98例)和OA组(10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使用止痛药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L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感染率、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与O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与O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不足的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费用偏高。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7-1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辅助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观察

    张伟山;张忠其;邵晓刚;袁友红;刘永峰;

    目的观察在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辅助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七氟醚(DS组,n=20)和生理盐水+七氟醚(NS组,n=20)两组,DS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70μg/kg,0.4μg·kg-1·h-1维持麻醉直到手术结束,NS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七氟醚用量DS组为(19.63±2.5)mL,NS组为(38.4±6.2)mL,两组七氟醚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NI及MAP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00);两组组间HR及Cetsevo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加强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并有效节俭七氟醚的量,能安全辅助应用于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9-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辅助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观察

    张伟山;张忠其;邵晓刚;袁友红;刘永峰;

    目的观察在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辅助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七氟醚(DS组,n=20)和生理盐水+七氟醚(NS组,n=20)两组,DS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70μg/kg,0.4μg·kg-1·h-1维持麻醉直到手术结束,NS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七氟醚用量DS组为(19.63±2.5)mL,NS组为(38.4±6.2)mL,两组七氟醚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NI及MAP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00);两组组间HR及Cetsevo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加强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并有效节俭七氟醚的量,能安全辅助应用于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39-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治疗卒中后抑郁40例效果观察

    祁瑞刚;刘海花;钱迅;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第1个月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计算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HAMD评分减低,分别为11.75±2.89与20.52±2.47,抑郁程度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月后HAMD评分分别为11.75±2.89与15.25±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5%(31/40)与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SD有一定疗效。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1-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治疗卒中后抑郁40例效果观察

    祁瑞刚;刘海花;钱迅;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第1个月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计算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HAMD评分减低,分别为11.75±2.89与20.52±2.47,抑郁程度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月后HAMD评分分别为11.75±2.89与15.25±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5%(31/40)与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SD有一定疗效。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1-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与甲强龙联合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杨红蕾;岳惠波;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甲强龙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一般支持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甲强龙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乌司他丁进行药物联合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辅助仪器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低氧血症和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机械通气等辅助仪器的使用比率均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救治百草枯中毒,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可作为百草枯中毒患者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3-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与甲强龙联合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杨红蕾;岳惠波;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甲强龙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一般支持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甲强龙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乌司他丁进行药物联合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辅助仪器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则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低氧血症和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机械通气等辅助仪器的使用比率均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救治百草枯中毒,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可作为百草枯中毒患者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3-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血压晨峰的临床观察

    周明;田满荣;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影响。方法选择96例轻、中度血压曲线呈超杓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晨醒时口服,观察组另晨醒时加服倍他乐克25mg。6周后复查24h ABPM,评价血压及MBPS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睡-谷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而夜间最低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MBPS现象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晨醒时单次服药较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更好地控制24h平均血压、清晨高血压及睡-谷峰值。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5-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血压晨峰的临床观察

    周明;田满荣;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影响。方法选择96例轻、中度血压曲线呈超杓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晨醒时口服,观察组另晨醒时加服倍他乐克25mg。6周后复查24h ABPM,评价血压及MBPS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睡-谷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而夜间最低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MBPS现象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晨醒时单次服药较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更好地控制24h平均血压、清晨高血压及睡-谷峰值。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5-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

    詹峰;

    目的探讨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前2min经鼻导管吸氧,并在麻醉给药前嘱咐患者进行3~5次的深呼吸,对照组仅在麻醉前2min经鼻导管吸氧。记录受检者术前、吸氧后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呼吸次数和SpO2。结果麻醉后受检者SpO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在麻醉后2min内达最低值,此时实验组组的SpO2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方面(P<0.05)。结论麻醉药物注入前进行鼻导管吸氧和深呼吸预处理,能提高机体氧储备,减少低氧血症发生,是无痛胃镜检查中预防低氧血症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7-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

    詹峰;

    目的探讨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前2min经鼻导管吸氧,并在麻醉给药前嘱咐患者进行3~5次的深呼吸,对照组仅在麻醉前2min经鼻导管吸氧。记录受检者术前、吸氧后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呼吸次数和SpO2。结果麻醉后受检者SpO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在麻醉后2min内达最低值,此时实验组组的SpO2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方面(P<0.05)。结论麻醉药物注入前进行鼻导管吸氧和深呼吸预处理,能提高机体氧储备,减少低氧血症发生,是无痛胃镜检查中预防低氧血症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7-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武俊乔;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采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发生率、积液吸收时间、抽液次数及抽液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10d比例大于对照组,抽液次数少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较好,显效快,并且可显著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9-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武俊乔;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采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发生率、积液吸收时间、抽液次数及抽液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10d比例大于对照组,抽液次数少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较好,显效快,并且可显著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49-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80例妇产科尖锐湿疣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析

    林爽;李晓燕;

    目的讨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102年2月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皮损治疗;实验组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皮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治疗。疗程1~3个月。根据患者的皮损修复情况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统计各疗效例数,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痊愈例数19例,显效例数16例,有效例数3例,无效例数2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有13例、10例、9例和8例,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80%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皮损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疹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该疗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1-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80例妇产科尖锐湿疣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析

    林爽;李晓燕;

    目的讨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102年2月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皮损治疗;实验组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皮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治疗。疗程1~3个月。根据患者的皮损修复情况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统计各疗效例数,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痊愈例数19例,显效例数16例,有效例数3例,无效例数2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有13例、10例、9例和8例,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80%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皮损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疹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该疗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1-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临床观察

    孙玉春;袁新德;陈双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性伙伴、病程、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查体,记录两组患者阳性体征,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阳性体征发生率为17.86%,明显少于对照组50.00%的比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0.71%和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38.64%和79.55%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3-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临床观察

    孙玉春;袁新德;陈双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性伙伴、病程、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查体,记录两组患者阳性体征,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阳性体征发生率为17.86%,明显少于对照组50.00%的比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0.71%和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38.64%和79.55%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3-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前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

    邝海能;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进展期胃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6例给予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36例术前不给予此治疗措施。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和手术后治疗措施均相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83.33%vs69.44%)和3年生存率(55.56%vs38.89%)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前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3例,但均较为轻微且可控。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给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达到肿瘤降期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5-1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前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

    邝海能;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进展期胃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6例给予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36例术前不给予此治疗措施。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和手术后治疗措施均相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83.33%vs69.44%)和3年生存率(55.56%vs38.89%)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前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3例,但均较为轻微且可控。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给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达到肿瘤降期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5-1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氟银辐照猪皮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孙家驹;谢晓平;

    目的探讨氟银辐照猪皮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面部Ⅱ度烧伤创面分为氟银辐照猪皮治疗组和单纯创面暴露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纯创面暴露组比较,氟银辐照猪皮治疗组创面疼痛轻,感染率小,愈合快,色素改变及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银辐照猪皮疗法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具有高效、安全、简便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7-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氟银辐照猪皮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孙家驹;谢晓平;

    目的探讨氟银辐照猪皮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面部Ⅱ度烧伤创面分为氟银辐照猪皮治疗组和单纯创面暴露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纯创面暴露组比较,氟银辐照猪皮治疗组创面疼痛轻,感染率小,愈合快,色素改变及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银辐照猪皮疗法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具有高效、安全、简便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7-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17例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严建松;薛元峰;丁俊宏;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

    目的探讨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4年手术治疗的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117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7例17~70岁年龄段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患者有44例恢复良好,总的恢复良好率为37.6%,死亡57例(48.7%)。其中,25例61~70岁年龄段患者中,恢复良好仅5例(20.0%),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6.0%。结论有适应症的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以及手术前双瞳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差,少数恢复良好者仅见于年轻患者。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9-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17例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严建松;薛元峰;丁俊宏;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

    目的探讨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4年手术治疗的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117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7例17~70岁年龄段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患者有44例恢复良好,总的恢复良好率为37.6%,死亡57例(48.7%)。其中,25例61~70岁年龄段患者中,恢复良好仅5例(20.0%),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6.0%。结论有适应症的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以及手术前双瞳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差,少数恢复良好者仅见于年轻患者。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59-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结核发病后不同时间检测TB-IgG的诊断价值探讨

    蔡波;周保健;潘虹霞;

    目的探讨肺结核发病不同时间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IgG)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部疾病患者为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45例。采用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法检测结核病住院患者106例和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9例血清中TB-IgG,同时做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以及影像学检测;以66例初治结核患者为对象,分析起病后2周内、2~4周、4周后血清中TB-IgG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结核患者TB-IgG、痰涂片、影像学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P<0.05),这三种检测方法分别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痰涂片(0.261)、影像学(0.506)、TB-IgG(0.267);痰涂片、TB-IgG在起病后2周内、或者起病2周以上的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起病2~4周;并且,TB-IgG、痰涂片在3个不同时间段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要提高TB-IgG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应选择在患者起病2~4周之间进行检测或者复测,能减少漏诊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1-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结核发病后不同时间检测TB-IgG的诊断价值探讨

    蔡波;周保健;潘虹霞;

    目的探讨肺结核发病不同时间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IgG)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部疾病患者为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45例。采用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法检测结核病住院患者106例和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9例血清中TB-IgG,同时做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以及影像学检测;以66例初治结核患者为对象,分析起病后2周内、2~4周、4周后血清中TB-IgG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结核患者TB-IgG、痰涂片、影像学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P<0.05),这三种检测方法分别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痰涂片(0.261)、影像学(0.506)、TB-IgG(0.267);痰涂片、TB-IgG在起病后2周内、或者起病2周以上的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起病2~4周;并且,TB-IgG、痰涂片在3个不同时间段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要提高TB-IgG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应选择在患者起病2~4周之间进行检测或者复测,能减少漏诊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1-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2型糖尿病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朱晓东;刘建修;李观平;

    目的进一步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2型糖尿病的各项指标。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各22例。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针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组间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通过临床上的各项指标比较,提示内脏脂肪素、脂联素的表达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3-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2型糖尿病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朱晓东;刘建修;李观平;

    目的进一步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单纯2型糖尿病的各项指标。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各22例。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针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组间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通过临床上的各项指标比较,提示内脏脂肪素、脂联素的表达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3-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杜月群;时秋;蔡佳欣;杨帆;

    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4~6Gy,50%剂量线覆盖PTV为参考剂量,隔日1次,共5~6次,总剂量20~36Gy。结果 5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45/52)、75.0%(39/52),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2%(36/52)和63.5%(33/52)。早期放射反应为骨髓抑制、早期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度。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疗区域放射性肺纤维化,心脏、食道、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5-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杜月群;时秋;蔡佳欣;杨帆;

    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4~6Gy,50%剂量线覆盖PTV为参考剂量,隔日1次,共5~6次,总剂量20~36Gy。结果 5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45/52)、75.0%(39/52),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2%(36/52)和63.5%(33/52)。早期放射反应为骨髓抑制、早期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度。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疗区域放射性肺纤维化,心脏、食道、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5-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分析与比较

    吴宗华;

    目的比较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TRFIA和ELISA法对182例肝病就诊患者同时进行HBV-M检测,两者结果不符合者双孔复查。结果 TRFI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灵敏度高于ELISA法,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8.9%、96.7%、99.5%、90.7%、88.5%。经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测定HBsAg,HBeAg,HBeAb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测定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医学模式比较中,HBsAb与HBsAb、HBcAb阳性模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医学模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RFIA法测定HBV-M是一种灵敏度高,结果符合率高的定量检测技术,对提高临床检测水平、指导临床治疗、监测方面有实用价值。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7-1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分析与比较

    吴宗华;

    目的比较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TRFIA和ELISA法对182例肝病就诊患者同时进行HBV-M检测,两者结果不符合者双孔复查。结果 TRFI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灵敏度高于ELISA法,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8.9%、96.7%、99.5%、90.7%、88.5%。经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测定HBsAg,HBeAg,HBeAb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测定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医学模式比较中,HBsAb与HBsAb、HBcAb阳性模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医学模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RFIA法测定HBV-M是一种灵敏度高,结果符合率高的定量检测技术,对提高临床检测水平、指导临床治疗、监测方面有实用价值。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7-1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卡波糖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观察

    石泉;孙志刚;黄欢;黄艳;李金程;李国彪;

    目的探讨心内科疾病的血糖如何检测,以及阿卡波糖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近1年来本院心内科收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住院期间行OGTT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性期过后检测),对所有糖代谢异常患者行阿卡波糖干预,3月后复查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比较有无差异性。结果 OGTT共发现61例糖代谢异常患者,高血压组糖代谢异常为20例(50%),稳定性心绞痛为19例(63.3%),急性心肌梗死为22例(73.3%),而FBG检测只发现25例,各组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的FBG和HbA1c均有降低(P<0.05)。结论对住院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单纯行FBG监测会造成大量糖代谢异常患者漏诊,而常规OGTT试验有助于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阿卡波糖不仅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对控制HbA1c和FBG也有积极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9-1970+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卡波糖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观察

    石泉;孙志刚;黄欢;黄艳;李金程;李国彪;

    目的探讨心内科疾病的血糖如何检测,以及阿卡波糖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近1年来本院心内科收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住院期间行OGTT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性期过后检测),对所有糖代谢异常患者行阿卡波糖干预,3月后复查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比较有无差异性。结果 OGTT共发现61例糖代谢异常患者,高血压组糖代谢异常为20例(50%),稳定性心绞痛为19例(63.3%),急性心肌梗死为22例(73.3%),而FBG检测只发现25例,各组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的FBG和HbA1c均有降低(P<0.05)。结论对住院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单纯行FBG监测会造成大量糖代谢异常患者漏诊,而常规OGTT试验有助于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阿卡波糖不仅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对控制HbA1c和FBG也有积极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69-1970+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的研究

    陈冠瑶;林宇彪;宁观林;

    目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出血危险性。方法 140例非瓣膜病性A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服用华法林服用从1.5mg开始,1次/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INR达标为2.0~3.0,持续服药,并随访1年;对照组66例,持续服安慰剂,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2.7%,对照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在2.0~3.0是安全有效。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1-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的研究

    陈冠瑶;林宇彪;宁观林;

    目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出血危险性。方法 140例非瓣膜病性A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服用华法林服用从1.5mg开始,1次/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INR达标为2.0~3.0,持续服药,并随访1年;对照组66例,持续服安慰剂,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2.7%,对照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R值在2.0~3.0是安全有效。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1-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临床观察

    张丽英;

    目的观察盐酸利托君在先兆早产临床治疗中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和整理我院2009至2011年先兆早产的住院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以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用药时间、总治疗时间、药物的起效时间、延长妊娠时间及孕足月分娩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有效时间和平均延长妊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利托君临床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显著,且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治疗效果较理想,适用于先兆早产的延长妊娠治疗。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3-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临床观察

    张丽英;

    目的观察盐酸利托君在先兆早产临床治疗中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和整理我院2009至2011年先兆早产的住院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以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用药时间、总治疗时间、药物的起效时间、延长妊娠时间及孕足月分娩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有效时间和平均延长妊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利托君临床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显著,且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治疗效果较理想,适用于先兆早产的延长妊娠治疗。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3-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探析

    黄运林;

    目的观察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急诊内科门诊自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8.7%,两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治疗中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5-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探析

    黄运林;

    目的观察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急诊内科门诊自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8.7%,两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治疗中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5-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肺癌转移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梁剑;李斌恺;郑云;许昕;

    目的对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入组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晚期转移患者病例62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肺癌的转移。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7-1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肺癌转移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梁剑;李斌恺;郑云;许昕;

    目的对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入组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晚期转移患者病例62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肺癌的转移。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7-1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张丽萍;黄桂芳;林秀玲;汪周艳;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注射头孢替唑钠;观察组术中脐带结扎后即静脉应用,给予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替唑钠2.0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具有较佳疗效,缩短疗程,优于术后多次用药。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8-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张丽萍;黄桂芳;林秀玲;汪周艳;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注射头孢替唑钠;观察组术中脐带结扎后即静脉应用,给予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替唑钠2.0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具有较佳疗效,缩短疗程,优于术后多次用药。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78-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麻醉前系统访视对全麻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躁动的影响

    苏娜;石力;毛振北;

    目的观察系统的麻醉前访视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及麻醉实施中患者配合情况。方法择期外科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手术前一天由负责麻醉医师进行系统的麻醉前访视,B组不进行麻醉前访视。结果 A组所有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麻醉的实施,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躁动例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麻醉前访视能够改善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降低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在麻醉期间的配合程度。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0-1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麻醉前系统访视对全麻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躁动的影响

    苏娜;石力;毛振北;

    目的观察系统的麻醉前访视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及麻醉实施中患者配合情况。方法择期外科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手术前一天由负责麻醉医师进行系统的麻醉前访视,B组不进行麻醉前访视。结果 A组所有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麻醉的实施,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躁动例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麻醉前访视能够改善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降低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在麻醉期间的配合程度。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0-1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九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68例

    宋宏文;

    目的探讨"九针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68例,采用眉三针、唇三针、耳三针取穴透刺法为主进行治疗,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总共2个疗程。结果 168例患者中,治愈147例,好转21例,无效0例。治愈率达87.5%,总有效率100%。结论 "九针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1-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九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68例

    宋宏文;

    目的探讨"九针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68例,采用眉三针、唇三针、耳三针取穴透刺法为主进行治疗,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总共2个疗程。结果 168例患者中,治愈147例,好转21例,无效0例。治愈率达87.5%,总有效率100%。结论 "九针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1-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谢海双;林两楷;朱菁锋;巫映霞;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梅尼埃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效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5847,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3-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谢海双;林两楷;朱菁锋;巫映霞;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梅尼埃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效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5847,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3-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钟巧媚;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口服100mg氨茶碱片,每日2次,同时进行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肺康复训练。观察比对两组治疗1周后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肺疾病均有好转,各项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训练与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4-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钟巧媚;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口服100mg氨茶碱片,每日2次,同时进行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肺康复训练。观察比对两组治疗1周后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肺疾病均有好转,各项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训练与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4-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诊断价值

    严春玲;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体检的3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cTnI、CK-MB的检测结果,并在观察组内对比cTnI与CK-MB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病1~2d时cTnI与CK-MB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发病7d及14d时观察组cTnI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内患儿发病1~2d时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7d与14d时cTnI检测的阳性率则显著高于CK-MB。结论 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6+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诊断价值

    严春玲;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体检的3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cTnI、CK-MB的检测结果,并在观察组内对比cTnI与CK-MB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病1~2d时cTnI与CK-MB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发病7d及14d时观察组cTnI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内患儿发病1~2d时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7d与14d时cTnI检测的阳性率则显著高于CK-MB。结论 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6+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护理研究

  • 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对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郑红丽;

    目的探讨新颁布的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对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病房2011年1至6月收治的4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进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建立监督和处罚制度,把"零宽容"理念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8至12月份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3例患儿实施常规管理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t=5.672,P<0.01),降低了交叉感染率(校正χ2=4.427,P<0.05)。结论实施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可明显减低交叉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7-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对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郑红丽;

    目的探讨新颁布的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对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病房2011年1至6月收治的4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进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建立监督和处罚制度,把"零宽容"理念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8至12月份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3例患儿实施常规管理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t=5.672,P<0.01),降低了交叉感染率(校正χ2=4.427,P<0.05)。结论实施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可明显减低交叉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87-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介入术的观察与护理

    鲁婷婷;王雪梅;茅春霞;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术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个体化地使用多种支架介入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重点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病情监测,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防治并发症及做好健康指导等。结果 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后发生1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放弃治疗,其余26例均手术顺利出院,CTA随访近中期疗效较好。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可增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其生存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0-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介入术的观察与护理

    鲁婷婷;王雪梅;茅春霞;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术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个体化地使用多种支架介入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重点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病情监测,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防治并发症及做好健康指导等。结果 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后发生1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放弃治疗,其余26例均手术顺利出院,CTA随访近中期疗效较好。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可增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其生存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0-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美皮贴和凡士林油纱用于甲床创面换药的效果观察

    蒋晓红;叶泽兵;李晓锋;杨俏兰;郝建志;

    目的比较美皮贴和凡士林油纱用于甲床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对160例(197指/趾)甲床损伤后患者进行创面换药护理,将创面使用美皮贴护理的设为观察组,使用凡士林油纱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并按常规治疗护理程序,对两种敷料揭去容易程度、揭去敷料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总换药时间、总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共计108指/趾中,创面敷料易揭去的为79指/趾,较易揭去的为25指/趾,不易揭去的为4指/趾;对照组共计89指(趾)中,创面敷料易揭去的为7指/趾,较易揭去的为19指/趾,不易揭去的为63指/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5,P<0.05);观察组共计108指/趾中,创面敷料揭去时Ⅰ~Ⅱ疼痛的为83指/趾,Ⅲ疼痛的为20指/趾,Ⅳ疼痛的为5指/趾;对照组共计89指/趾中,创面敷料揭去时Ⅰ~Ⅱ疼痛的为4指/趾,Ⅲ疼痛的为51指/趾,Ⅳ疼痛的为34指/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9,P<0.05)。观察组换药时间为(11.50±4.8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时间(29.60±7.60)min,有统计学意义(t=-22.81,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158.10±13.40)元,少于对照组(183.60±42.10)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结论美皮贴用于甲床创面换药显著优于凡士林油纱,值得推广和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2-1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美皮贴和凡士林油纱用于甲床创面换药的效果观察

    蒋晓红;叶泽兵;李晓锋;杨俏兰;郝建志;

    目的比较美皮贴和凡士林油纱用于甲床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对160例(197指/趾)甲床损伤后患者进行创面换药护理,将创面使用美皮贴护理的设为观察组,使用凡士林油纱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并按常规治疗护理程序,对两种敷料揭去容易程度、揭去敷料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总换药时间、总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共计108指/趾中,创面敷料易揭去的为79指/趾,较易揭去的为25指/趾,不易揭去的为4指/趾;对照组共计89指(趾)中,创面敷料易揭去的为7指/趾,较易揭去的为19指/趾,不易揭去的为63指/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5,P<0.05);观察组共计108指/趾中,创面敷料揭去时Ⅰ~Ⅱ疼痛的为83指/趾,Ⅲ疼痛的为20指/趾,Ⅳ疼痛的为5指/趾;对照组共计89指/趾中,创面敷料揭去时Ⅰ~Ⅱ疼痛的为4指/趾,Ⅲ疼痛的为51指/趾,Ⅳ疼痛的为34指/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9,P<0.05)。观察组换药时间为(11.50±4.8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时间(29.60±7.60)min,有统计学意义(t=-22.81,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158.10±13.40)元,少于对照组(183.60±42.10)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结论美皮贴用于甲床创面换药显著优于凡士林油纱,值得推广和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2-1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阮丽敏;王小英;宾庚玲;

    目的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4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48例患者按照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24例患者,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24例患者中总满意23例,总满意率95.83%,常规组的24例患者中,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87.50%,两组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常规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所采用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4-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阮丽敏;王小英;宾庚玲;

    目的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4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48例患者按照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24例患者,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24例患者中总满意23例,总满意率95.83%,常规组的24例患者中,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87.50%,两组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常规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所采用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4-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林彩娟;杨春霞;梁燕霞;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给予舒适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在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护理前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明显更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6-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林彩娟;杨春霞;梁燕霞;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给予舒适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在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护理前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明显更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6-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

    蔡莉;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效果对比。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患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心理指导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以及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6例,占86.67%,而30例改良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9例,占96.67%,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且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更好;两组满意程度和疾病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后,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8-1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

    蔡莉;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效果对比。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患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心理指导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以及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6例,占86.67%,而30例改良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9例,占96.67%,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且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更好;两组满意程度和疾病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后,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

    2012年11期 v.19;No.165 1998-1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健康教育对泌尿外科留置双J管患者的影响

    李伟芬;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拔管顺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10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及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护理服务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拔管顺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护理干预方式。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0-2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健康教育对泌尿外科留置双J管患者的影响

    李伟芬;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拔管顺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10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及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护理服务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拔管顺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护理干预方式。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0-2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

    莫静金;陆月仪;

    目的总结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无再次惊厥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者住院期间给予风险护理的效果更好,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2-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

    莫静金;陆月仪;

    目的总结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无再次惊厥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者住院期间给予风险护理的效果更好,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2-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

    谢佩玲;吴静;蔡映杰;李燕玲;田朝伟;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进行改造,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方法 2010年7月成立FMEA小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的原因和将造成的后果,找出流程中最需要改变的环节,改造转运流程,以预防失效的发生。一年后比较评价改造前后失效风险指数(RPN)。结果一年内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FMEA模式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使分析危险因素更全面,流程改造更客观,实施更容易,能有效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4-2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

    谢佩玲;吴静;蔡映杰;李燕玲;田朝伟;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进行改造,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方法 2010年7月成立FMEA小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的原因和将造成的后果,找出流程中最需要改变的环节,改造转运流程,以预防失效的发生。一年后比较评价改造前后失效风险指数(RPN)。结果一年内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FMEA模式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使分析危险因素更全面,流程改造更客观,实施更容易,能有效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4-2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8例临床护理分析

    潘秀英;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普及,并定期进行饮食指导、心理调整、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分娩前血糖控制效果和产妇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新生儿结局与并发症。结果临产前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得到显著提升;试验组羊水过多发生率、剖宫产率显著下降(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低血糖与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细致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孕妇的高血糖症状,同时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6-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8例临床护理分析

    潘秀英;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普及,并定期进行饮食指导、心理调整、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分娩前血糖控制效果和产妇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新生儿结局与并发症。结果临产前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得到显著提升;试验组羊水过多发生率、剖宫产率显著下降(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低血糖与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细致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孕妇的高血糖症状,同时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6-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术前皮肤准备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探讨

    黄素碧;张杰敏;胡蓉;王柔婷;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方式及时间,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术前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或抗菌皂液沐浴或擦拭清洁手术部位;当手术野毛发较粗长、确需去除时,在术前即刻用不损伤皮肤的电动发剪剪毛。结果使用有消毒性能的清洁剂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和手术前即刻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达到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结论彻底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和术前即刻去毛,能有效减少局部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8-2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术前皮肤准备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探讨

    黄素碧;张杰敏;胡蓉;王柔婷;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方式及时间,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术前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或抗菌皂液沐浴或擦拭清洁手术部位;当手术野毛发较粗长、确需去除时,在术前即刻用不损伤皮肤的电动发剪剪毛。结果使用有消毒性能的清洁剂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和手术前即刻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达到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结论彻底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和术前即刻去毛,能有效减少局部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08-2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上颈椎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丽云;汪宇;谢海晖;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上颈椎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上颈椎不稳患者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等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平林法JOA改善率评定疗效。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取得上颈椎手术患者的积极配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0-2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上颈椎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丽云;汪宇;谢海晖;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上颈椎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上颈椎不稳患者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等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平林法JOA改善率评定疗效。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取得上颈椎手术患者的积极配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0-2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病房护理中危机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范凤媚;

    目的探讨病房内有效的、创新型护理管理方法,对照分析危机管理在病房内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我院的病房管理体系中首次采用危机管理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1周后的焦虑程度、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明显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更少,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护理中采用危机管理这种创新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2-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病房护理中危机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范凤媚;

    目的探讨病房内有效的、创新型护理管理方法,对照分析危机管理在病房内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我院的病房管理体系中首次采用危机管理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1周后的焦虑程度、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明显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更少,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护理中采用危机管理这种创新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2-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CIK细胞治疗的中西医护理干预

    肖舒静;

    目的探讨异体外周血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患者外周抗凝血培养出CIK,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取静脉输注的方法输注,输注前后做好患者的中西医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患者顺利完成CIK输注治疗疗程,无护理原因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恶性肿瘤CIK细胞治疗的中西医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计划,保证CIK输注治疗手段的顺利进行。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4-2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CIK细胞治疗的中西医护理干预

    肖舒静;

    目的探讨异体外周血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患者外周抗凝血培养出CIK,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取静脉输注的方法输注,输注前后做好患者的中西医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患者顺利完成CIK输注治疗疗程,无护理原因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恶性肿瘤CIK细胞治疗的中西医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计划,保证CIK输注治疗手段的顺利进行。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4-2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宋慧锋;

    目的加强血透室环节质量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病人,预防医院感染;重视监测工作。结果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血透室内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6-2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宋慧锋;

    目的加强血透室环节质量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病人,预防医院感染;重视监测工作。结果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血透室内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6-2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心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和躯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何艳芬;刘宇飞;杨元生;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协助认知和躯体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再予心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巴氏指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和BI评分均偏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理想(P<0.05)。认知水平与躯体康复疗效呈时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使患者主动参与躯体功能康复训练,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8-2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心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和躯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何艳芬;刘宇飞;杨元生;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协助认知和躯体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再予心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巴氏指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和BI评分均偏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理想(P<0.05)。认知水平与躯体康复疗效呈时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使患者主动参与躯体功能康复训练,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18-2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洗胃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刘娴;

    目的比较两种洗胃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抽取4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20例,比较两种不同洗胃法的总有效率。结果改良组疗效9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0%。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时插管长度为:发际至剑突长度且以胃管最后一个侧孔为始点;洗胃液每次为20ml,温度为35~37℃;洗胃时更换体位,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做好心理护理可使家长更易接受,减轻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0-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洗胃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刘娴;

    目的比较两种洗胃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抽取4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20例,比较两种不同洗胃法的总有效率。结果改良组疗效9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0%。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时插管长度为:发际至剑突长度且以胃管最后一个侧孔为始点;洗胃液每次为20ml,温度为35~37℃;洗胃时更换体位,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做好心理护理可使家长更易接受,减轻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0-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周满;徐业芹;楚雪;

    目的评价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Newborn Early Warning Scores,NEWS)在足月新生儿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EWS评分对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125例母亲有孕期或产时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新生儿的评分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NEWS评分<5分高危儿观察室留观78例,仅予一般观察护理;NEWS评分5~7分35例,病情可能发展加重,观察治疗期间护理关注增加,后转入普通新生儿病房治疗;NEWS评分>7分12例,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救治。三类不同NEWS评分新生儿的疾病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改良设计的新生儿病房早期预警评分表能使护理人员客观地对足月新生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2-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周满;徐业芹;楚雪;

    目的评价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Newborn Early Warning Scores,NEWS)在足月新生儿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EWS评分对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125例母亲有孕期或产时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新生儿的评分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NEWS评分<5分高危儿观察室留观78例,仅予一般观察护理;NEWS评分5~7分35例,病情可能发展加重,观察治疗期间护理关注增加,后转入普通新生儿病房治疗;NEWS评分>7分12例,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救治。三类不同NEWS评分新生儿的疾病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改良设计的新生儿病房早期预警评分表能使护理人员客观地对足月新生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2-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金因肽联合伤科黄水治疗眼睑挫裂伤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王丽明;

    目的观察金因肽联合伤科黄水治疗眼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52例眼睑挫裂伤患者均按相同方法清创、缝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患者眼睑部伤口用金因肽喷洒加消毒伤科黄水溶液外敷;对照组26例,患者眼睑部应用消毒伤科黄水外敷,两组均每天伤口换药一次,观察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及瘀肿消退时间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瘀肿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因肽联合伤科黄水治疗并配合正确护理使眼睑挫裂伤患者局部消肿及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4-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因肽联合伤科黄水治疗眼睑挫裂伤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王丽明;

    目的观察金因肽联合伤科黄水治疗眼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52例眼睑挫裂伤患者均按相同方法清创、缝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患者眼睑部伤口用金因肽喷洒加消毒伤科黄水溶液外敷;对照组26例,患者眼睑部应用消毒伤科黄水外敷,两组均每天伤口换药一次,观察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及瘀肿消退时间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瘀肿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因肽联合伤科黄水治疗并配合正确护理使眼睑挫裂伤患者局部消肿及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4-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

    吕虹海;何飞杏;苏冰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腹泻、呕吐、退热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有效率为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9%,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疗效,在积极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6-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

    吕虹海;何飞杏;苏冰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在腹泻、呕吐、退热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有效率为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9%,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疗效,在积极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6-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护理

    揭子英;

    目的探讨护理在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29例全麻术下斜视矫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29例斜视患者,均获得预期的手术效果,其中仅有1例患儿发生呕吐,无窒息,其余患儿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好。结论优质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于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8-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护理

    揭子英;

    目的探讨护理在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29例全麻术下斜视矫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29例斜视患者,均获得预期的手术效果,其中仅有1例患儿发生呕吐,无窒息,其余患儿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好。结论优质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于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28-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中局部痒感的应用探讨

    郭秀红;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中局部痒感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42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患者采用皮丘硬结和红晕大小加局部痒感作为判断标准,注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阴性病例:135例,一次性肌肉注射全量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后无一例过敏意外反应;阳性病例:7例,6例注射后无过敏反应,1例出现延缓过敏反应,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应用局部痒感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假阳性率较低,也易于判断掌握。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0-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中局部痒感的应用探讨

    郭秀红;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中局部痒感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42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患者采用皮丘硬结和红晕大小加局部痒感作为判断标准,注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阴性病例:135例,一次性肌肉注射全量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后无一例过敏意外反应;阳性病例:7例,6例注射后无过敏反应,1例出现延缓过敏反应,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应用局部痒感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假阳性率较低,也易于判断掌握。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0-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陈小舒;

    目的观察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108例膝关节僵硬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行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照组单纯予手法按摩,1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92.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比单纯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更显著。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1-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陈小舒;

    目的观察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108例膝关节僵硬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行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照组单纯予手法按摩,1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92.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比单纯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更显著。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1-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邵振莉;

    目的探讨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护理模式、注重优质护理内涵建设、强化护士团队意识,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结论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3-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邵振莉;

    目的探讨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护理模式、注重优质护理内涵建设、强化护士团队意识,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结论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3-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规范护理操作对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的作用

    喻镇蓉;

    目的规范腹膜透析操作流程,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率。方法 4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护理,规范护理组采用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结果规范护理组腹膜透析感染0例(0.00%),与常规护理组腹膜透析感染5例(2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护理操作是预防腹膜透析感染的关键,可有效地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4-2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规范护理操作对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的作用

    喻镇蓉;

    目的规范腹膜透析操作流程,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率。方法 4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护理,规范护理组采用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结果规范护理组腹膜透析感染0例(0.00%),与常规护理组腹膜透析感染5例(2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护理操作是预防腹膜透析感染的关键,可有效地降低腹膜透析感染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4-2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产后自我子宫按摩宣教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刘映红;

    目的探讨指导产妇及家属在产后24小时内按摩产妇子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700例,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24小时指导产妇自我子宫按摩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6-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产后自我子宫按摩宣教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刘映红;

    目的探讨指导产妇及家属在产后24小时内按摩产妇子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700例,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24小时指导产妇自我子宫按摩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6-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8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柯春连;王乔凤;司徒影容;陈凤华;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58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7-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8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柯春连;王乔凤;司徒影容;陈凤华;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58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7-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化疗并发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李丽娜;杨英;舒婷;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便秘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例,通过分析治疗和护理对策,总结有关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护理,便秘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化疗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后,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9-2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肿瘤化疗并发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李丽娜;杨英;舒婷;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便秘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例,通过分析治疗和护理对策,总结有关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护理,便秘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化疗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后,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39-2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

    陈信芝;徐燕娇;

    目的探讨75%酒精及0.5%碘伏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效果及对鼻腔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850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为75%酒精消毒为实验组(A)和0.5%碘伏消毒对照组(B),每组各925例,观察两组皮肤存菌、术后鼻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皮肤除菌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手术部位感染A组为1例,B组为3例,均为轻度感染,经消炎换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两种消毒液均安全可靠,75%酒精可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替代传统的碘伏消毒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0-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

    陈信芝;徐燕娇;

    目的探讨75%酒精及0.5%碘伏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效果及对鼻腔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850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为75%酒精消毒为实验组(A)和0.5%碘伏消毒对照组(B),每组各925例,观察两组皮肤存菌、术后鼻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皮肤除菌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手术部位感染A组为1例,B组为3例,均为轻度感染,经消炎换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两种消毒液均安全可靠,75%酒精可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替代传统的碘伏消毒方法。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0-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调查统计

  • 耳鼻喉科护理人员临床听力学水平的调查分析

    戚敏;黎志成;曾祥丽;蔡克文;

    目的调查耳鼻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探讨现阶段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听力学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大型综合性医院耳鼻喉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利用SPSS13.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大部分耳鼻喉科护理人员对于听力学检查新应用了解不够,且职称、学历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均未见显著影响(P职称=0.712,P学历=0.553,P职称×学历=0.782)。结论现阶段耳鼻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仍需提高;可采取业务学习、改良职称晋升考核内容等方式帮助耳鼻喉科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临床听力学知识,力求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促进诊疗效率的提升,满足患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2-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鼻喉科护理人员临床听力学水平的调查分析

    戚敏;黎志成;曾祥丽;蔡克文;

    目的调查耳鼻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探讨现阶段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听力学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大型综合性医院耳鼻喉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利用SPSS13.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大部分耳鼻喉科护理人员对于听力学检查新应用了解不够,且职称、学历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均未见显著影响(P职称=0.712,P学历=0.553,P职称×学历=0.782)。结论现阶段耳鼻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仍需提高;可采取业务学习、改良职称晋升考核内容等方式帮助耳鼻喉科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临床听力学知识,力求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促进诊疗效率的提升,满足患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2-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张艳君;余婷;胡爱玲;温瑞娟;林秋萍;余娜;

    目的描述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运用便利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143名。结果①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言语暴力是主要形式;②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班次,以前夜班和正常白班居多;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护士站/分诊台,其次是注射室/治疗室和病房;施暴者特征为:男性,31~40岁;③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施暴者素质太低、施暴者粗暴无礼、候诊时间太长、施暴者饮酒及不合理要求被拒绝;④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耐心解释、忍让回避以及求助保安和同事等,25%会报警,仅0.8%争锋相对;⑤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人产生自杀念头。结论急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日益严峻,应引起充分重视。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5-2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张艳君;余婷;胡爱玲;温瑞娟;林秋萍;余娜;

    目的描述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运用便利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143名。结果①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言语暴力是主要形式;②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班次,以前夜班和正常白班居多;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护士站/分诊台,其次是注射室/治疗室和病房;施暴者特征为:男性,31~40岁;③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施暴者素质太低、施暴者粗暴无礼、候诊时间太长、施暴者饮酒及不合理要求被拒绝;④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耐心解释、忍让回避以及求助保安和同事等,25%会报警,仅0.8%争锋相对;⑤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人产生自杀念头。结论急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日益严峻,应引起充分重视。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5-2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徐晓松;李瑞莹;陈林珍;陈少莲;

    目的分析了解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标本分离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判断标准参考CLSI2010年版标准。结果对所研究的这165株菌中,绝大部分(87.9%)是从痰标本中分离得到,ICU病区分布占了主要部分(26.1%)。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好(>75%),其它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均较差(<50%)。结论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且未能得到很好的规范化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更为甚者达到全耐。所以应加强对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监测及控制,减少及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8-2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徐晓松;李瑞莹;陈林珍;陈少莲;

    目的分析了解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标本分离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16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判断标准参考CLSI2010年版标准。结果对所研究的这165株菌中,绝大部分(87.9%)是从痰标本中分离得到,ICU病区分布占了主要部分(26.1%)。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好(>75%),其它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均较差(<50%)。结论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且未能得到很好的规范化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更为甚者达到全耐。所以应加强对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监测及控制,减少及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48-2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邓湘婷;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13例,对其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75%(77/112),革兰阳性菌占31.25%(35/112),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三者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0-2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邓湘婷;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13例,对其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75%(77/112),革兰阳性菌占31.25%(35/112),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三者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0-2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邱厚匡;张智;张珍;李亚红;李泽泳;严芳;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7株,主要来源是痰液(82.8%),其次胸(腹)腔穿刺液(8.1%);临床分布则以呼吸科(25.3%)、神经外科(17.2%)和ICU(13.8%)多见。该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率最高,均大于7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根据CLSI要求选择进行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2-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邱厚匡;张智;张珍;李亚红;李泽泳;严芳;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7株,主要来源是痰液(82.8%),其次胸(腹)腔穿刺液(8.1%);临床分布则以呼吸科(25.3%)、神经外科(17.2%)和ICU(13.8%)多见。该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率最高,均大于7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根据CLSI要求选择进行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2-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虹桥社区2011年意外伤害报告分析

    庄叶清;揭婉霞;

    目的分析虹桥社区2011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方法根据意外伤害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0.4964%,65岁及以上人群高于65岁以下人群,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应加强意外伤害的防护和健康教育,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4-2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虹桥社区2011年意外伤害报告分析

    庄叶清;揭婉霞;

    目的分析虹桥社区2011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方法根据意外伤害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0.4964%,65岁及以上人群高于65岁以下人群,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应加强意外伤害的防护和健康教育,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4-2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卫生管理

  • 胃镜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倪凤琼;

    目的分析与探讨胃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高度重视,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对胃镜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加强胃镜室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胃镜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自律性,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结论加强胃镜室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6-2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胃镜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倪凤琼;

    目的分析与探讨胃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高度重视,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对胃镜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加强胃镜室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胃镜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自律性,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结论加强胃镜室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6-2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缺如1例

    王国杰;

    <正>1病例患者,女,21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病例特点:患者20年前因发育差在当地医院诊查时发现心脏杂音,未予治疗,自幼发育及平时活动较同龄人稍差,活动量大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伴口唇紫绀,无晕厥及蹲踞。当日为行手术治疗而入院。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缺如1例

    王国杰;

    <正>1病例患者,女,21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病例特点:患者20年前因发育差在当地医院诊查时发现心脏杂音,未予治疗,自幼发育及平时活动较同龄人稍差,活动量大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伴口唇紫绀,无晕厥及蹲踞。当日为行手术治疗而入院。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浅析妇产科临床研究生医疗纠纷成因和防范措施

    王晶;何勉;夏梦;

    现阶段我国医疗纠纷不断攀升,医疗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如何应对值得探讨。本文分析了妇产科临床型研究生涉及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了防范措施。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9-2060+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妇产科临床研究生医疗纠纷成因和防范措施

    王晶;何勉;夏梦;

    现阶段我国医疗纠纷不断攀升,医疗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如何应对值得探讨。本文分析了妇产科临床型研究生涉及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了防范措施。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59-2060+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级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黄桂成;金桂兰;

    为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主要从硬件建设与内涵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硬件建设中以建成四个实验教学平台为目标。内涵建设中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建设、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中医院校独有的特色。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1-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家级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黄桂成;金桂兰;

    为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主要从硬件建设与内涵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硬件建设中以建成四个实验教学平台为目标。内涵建设中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建设、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中医院校独有的特色。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1-2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教学的效果研究及探讨

    胡柳;陈秀玲;

    目的探讨在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指引的成效及优点。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实习的护生共六十名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指引,对比两组学生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式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成绩优异,且对带教方式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年教学的实践效果对比,临床路径为教学确定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临床带教计划,收到了原计划的效果,采用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教学确是一种促进护理教学进步的好方式,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4-2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教学的效果研究及探讨

    胡柳;陈秀玲;

    目的探讨在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指引的成效及优点。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实习的护生共六十名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指引,对比两组学生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式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成绩优异,且对带教方式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年教学的实践效果对比,临床路径为教学确定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临床带教计划,收到了原计划的效果,采用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教学确是一种促进护理教学进步的好方式,值得推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4-2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建议

    薛洁;王燕;蒋小岗;梁中琴;

    目的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阐述了目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从三个方面来改善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①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②通过探索多手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③通过建立药理学实验课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来体现实验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6-2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建议

    薛洁;王燕;蒋小岗;梁中琴;

    目的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阐述了目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从三个方面来改善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①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②通过探索多手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③通过建立药理学实验课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来体现实验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6-2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杜文津;陈晋文;徐巍;

    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建构。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这里以路易体痴呆教学查房病例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优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8-2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杜文津;陈晋文;徐巍;

    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建构。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这里以路易体痴呆教学查房病例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优势。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68-2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医疗帮扶中耳鼻咽喉科教学的实施和经验

    熊观霞;张伟红;文卫平;

    在进行医疗帮扶过程中,专家和医疗队需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医疗条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细化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保持持续帮扶和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医疗帮扶不走于形式,达到真正的实效。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0-2071+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医疗帮扶中耳鼻咽喉科教学的实施和经验

    熊观霞;张伟红;文卫平;

    在进行医疗帮扶过程中,专家和医疗队需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医疗条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细化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保持持续帮扶和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医疗帮扶不走于形式,达到真正的实效。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0-2071+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神经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沈宓;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里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较强,也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总结了一些思路和体会。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可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2-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经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沈宓;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里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较强,也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总结了一些思路和体会。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可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2-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乔靖;林亮;

    中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理法方药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现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展望。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4-2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乔靖;林亮;

    中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理法方药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现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展望。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4-2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董佩霞;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产科急症之一,并发子宫胎盘卒中、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在国外为1%~2%,国内为0.46%~2.1%,其中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母儿死亡率极高,且胎盘早剥引起DIC的临床经过及其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DIC有所不同,所以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减少母婴死亡率极其重要。本文就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7-2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董佩霞;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产科急症之一,并发子宫胎盘卒中、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在国外为1%~2%,国内为0.46%~2.1%,其中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母儿死亡率极高,且胎盘早剥引起DIC的临床经过及其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DIC有所不同,所以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减少母婴死亡率极其重要。本文就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7-2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巨脾切除术的操作要领及技巧

    汪圣毅;鲁明典;张佳佳;刘弋;

    近年来巨脾切除术的技术水平提高较快,但手术风险和困难依然较大,手术医师需要熟悉巨脾的病理解剖特征,掌握术中规避风险、解决困难的技能,深入研究手术操作要领及手术技巧,以提高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9-2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巨脾切除术的操作要领及技巧

    汪圣毅;鲁明典;张佳佳;刘弋;

    近年来巨脾切除术的技术水平提高较快,但手术风险和困难依然较大,手术医师需要熟悉巨脾的病理解剖特征,掌握术中规避风险、解决困难的技能,深入研究手术操作要领及手术技巧,以提高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79-2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慧;

    生物医学材料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和置换损坏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本文对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81-2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慧;

    生物医学材料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和置换损坏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本文对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2012年11期 v.19;No.165 2081-2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