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

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

论著_临床工程

  • 基于神经网络的MSCT孤立肺小结节诊断模型的设计

    何俊诗;梁鹏;罗英华;史瑞雪;姬智艳;陈汉威;

    目的构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SVM)在MSCT孤立肺小结节(SPN)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方法观察2000例经病理证实的SPN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共17项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SPN病理良恶性相关指标作为SVM分析参数,对1500例进行训练,另500例进行预测,对照病理结果分析。采用C/S(Client/Server)架构设计神经网络模型诊断系统。结果与病理对照,500例SVM的良性正确预测238例(98.5%),错误预测4例(1.5%);恶性正确预测250例(97%),错误预测8例(3%)。结论 SVM能有效地对SPN良恶性进行较精确的预测,该模型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可帮助医生提高SPN正确诊断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的MSCT孤立肺小结节诊断模型的设计

    何俊诗;梁鹏;罗英华;史瑞雪;姬智艳;陈汉威;

    目的构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SVM)在MSCT孤立肺小结节(SPN)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方法观察2000例经病理证实的SPN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共17项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SPN病理良恶性相关指标作为SVM分析参数,对1500例进行训练,另500例进行预测,对照病理结果分析。采用C/S(Client/Server)架构设计神经网络模型诊断系统。结果与病理对照,500例SVM的良性正确预测238例(98.5%),错误预测4例(1.5%);恶性正确预测250例(97%),错误预测8例(3%)。结论 SVM能有效地对SPN良恶性进行较精确的预测,该模型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可帮助医生提高SPN正确诊断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F技术的无线胎心监护探头的设计与实现

    谢渊;陆尧胜;黄耀熊;

    针对传统胎儿监护仪使用有线探头线缆对孕妇的束缚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技术的无线胎心监护探头。采用电路前置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在探头内集成超声多普勒胎心检测电路、无线通信电路、900mAh锂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等。研制的无线探头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功率低,在胎儿监护仪主机半径15m范围内可靠工作,可连续工作8h以上。无线探头去除了线缆对孕妇的束缚,孕妇可以卧姿、坐姿、走姿等多种姿态进行监护,并更易唤醒腹中胎儿,从而缩短监护时间、提高监护效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F技术的无线胎心监护探头的设计与实现

    谢渊;陆尧胜;黄耀熊;

    针对传统胎儿监护仪使用有线探头线缆对孕妇的束缚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技术的无线胎心监护探头。采用电路前置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在探头内集成超声多普勒胎心检测电路、无线通信电路、900mAh锂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等。研制的无线探头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功率低,在胎儿监护仪主机半径15m范围内可靠工作,可连续工作8h以上。无线探头去除了线缆对孕妇的束缚,孕妇可以卧姿、坐姿、走姿等多种姿态进行监护,并更易唤醒腹中胎儿,从而缩短监护时间、提高监护效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腹部肿瘤应用研究

    顾晓红;周莺;朱铭;张弘;奚文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腹部良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化疗前后比较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儿童腹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选择病变组织实质性成分较多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定。对20例腹部恶性肿瘤中于化疗后2~3个疗程或手术化疗后2~3个疗程进行DWI复查。结果①恶性肿瘤36例,平均ADC值为0.000778mm/s2。良性腹部肿瘤14例,平均ADC值为0.00199mm/s2。②20例腹部恶性肿瘤于化疗后随访,体积均明显缩小;DWI结果显示ADC值明显升高。③对两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恶性组与良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④20例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ADC值变化进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肿瘤性质判断以及肿瘤对于化疗药物反应的监测工具。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腹部肿瘤应用研究

    顾晓红;周莺;朱铭;张弘;奚文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腹部良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化疗前后比较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儿童腹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选择病变组织实质性成分较多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定。对20例腹部恶性肿瘤中于化疗后2~3个疗程或手术化疗后2~3个疗程进行DWI复查。结果①恶性肿瘤36例,平均ADC值为0.000778mm/s2。良性腹部肿瘤14例,平均ADC值为0.00199mm/s2。②20例腹部恶性肿瘤于化疗后随访,体积均明显缩小;DWI结果显示ADC值明显升高。③对两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恶性组与良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④20例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ADC值变化进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肿瘤性质判断以及肿瘤对于化疗药物反应的监测工具。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

    邹光成;饶良俊;刘永辉;梁宏;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右侧小脑半球15例,左侧小脑半球10例,小脑蚓部6例。大囊小结节型21例和单纯囊型2例的囊壁光滑,囊性部分T1WI表现为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信号,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强化,单纯囊型囊壁亦未见强化。实质型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本组共12例出现瘤周流空血管影,共14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结论大部分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少部分具有其它多样性表现。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6-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

    邹光成;饶良俊;刘永辉;梁宏;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右侧小脑半球15例,左侧小脑半球10例,小脑蚓部6例。大囊小结节型21例和单纯囊型2例的囊壁光滑,囊性部分T1WI表现为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信号,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强化,单纯囊型囊壁亦未见强化。实质型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本组共12例出现瘤周流空血管影,共14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结论大部分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少部分具有其它多样性表现。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6-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频超声检查在手腕部肿块中的应用

    邱珺;叶辉英;刘晓燕;陈海燕;谢景来;

    目的分析手腕部肿块的高频超声征象,探讨高频超声对手腕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手腕部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等,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2例手腕部肿块中病理证实腱鞘囊肿19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腱鞘纤维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神经鞘瘤2例。高频超声共发现肿块32个,检出率100%,符合率81.3%。结论各类型手腕部肿块的超声征象具有其不同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腕部肿块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术前诊断的参考。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9-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频超声检查在手腕部肿块中的应用

    邱珺;叶辉英;刘晓燕;陈海燕;谢景来;

    目的分析手腕部肿块的高频超声征象,探讨高频超声对手腕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手腕部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等,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2例手腕部肿块中病理证实腱鞘囊肿19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腱鞘纤维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神经鞘瘤2例。高频超声共发现肿块32个,检出率100%,符合率81.3%。结论各类型手腕部肿块的超声征象具有其不同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腕部肿块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术前诊断的参考。

    2012年04期 v.19;No.158 509-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3例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分析

    包明稳;张凌;徐晓红;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提高术前对此类患者认识水平。方法分析33例经外科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并与同期247例非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比较分析。结果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声像图以边缘光滑、后方回声稍增强、内部少见微钙化为主要特征,腋窝常见淋巴结转移。结论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大多不具有乳腺癌典型声像图特征,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较多见,了解这些特征可为临床判断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3例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分析

    包明稳;张凌;徐晓红;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提高术前对此类患者认识水平。方法分析33例经外科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并与同期247例非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比较分析。结果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声像图以边缘光滑、后方回声稍增强、内部少见微钙化为主要特征,腋窝常见淋巴结转移。结论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大多不具有乳腺癌典型声像图特征,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较多见,了解这些特征可为临床判断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的生存分析

    冯永民;莫湛宇;周宏久;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生存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观察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43例患者90天,记录置管时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记录血液透析超滤率、留置颈内静脉临时导管时间和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导管生存率;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导管90天的生存率及通畅率均为67.4%,但导管60天的生存率为88.2%,通畅率却为82.9%。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透析超滤率和Hct水平与导管生存时间呈显著独立负相关(均P<0.05)。结论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透析超滤率和Hct水平是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存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4-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的生存分析

    冯永民;莫湛宇;周宏久;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生存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观察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43例患者90天,记录置管时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记录血液透析超滤率、留置颈内静脉临时导管时间和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导管生存率;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导管90天的生存率及通畅率均为67.4%,但导管60天的生存率为88.2%,通畅率却为82.9%。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透析超滤率和Hct水平与导管生存时间呈显著独立负相关(均P<0.05)。结论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透析超滤率和Hct水平是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存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4-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阴道彩超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

    黄春燕;梁峭嵘;何秀珍;李少君;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病例,总结腹部和阴道彩超检测准确率、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阴道超声探查比腹部超声探查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更准确。结论经腹部结合经阴道检查优于仅经腹部检查,可提高卵巢肿瘤蒂扭转诊断准确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6-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阴道彩超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

    黄春燕;梁峭嵘;何秀珍;李少君;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病例,总结腹部和阴道彩超检测准确率、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阴道超声探查比腹部超声探查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更准确。结论经腹部结合经阴道检查优于仅经腹部检查,可提高卵巢肿瘤蒂扭转诊断准确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6-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治疗子宫纵膈的临床分析

    罗萍香;赵欣;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膈电切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36例子宫纵膈患者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复查宫腔镜了解宫腔恢复情况并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 36例子宫纵隔患者全部一次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个月B超复查,宫腔形态正常。36例随访9~42个月,受孕29例,受孕率80.6%(29/36),妊娠距手术时间5~12个月;3例流产,流产率10.3%(3/29);足月分娩20例,臀位5例,8例发生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0%(8/20)。所有成功分娩的患者无胎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膈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纵隔的理想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8-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治疗子宫纵膈的临床分析

    罗萍香;赵欣;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膈电切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36例子宫纵膈患者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复查宫腔镜了解宫腔恢复情况并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 36例子宫纵隔患者全部一次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个月B超复查,宫腔形态正常。36例随访9~42个月,受孕29例,受孕率80.6%(29/36),妊娠距手术时间5~12个月;3例流产,流产率10.3%(3/29);足月分娩20例,臀位5例,8例发生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0%(8/20)。所有成功分娩的患者无胎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膈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纵隔的理想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

    2012年04期 v.19;No.158 518-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茵陈蒿汤对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大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脂肪肝作用

    钟成;潘竞锵;吕俊华;郑琳颖;李博萍;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capillaris decoction)对高脂-高糖诱导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脂肪肝(fattyliver,FL)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雌雄各半,除空白对照组食用标准饲料和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动物随机喂饲富含高脂肪(25%)饲料和高蔗糖(10%)饮水,造模8周;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silibinin150mg.kg-1以及茵陈蒿汤5.0g.kg-1及2.5g.kg-1两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或蒸馏水,qd×4w,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肝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MetS-FL大鼠TC、FFA、TG、LDL-C、MDA、FBG和Fins含量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下降,AST、ALT、ChE活性升高,NOS和SOD活性降低,ISI减弱,肝指数升高并呈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茵陈蒿汤5.0g.kg-1及2.5g.kg-1以及silibinin150mg.kg-1处理MetS-FL大鼠后,不同程度地降低MetS-FL大鼠TC、FFA、TG、LDL-C、MDA、FBG、Fins含量和AST、ALT、ChE活性,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增强ISI,肝指数下降并改善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茵陈蒿汤对抗MetS-FL大鼠IR、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细胞损伤,降低氨基转移酶和ChE活性,以及不同程度地改善脂肪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是茵陈蒿汤拮抗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的部分作用机制。茵陈蒿汤抗脂肪肝效应显示量效关系。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茵陈蒿汤对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大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脂肪肝作用

    钟成;潘竞锵;吕俊华;郑琳颖;李博萍;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capillaris decoction)对高脂-高糖诱导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脂肪肝(fattyliver,FL)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雌雄各半,除空白对照组食用标准饲料和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动物随机喂饲富含高脂肪(25%)饲料和高蔗糖(10%)饮水,造模8周;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silibinin150mg.kg-1以及茵陈蒿汤5.0g.kg-1及2.5g.kg-1两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或蒸馏水,qd×4w,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肝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MetS-FL大鼠TC、FFA、TG、LDL-C、MDA、FBG和Fins含量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下降,AST、ALT、ChE活性升高,NOS和SOD活性降低,ISI减弱,肝指数升高并呈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茵陈蒿汤5.0g.kg-1及2.5g.kg-1以及silibinin150mg.kg-1处理MetS-FL大鼠后,不同程度地降低MetS-FL大鼠TC、FFA、TG、LDL-C、MDA、FBG、Fins含量和AST、ALT、ChE活性,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增强ISI,肝指数下降并改善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茵陈蒿汤对抗MetS-FL大鼠IR、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细胞损伤,降低氨基转移酶和ChE活性,以及不同程度地改善脂肪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是茵陈蒿汤拮抗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的部分作用机制。茵陈蒿汤抗脂肪肝效应显示量效关系。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

    朱兆玲;周红;李美玉;梁昌盛;黄锦桃;于彦杰;

    目的探讨和改进实验方法,以便更清晰、有效地观察吞噬细胞对外来异物的吞噬作用。方法小吞噬试验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昆明小鼠、大吞噬试验是将鸡红细胞注入Hartly豚鼠体内,然后取鼠腹腔液涂片、甲醇固定,分别用瑞氏染色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外来异物的吞噬作用。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比瑞氏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的形态结构更清晰,能更好地显示出不同种类的细胞及细胞的不同成分的色彩特征,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分辨各类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和被吞噬的外来异物。结论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制作的吞噬作用实验标本在镜下形态结构清晰、色彩特征明显,易于分辨细胞成分和外来异物的种类,便于学生观察和计数,有助于学生对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4-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

    朱兆玲;周红;李美玉;梁昌盛;黄锦桃;于彦杰;

    目的探讨和改进实验方法,以便更清晰、有效地观察吞噬细胞对外来异物的吞噬作用。方法小吞噬试验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昆明小鼠、大吞噬试验是将鸡红细胞注入Hartly豚鼠体内,然后取鼠腹腔液涂片、甲醇固定,分别用瑞氏染色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外来异物的吞噬作用。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比瑞氏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的形态结构更清晰,能更好地显示出不同种类的细胞及细胞的不同成分的色彩特征,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分辨各类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和被吞噬的外来异物。结论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制作的吞噬作用实验标本在镜下形态结构清晰、色彩特征明显,易于分辨细胞成分和外来异物的种类,便于学生观察和计数,有助于学生对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4-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雪君;谭志韵;曾晓会;杜铁良;陈玉兴;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6天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两次,检测乳酸脱氢酸(LDH)、磷酸激酸激酶(CK)与心电图(ECG)的改变。结果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血清LDH活性及CK活力;改善ISO所致的大鼠心电图ST-T段的偏移。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雪君;谭志韵;曾晓会;杜铁良;陈玉兴;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6天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两次,检测乳酸脱氢酸(LDH)、磷酸激酸激酶(CK)与心电图(ECG)的改变。结果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血清LDH活性及CK活力;改善ISO所致的大鼠心电图ST-T段的偏移。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裸鼠乳腺癌的超声研究

    徐秋华;周辉红;龚霞;燕山;

    目的研究裸鼠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点,为人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MCF-7细胞株建立裸鼠乳腺癌瘤模型,待原位移植后第23天用超声观察其图像的特点,并与人乳腺癌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裸鼠乳腺癌平均大小7.4mm×5.6mm;椭圆形,内部低回声,分布均匀,境界清晰和尚清晰;并与人乳腺癌之特点有许多不同。结论裸鼠乳腺癌的生长仅23天,而人乳腺癌的生长数月至数年,两者图像之特点有许多不同。对<10mm或很早的原位癌超声缺乏特征性指标而易误诊为良性肿瘤。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8-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裸鼠乳腺癌的超声研究

    徐秋华;周辉红;龚霞;燕山;

    目的研究裸鼠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点,为人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MCF-7细胞株建立裸鼠乳腺癌瘤模型,待原位移植后第23天用超声观察其图像的特点,并与人乳腺癌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裸鼠乳腺癌平均大小7.4mm×5.6mm;椭圆形,内部低回声,分布均匀,境界清晰和尚清晰;并与人乳腺癌之特点有许多不同。结论裸鼠乳腺癌的生长仅23天,而人乳腺癌的生长数月至数年,两者图像之特点有许多不同。对<10mm或很早的原位癌超声缺乏特征性指标而易误诊为良性肿瘤。

    2012年04期 v.19;No.158 528-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PLC-DAD-MS/MS法快速分析大黄中酚类成分

    徐文;潘智然;

    目的对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选用Waters XBridge 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与甲酸水梯度洗脱系统,流量为300μL/min;质谱条件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级质谱全扫描,子离子采用动态排除法(DDS)。结果对总离子流图的主要色谱峰的多级碎片进行解析,结合对照品的裂解规律,综合紫外(UV)数据、保留时间及参考文献,共鉴别出了中药大黄中的14个化学成分。结论采用本方法可用于中药大黄的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与鉴定,HPLC-MS联用技术值得在中药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应用和推广。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0-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HPLC-DAD-MS/MS法快速分析大黄中酚类成分

    徐文;潘智然;

    目的对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选用Waters XBridge 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与甲酸水梯度洗脱系统,流量为300μL/min;质谱条件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级质谱全扫描,子离子采用动态排除法(DDS)。结果对总离子流图的主要色谱峰的多级碎片进行解析,结合对照品的裂解规律,综合紫外(UV)数据、保留时间及参考文献,共鉴别出了中药大黄中的14个化学成分。结论采用本方法可用于中药大黄的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与鉴定,HPLC-MS联用技术值得在中药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应用和推广。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0-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海;许琼瑜;焦睿;查思想;刘恒;黄石钊;程华军;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ugl-Meyer上肢得分、下肢得分及肢体运动总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更显著,FIM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海;许琼瑜;焦睿;查思想;刘恒;黄石钊;程华军;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ugl-Meyer上肢得分、下肢得分及肢体运动总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更显著,FIM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邓孙林;王忠;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6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别采用URL、MPCNL及RPLU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3d及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等。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MPCNL组<URL组<RPLU组,均P<0.01)。三组间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RPLU组<URL组<MPCNL组,P<0.01和P<0.05)。MPCNL组及RPLU组在术后需ESWL治疗的例数、术后3d及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优于URL组(P<0.01和P<0.05),但MPCNL组与RPLU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如肾积水较明显且结石位置接近肾盂者更适合MPCNL治疗;结石较小或位置较低、患者主动要求并能接受术后辅助措施如ESWL者可选择URL;对采用MPCNL或URL治疗难度大,或经ESWL、URL、MPCNL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选择RPLU。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邓孙林;王忠;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6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别采用URL、MPCNL及RPLU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3d及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等。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MPCNL组<URL组<RPLU组,均P<0.01)。三组间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RPLU组<URL组<MPCNL组,P<0.01和P<0.05)。MPCNL组及RPLU组在术后需ESWL治疗的例数、术后3d及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优于URL组(P<0.01和P<0.05),但MPCNL组与RPLU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如肾积水较明显且结石位置接近肾盂者更适合MPCNL治疗;结石较小或位置较低、患者主动要求并能接受术后辅助措施如ESWL者可选择URL;对采用MPCNL或URL治疗难度大,或经ESWL、URL、MPCNL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选择RPLU。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技术治疗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临床研究

    林靖波;冯志刚;杨安平;尹杰;麦能斌;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部(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病例,通过术前定位、腔内手术、术后评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腔内技术处理,UPJ和输尿管复通率达到91.4%。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疗效也和狭窄段长度、腔内外因素有较大关系。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8-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技术治疗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临床研究

    林靖波;冯志刚;杨安平;尹杰;麦能斌;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部(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病例,通过术前定位、腔内手术、术后评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腔内技术处理,UPJ和输尿管复通率达到91.4%。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疗效也和狭窄段长度、腔内外因素有较大关系。

    2012年04期 v.19;No.158 538-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利多卡因及穴位电刺激与曲马多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痛中的疗效比较

    钱滔来;高玲;刘芝兰;

    目的评估利多卡因和穴位电刺激对糖尿病性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探索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2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所使用治疗方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曲马多200mg/天)、利多卡因组(6mg/kg)、穴位电刺激组和利多卡因与穴位电刺激复合治疗组。观察糖尿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疗效,包括疼痛评分、神经传导功能及副作用等,综合评价上述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利多卡因和穴位电刺激都能明显的缓解糖尿病性神经性疼痛(P<0.05),与曲马多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副作用少。利多卡因可同时改善此类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结论利多卡因和穴位电刺激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多卡因及穴位电刺激与曲马多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痛中的疗效比较

    钱滔来;高玲;刘芝兰;

    目的评估利多卡因和穴位电刺激对糖尿病性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探索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2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所使用治疗方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曲马多200mg/天)、利多卡因组(6mg/kg)、穴位电刺激组和利多卡因与穴位电刺激复合治疗组。观察糖尿病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疗效,包括疼痛评分、神经传导功能及副作用等,综合评价上述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利多卡因和穴位电刺激都能明显的缓解糖尿病性神经性疼痛(P<0.05),与曲马多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副作用少。利多卡因可同时改善此类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结论利多卡因和穴位电刺激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中镇静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董佩霞;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中镇静及术后镇痛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n=30),A组术前30分钟静注帕瑞昔布40mg,B组为空白对照组。两组均静脉持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切皮(T1)、暴露子宫(T2)、关腹膜(T3)、缝皮(T4)时的RSS评分,记录术毕即刻(T5)、术后3小时(T6)、术后6小时(T7)、术后12小时(T8)、术后24小时(T9)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局麻药使用量。结果患者术中两组各时间点R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A组术后局麻药使用剂量也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能为子宫切除术提供较好的术中和术后镇痛作用,无明显镇静作用,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局麻药物使用量,且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中镇静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董佩霞;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中镇静及术后镇痛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n=30),A组术前30分钟静注帕瑞昔布40mg,B组为空白对照组。两组均静脉持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切皮(T1)、暴露子宫(T2)、关腹膜(T3)、缝皮(T4)时的RSS评分,记录术毕即刻(T5)、术后3小时(T6)、术后6小时(T7)、术后12小时(T8)、术后24小时(T9)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局麻药使用量。结果患者术中两组各时间点R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A组术后局麻药使用剂量也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能为子宫切除术提供较好的术中和术后镇痛作用,无明显镇静作用,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局麻药物使用量,且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巨大宫颈肌瘤诊疗体会

    赵梅;

    目的探讨巨大宫颈肌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30例巨大宫颈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行经阴肌瘤剔除术,19例行经腹肌瘤剔除术,7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其中29例安全完成手术,1例膀胱损伤,均治愈出院。结论宫颈巨大肌瘤解剖复杂,选择适当的术式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5-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巨大宫颈肌瘤诊疗体会

    赵梅;

    目的探讨巨大宫颈肌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30例巨大宫颈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行经阴肌瘤剔除术,19例行经腹肌瘤剔除术,7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其中29例安全完成手术,1例膀胱损伤,均治愈出院。结论宫颈巨大肌瘤解剖复杂,选择适当的术式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5-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OVCF的疗效分析

    董云鹏;吕朝晖;邱剑鸣;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9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15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按照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s角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随访,两种穿刺方法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是有效的。②双侧穿刺在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椎体后凸Cobb's角的改善方面优于单侧穿刺。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7-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OVCF的疗效分析

    董云鹏;吕朝晖;邱剑鸣;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19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15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按照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s角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随访,两种穿刺方法VAS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是有效的。②双侧穿刺在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椎体后凸Cobb's角的改善方面优于单侧穿刺。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7-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邓雪强;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0例RA患者及60例非RA患者,测定其抗CCP抗体和RF水平,评价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阴性组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DAS)。结果抗CCP抗体的特异度为92.9%,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任何一种及以上阳性的灵敏度最高,为95.5%。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D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意义,抗CCP抗体与RA的活动度相关。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邓雪强;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0例RA患者及60例非RA患者,测定其抗CCP抗体和RF水平,评价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阴性组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DAS)。结果抗CCP抗体的特异度为92.9%,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任何一种及以上阳性的灵敏度最高,为95.5%。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D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意义,抗CCP抗体与RA的活动度相关。

    2012年04期 v.19;No.158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朱晓峰;张涛;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的50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造口组和哈特曼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哈特曼组缩短(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哈特曼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是安全有效的。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朱晓峰;张涛;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的50例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分成回肠袢式造口组和哈特曼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哈特曼组缩短(P<0.0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哈特曼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是安全有效的。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杨龙;蒋雪花;陈芳妹;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次,3次/d,口服;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疗程48周。对照组:恩替卡韦0.5mg/次,1次/d,疗程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ALT复常率、HBV-DNA及HBeAg转阴率。结果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ALT96.7%保持正常,对照组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转阴率为55.0%,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研究组为91.7%,对照组为88.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HBeAg转化,降酶效果更好。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杨龙;蒋雪花;陈芳妹;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次,3次/d,口服;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疗程48周。对照组:恩替卡韦0.5mg/次,1次/d,疗程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ALT复常率、HBV-DNA及HBeAg转阴率。结果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ALT96.7%保持正常,对照组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转阴率为55.0%,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研究组为91.7%,对照组为88.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HBeAg转化,降酶效果更好。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8例临床分析

    李捷壮;

    目的对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更好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CT、内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对98例肝硬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MOF患者中死亡40例(40.8%),无MOF者257例,共死亡12例(4.67%),两组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8例MOF中2个器官衰竭76例,死亡18例(24%),3、4个器官衰竭22例全部死亡;两者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MOF并非少见,病死率随受累脏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8例临床分析

    李捷壮;

    目的对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更好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CT、内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对98例肝硬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MOF患者中死亡40例(40.8%),无MOF者257例,共死亡12例(4.67%),两组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8例MOF中2个器官衰竭76例,死亡18例(24%),3、4个器官衰竭22例全部死亡;两者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MOF并非少见,病死率随受累脏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

    林彩云;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

    林彩云;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高急诊外伤病人骨折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张分;孟罡;

    目的分析并探讨提高急诊外伤病人骨折诊断准确率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150例疑似骨折病人在采取常规摄片骨折检查外,增加详细询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多角度多体位投照以及透视下点片等相关诊断措施。结果在150例疑似骨折患者中共查出骨折65例,检出率为43.33%;其中27例为常规摄片确诊,24例为加拍切线位或斜位确诊,10例为追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后摄片确诊,4例为复查后确诊。常规摄片的骨折检出率为18.00%(27/150);附加相关诊断措施后骨折检出率为25.33%(38/150),两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外伤病人给予全面的、详细的、必要的以及动态的检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病人的骨折诊断准确率,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提高急诊外伤病人骨折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张分;孟罡;

    目的分析并探讨提高急诊外伤病人骨折诊断准确率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150例疑似骨折病人在采取常规摄片骨折检查外,增加详细询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多角度多体位投照以及透视下点片等相关诊断措施。结果在150例疑似骨折患者中共查出骨折65例,检出率为43.33%;其中27例为常规摄片确诊,24例为加拍切线位或斜位确诊,10例为追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后摄片确诊,4例为复查后确诊。常规摄片的骨折检出率为18.00%(27/150);附加相关诊断措施后骨折检出率为25.33%(38/150),两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外伤病人给予全面的、详细的、必要的以及动态的检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病人的骨折诊断准确率,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012年04期 v.19;No.158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用中药洗剂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疗效观察

    谢新妹;潘辉志;谢思文;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外用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典型头面部湿疹患儿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中药洗剂外用治疗,对照组用西医综合疗法,7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洗剂外用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用中药洗剂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疗效观察

    谢新妹;潘辉志;谢思文;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外用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典型头面部湿疹患儿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中药洗剂外用治疗,对照组用西医综合疗法,7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洗剂外用治疗婴儿头面部湿疹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陈占平;林银妹;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无排卵性不孕症80例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补肾化瘀方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率为77.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第3周期两组排卵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服药期间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正常妊娠的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

    陈占平;林银妹;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无排卵性不孕症80例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补肾化瘀方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率为77.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第3周期两组排卵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服药期间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正常妊娠的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肝病患者并发低热40例临床分析

    严军;刘秀其;杜明;陈林燚;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并发低热的常见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出现低热的肝病患者40例。结果本组40例肝病患者并发低热病因涵盖18个病种,其中感染性疾病﹑内毒素血症和肿瘤分别占25%﹑22.5%和17.5%,三者累计占总数的65%。感染性疾病中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6例,占60%;原发性肝癌(HCC)4例,占肿瘤的67.1%;内毒素血症9例。结论肝病患者并发低热的原因较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内毒素血症,少见于重型肝炎∕肝衰竭﹑暑热症﹑上消化道出血﹑脾切除后﹑甲亢﹑胆总管结石和干扰素的使用等。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病患者并发低热40例临床分析

    严军;刘秀其;杜明;陈林燚;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并发低热的常见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出现低热的肝病患者40例。结果本组40例肝病患者并发低热病因涵盖18个病种,其中感染性疾病﹑内毒素血症和肿瘤分别占25%﹑22.5%和17.5%,三者累计占总数的65%。感染性疾病中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6例,占60%;原发性肝癌(HCC)4例,占肿瘤的67.1%;内毒素血症9例。结论肝病患者并发低热的原因较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内毒素血症,少见于重型肝炎∕肝衰竭﹑暑热症﹑上消化道出血﹑脾切除后﹑甲亢﹑胆总管结石和干扰素的使用等。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

    冯权尧;徐勋;张湛英;关礼贤;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1例孤立肾结石患者,在X线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采用瑞士EMS第三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单通道碎石20例,双通道碎石1例;手术时间43~138min,平均68min。术中出血20~250ml,平均90ml。16例I期手术取净结石,3例Ⅱ期取净结石,总结石清除率90.5%,2例残留结石于术后一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胸腹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2天。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

    冯权尧;徐勋;张湛英;关礼贤;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1例孤立肾结石患者,在X线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采用瑞士EMS第三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单通道碎石20例,双通道碎石1例;手术时间43~138min,平均68min。术中出血20~250ml,平均90ml。16例I期手术取净结石,3例Ⅱ期取净结石,总结石清除率90.5%,2例残留结石于术后一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胸腹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2天。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诊治

    侯智;李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对其的诊治。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诊治及住院分娩的GDM孕妇(GDM组)90例,随机选取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孕妇(对照组)90例作对照,对比两组的母婴预后。结果对照组90例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GDM组。GDM组剖宫产率、妊高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0例围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DM组。GDM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对母婴预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孕妇围生期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及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诊治

    侯智;李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对其的诊治。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诊治及住院分娩的GDM孕妇(GDM组)90例,随机选取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孕妇(对照组)90例作对照,对比两组的母婴预后。结果对照组90例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GDM组。GDM组剖宫产率、妊高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0例围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DM组。GDM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对母婴预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孕妇围生期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及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吴春娥;杨秀飞;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服用妈富隆)和对照组37例(服用炔诺酮),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为72.97%(27/37),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平均阴道流血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内分泌FSH、LH、E2、P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吴春娥;杨秀飞;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服用妈富隆)和对照组37例(服用炔诺酮),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为72.97%(27/37),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平均阴道流血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内分泌FSH、LH、E2、P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二氧化碳结果的影响

    杨悦林;胡大春;张水丽;杨明翠;

    目的探讨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当天住院患者静脉血样本30例,分别于五个不同时间点(5分钟,45分钟,1小时45分钟,2小时45分钟和3小时45分钟)检测血清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评估样本放置时间对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0例样本5个时间点二氧化碳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例样本45分钟时二氧化碳检测结果全部满足质量目标,1小时45分钟时满足质量目标的例数有5例,2小时45分钟和3小时45分钟时满足质量目标的例数有0例。结论样本开盖待测时间对二氧化碳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样本放置45分钟内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偏差百分率能满足基于生物学变异合适水平的总允许误差质量目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3-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二氧化碳结果的影响

    杨悦林;胡大春;张水丽;杨明翠;

    目的探讨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当天住院患者静脉血样本30例,分别于五个不同时间点(5分钟,45分钟,1小时45分钟,2小时45分钟和3小时45分钟)检测血清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评估样本放置时间对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0例样本5个时间点二氧化碳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例样本45分钟时二氧化碳检测结果全部满足质量目标,1小时45分钟时满足质量目标的例数有5例,2小时45分钟和3小时45分钟时满足质量目标的例数有0例。结论样本开盖待测时间对二氧化碳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样本放置45分钟内二氧化碳检测结果的偏差百分率能满足基于生物学变异合适水平的总允许误差质量目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3-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唐骏;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治愈17例,占56.7%;显效8例,占26.7%;有效4例,1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8例,占26.7%;显效12例,占40%;有效4例,占13.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1例,占3.3%;对照组复发7例,占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5-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唐骏;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治愈17例,占56.7%;显效8例,占26.7%;有效4例,1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8例,占26.7%;显效12例,占40%;有效4例,占13.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1例,占3.3%;对照组复发7例,占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5-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129例青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杨华;

    目的探讨青年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9例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X线胸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咳嗽为最多见,占87.5%,其次为发热(70.5%)、乏力(67.4%)等;X线胸片与CT胸片发现,病灶以两肺同时出现为多,占42.6%;痰结核菌阳性者58例,占44.9%;有空洞形成者53例,占41.1%;及时合理治疗,病情可迅速好转。治疗结束,痰菌全部转阴,空洞闭合率为100%。结论由于青年肺结核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临床工作者必须十分注意,对因症求诊者均应追踪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要遵循规范化的治疗原则,全程督导管理并合理补充营养,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29例青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杨华;

    目的探讨青年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9例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X线胸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咳嗽为最多见,占87.5%,其次为发热(70.5%)、乏力(67.4%)等;X线胸片与CT胸片发现,病灶以两肺同时出现为多,占42.6%;痰结核菌阳性者58例,占44.9%;有空洞形成者53例,占41.1%;及时合理治疗,病情可迅速好转。治疗结束,痰菌全部转阴,空洞闭合率为100%。结论由于青年肺结核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临床工作者必须十分注意,对因症求诊者均应追踪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要遵循规范化的治疗原则,全程督导管理并合理补充营养,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性激素的变化

    王瑛;刘利敏;欧少青;范志强;

    目的分析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的改变,探讨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患者平均年龄28.3岁(18~36岁),术前抽血测血清睾酮(Testo)、促卵泡成熟激素(hFSH)、促黄体生成激素(hLH)、催乳素(Prol)水平,所有患者均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半年抽血复查外周血清性激素;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正常组为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35例,平均年龄26.8岁(19~37岁),同样抽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患者术前血清Testo值低于正常组,而hLH、hFSH、Prol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患者血清T、DHT值较术前升高,而hLH、hFSH、Prol值较术前降低,术前术后患者性激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Ⅲ度精索静脉曲张能引起性激素的改变,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性激素水平明显改善。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性激素的变化

    王瑛;刘利敏;欧少青;范志强;

    目的分析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的改变,探讨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患者平均年龄28.3岁(18~36岁),术前抽血测血清睾酮(Testo)、促卵泡成熟激素(hFSH)、促黄体生成激素(hLH)、催乳素(Prol)水平,所有患者均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半年抽血复查外周血清性激素;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正常组为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35例,平均年龄26.8岁(19~37岁),同样抽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患者术前血清Testo值低于正常组,而hLH、hFSH、Prol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患者血清T、DHT值较术前升高,而hLH、hFSH、Prol值较术前降低,术前术后患者性激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Ⅲ度精索静脉曲张能引起性激素的改变,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性激素水平明显改善。

    2012年04期 v.19;No.158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3、IL-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谭彬;赵己未;

    目的探讨IL-13、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明确诊断的UC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3和IL-8的水平。结果 UC组患者血清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的血清中,IL-8的浓度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IL-13的浓度水平相反。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L-8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IL-8和IL-13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两者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13与IL-8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UC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3、IL-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谭彬;赵己未;

    目的探讨IL-13、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明确诊断的UC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3和IL-8的水平。结果 UC组患者血清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的血清中,IL-8的浓度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IL-13的浓度水平相反。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L-8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IL-8和IL-13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两者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13与IL-8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UC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

    罗仲流;沈楚龙;范伟锋;

    目的观察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桡骨骨折患者24例,根据骨折情况,采取桡骨小头摘除4例,采取可吸收棒内固定12例,采取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8例,并观察肘关节活动情况和力量、稳定性、疼痛。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肘关节评分中,行桡骨小头摘除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3分;行可吸收棒内固定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8分;行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1分。行桡骨小头摘除的优良率100%,采取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优良率为100%,采取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优良率为100%。结论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在能够恢复解剖关系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重建解剖结构,若无法恢复则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3-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

    罗仲流;沈楚龙;范伟锋;

    目的观察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桡骨骨折患者24例,根据骨折情况,采取桡骨小头摘除4例,采取可吸收棒内固定12例,采取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8例,并观察肘关节活动情况和力量、稳定性、疼痛。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肘关节评分中,行桡骨小头摘除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3分;行可吸收棒内固定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8分;行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1分。行桡骨小头摘除的优良率100%,采取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优良率为100%,采取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优良率为100%。结论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在能够恢复解剖关系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重建解剖结构,若无法恢复则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3-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下丘脑损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段嘉斌;蒋梁;

    目的探讨外伤致下丘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下丘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5例,恢复良好32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7例。结论下丘脑损伤病情较重,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5-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下丘脑损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段嘉斌;蒋梁;

    目的探讨外伤致下丘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下丘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5例,恢复良好32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7例。结论下丘脑损伤病情较重,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5-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回旋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

    张新武;邹卫兵;江平频;徐永东;廖旦生;黎细平;李文新;郭剑波;曾志奎;

    目的探讨回旋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01年至2010年我科诊治的133例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采取回旋折顶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皮撬拨复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复位质量、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复位质量、功能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0%。结论回旋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回旋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

    张新武;邹卫兵;江平频;徐永东;廖旦生;黎细平;李文新;郭剑波;曾志奎;

    目的探讨回旋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01年至2010年我科诊治的133例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采取回旋折顶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皮撬拨复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复位质量、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复位质量、功能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0%。结论回旋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伍永权;葛占洲;陈秀民;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58例(6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引导下,经皮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术后进行疼痛的VAS评分,拍摄X线片观察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VAS评分显示患者术后胸腰背痛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Cobb角术后矫正良好(P<0.05)。4例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12个月的随访显示,治疗部位疼痛无明显加重,椎体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伍永权;葛占洲;陈秀民;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58例(6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引导下,经皮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术后进行疼痛的VAS评分,拍摄X线片观察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VAS评分显示患者术后胸腰背痛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Cobb角术后矫正良好(P<0.05)。4例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12个月的随访显示,治疗部位疼痛无明显加重,椎体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2012年04期 v.19;No.158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前后血浆VEGF升高对预测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近期肝转移的意义

    文武魁;洪文光;

    目的分析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行根治手术前后检测血浆VEGF对预测其近期肝转移事件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市三家主要综合医院确诊的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195例,取其术前及术后1个月无预存血浆检测VEGF,术后均有定期B超、内镜及血生化检查,随访最少1年。结果 1年内有35/195经增强CT证实发生了肝转移,血浆VEGF升高:术前95/195,术后一个月58/195。手术前后VEGF升高对预测肝转移事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术前:23/35(65.7%)、88/160(55.5%)、111/195(57%)、23/95(24.2%)、12/100(12%);术后:26/35(74.3%)、128/160(80%)、154/195(79%)、26/58(45%)、9/13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血浆VEGF升高对CEA升高型"非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的近期肝转移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后升高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前后血浆VEGF升高对预测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近期肝转移的意义

    文武魁;洪文光;

    目的分析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行根治手术前后检测血浆VEGF对预测其近期肝转移事件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市三家主要综合医院确诊的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195例,取其术前及术后1个月无预存血浆检测VEGF,术后均有定期B超、内镜及血生化检查,随访最少1年。结果 1年内有35/195经增强CT证实发生了肝转移,血浆VEGF升高:术前95/195,术后一个月58/195。手术前后VEGF升高对预测肝转移事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术前:23/35(65.7%)、88/160(55.5%)、111/195(57%)、23/95(24.2%)、12/100(12%);术后:26/35(74.3%)、128/160(80%)、154/195(79%)、26/58(45%)、9/13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血浆VEGF升高对CEA升高型"非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的近期肝转移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后升高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黄东平;汪云霞;郑燕霞;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作实验组和50例同期住院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未见或正常患儿作对照组,采咽拭子胶体金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及采血进行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并分类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例。结果实验组病毒阳性61例阳性率87.1%、对照组阳性8例阳性率1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大于10%的分别占了86.4%和80.0%,甲型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在5%~10%的分别占了70.6%和66.7%。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对于筛查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临床意义,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对于筛查病毒感染性疾病类型有辅助意义。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3-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黄东平;汪云霞;郑燕霞;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作实验组和50例同期住院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未见或正常患儿作对照组,采咽拭子胶体金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及采血进行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并分类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例。结果实验组病毒阳性61例阳性率87.1%、对照组阳性8例阳性率1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大于10%的分别占了86.4%和80.0%,甲型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感染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在5%~10%的分别占了70.6%和66.7%。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对于筛查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临床意义,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对于筛查病毒感染性疾病类型有辅助意义。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3-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麻复合颈丛麻醉在经前路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李红云;董敏;

    目的观察针麻复合颈丛麻醉实施经前路颈椎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名颈椎间盘突出症(CDH)和脊髓型颈椎病(CSM)分为A、B两组。A组为针麻复合颈丛组,B组为单纯颈丛组。两组颈丛阻滞方法及用药方法相同,术中观测病人血压、脉搏、心电图,是否需加用局麻及改为全麻。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结论针麻复合颈丛麻醉用于前路颈椎手术麻醉效果肯定,能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及降低全麻的几率,方法安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麻复合颈丛麻醉在经前路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李红云;董敏;

    目的观察针麻复合颈丛麻醉实施经前路颈椎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名颈椎间盘突出症(CDH)和脊髓型颈椎病(CSM)分为A、B两组。A组为针麻复合颈丛组,B组为单纯颈丛组。两组颈丛阻滞方法及用药方法相同,术中观测病人血压、脉搏、心电图,是否需加用局麻及改为全麻。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结论针麻复合颈丛麻醉用于前路颈椎手术麻醉效果肯定,能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及降低全麻的几率,方法安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影响研究

    吴玉波;欧丽志;罗应超;廖靖华;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00ml生理盐水静注,1次/d,持续两周;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注,1次/d,持续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有利于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影响研究

    吴玉波;欧丽志;罗应超;廖靖华;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00ml生理盐水静注,1次/d,持续两周;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注,1次/d,持续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有利于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对比

    马丽梅;廖致红;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的不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质控菌。结果除了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外,从重症监护室分离出的ESBL肺炎克雷伯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从普通病房分离出的ESBL肺炎克雷伯菌(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分离的ESBL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应对其加强临床监测和病房管理。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对比

    马丽梅;廖致红;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的不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质控菌。结果除了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外,从重症监护室分离出的ESBL肺炎克雷伯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从普通病房分离出的ESBL肺炎克雷伯菌(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分离的ESBL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应对其加强临床监测和病房管理。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容亓;马丽梅;卢旭妹;

    目的探讨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46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CEA、CAl53、CA724水平进行检测,观察血清CEA、CAl53、CA724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l5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CA724检测值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91.8%,敏感性明显高于三种标志物单独检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9-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容亓;马丽梅;卢旭妹;

    目的探讨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46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CEA、CAl53、CA724水平进行检测,观察血清CEA、CAl53、CA724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l5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CA724检测值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91.8%,敏感性明显高于三种标志物单独检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53\CA724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2012年04期 v.19;No.158 599-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下睑再造的研究

    魏荣珍;李彦祥;吕桂芬;

    目的探讨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下睑再造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3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采用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睑活动度、闭合情况、排斥反应和视力。结果实验组16例眼睑活动自如和闭合完全,未现排斥反应,视力为3.8±0.4;对照组13例眼睑活动自如,12例闭合完全,2例出现排斥反应,视力为3.3±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保持了患者眼睑功能和视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下睑再造的研究

    魏荣珍;李彦祥;吕桂芬;

    目的探讨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下睑再造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3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采用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睑活动度、闭合情况、排斥反应和视力。结果实验组16例眼睑活动自如和闭合完全,未现排斥反应,视力为3.8±0.4;对照组13例眼睑活动自如,12例闭合完全,2例出现排斥反应,视力为3.3±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部转移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保持了患者眼睑功能和视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Dixon+TME术式与Miles+TME术式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胡凤龙;

    目的对比探讨Dixon+TME术式与Miles+TME术式对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Miles+TME术式,实验组行Dixon+TME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排便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ixon+TME术式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明显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Dixon+TME术式与Miles+TME术式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胡凤龙;

    目的对比探讨Dixon+TME术式与Miles+TME术式对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Miles+TME术式,实验组行Dixon+TME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排便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ixon+TME术式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明显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护理研究

  • 心理护理对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袁玲;刘莉;区锦燕;黄素珍;李振威;陈学华;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拟行咽部手术的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安静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min及5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及安静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小儿咽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安全地度过全麻恢复期,确保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4-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对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袁玲;刘莉;区锦燕;黄素珍;李振威;陈学华;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拟行咽部手术的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安静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min及5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及安静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小儿咽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安全地度过全麻恢复期,确保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4-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易淑蓉;鲁林峰;

    目的探讨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统计2010年264例ICU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中,切口疼痛84例(31.9%),气管导管刺激66例(25.1%),尿管刺激60例(22.4%),肌松药的残余作用35例(13.3%),其它19例(7.3%)。结论针对不同躁动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确保患者安全地度过苏醒期。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6-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易淑蓉;鲁林峰;

    目的探讨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统计2010年264例ICU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中,切口疼痛84例(31.9%),气管导管刺激66例(25.1%),尿管刺激60例(22.4%),肌松药的残余作用35例(13.3%),其它19例(7.3%)。结论针对不同躁动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确保患者安全地度过苏醒期。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6-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前基础麻醉下小儿插胃管术的效果分析

    吴艳媛;吴艳珠;

    目的探讨进行手术小儿术前需插胃管使用基础麻醉下插胃管方法、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需插胃管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年龄为3~6岁,体重12~21kg,ASAⅡ~Ⅲ。实验组病例术前采用基麻,使用药品是鲁米那每公斤0.5mg,力月西每公斤0.05mg,氯胺酮每公斤0.7mg,全部药品静脉注入,患儿安静入睡后,使用胃管型号是8号,胃管加管芯,从鼻腔后鼻道贴咽后壁缓慢往下送,当成功插入胃管后,抽出带有黄色液体即可确定胃管是插入胃腔,按一定长度固定胃管接上负压引流瓶。对照组患儿是采用常规护理学上插胃管术清醒状态插胃管,由于患儿恐惧不合作,反复多次插胃管术较多。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前插胃管46例均获成功,而对照组是31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发生恶心7例,呕吐6例。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发生恶心38例,呕吐36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胃内容物反流2例,误吸无发生,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13例,误吸呼吸道8例,氧饱和度下上波动,呼吸抑制2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血流动力学平稳,无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现象,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现象。所以术前插胃管术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儿术前插胃术采用基麻,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8-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前基础麻醉下小儿插胃管术的效果分析

    吴艳媛;吴艳珠;

    目的探讨进行手术小儿术前需插胃管使用基础麻醉下插胃管方法、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需插胃管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年龄为3~6岁,体重12~21kg,ASAⅡ~Ⅲ。实验组病例术前采用基麻,使用药品是鲁米那每公斤0.5mg,力月西每公斤0.05mg,氯胺酮每公斤0.7mg,全部药品静脉注入,患儿安静入睡后,使用胃管型号是8号,胃管加管芯,从鼻腔后鼻道贴咽后壁缓慢往下送,当成功插入胃管后,抽出带有黄色液体即可确定胃管是插入胃腔,按一定长度固定胃管接上负压引流瓶。对照组患儿是采用常规护理学上插胃管术清醒状态插胃管,由于患儿恐惧不合作,反复多次插胃管术较多。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前插胃管46例均获成功,而对照组是31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发生恶心7例,呕吐6例。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发生恶心38例,呕吐36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胃内容物反流2例,误吸无发生,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13例,误吸呼吸道8例,氧饱和度下上波动,呼吸抑制2例。实验组插胃管过程血流动力学平稳,无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现象,而对照组插胃管过程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现象。所以术前插胃管术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儿术前插胃术采用基麻,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08-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修复的系统护理干预分析

    沈金兰;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患者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4例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愈合情况、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系统护理干预,所有患者的创伤均为I期愈合,患者焦虑状态较低,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修复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修复的系统护理干预分析

    沈金兰;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患者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4例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愈合情况、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系统护理干预,所有患者的创伤均为I期愈合,患者焦虑状态较低,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修复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指导

    赵琼会;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总结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从护理环节提出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再次出血,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延长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诱因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与血压过高(主要是收缩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大于140mmHg,降颅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180mmHg,与舒张压升高关系不大),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早活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有吸烟史及饮酒史极其有关,P<0.05。结论充分认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从护理上给予早期防治对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2-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指导

    赵琼会;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总结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从护理环节提出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再次出血,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延长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对50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诱因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与血压过高(主要是收缩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大于140mmHg,降颅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180mmHg,与舒张压升高关系不大),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早活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有吸烟史及饮酒史极其有关,P<0.05。结论充分认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从护理上给予早期防治对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2-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泪小管离断双路泪道置管术的护理

    李子浩;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离断双路泪道置管术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收治的36例(36眼)外伤性泪小管离断患者行双路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并辅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了解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的第6个月回访中显示,治愈32例,显效3例,仅1例无效,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对外伤性泪小管离断患者行双路泪道置管术,再辅以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泪小管离断双路泪道置管术的护理

    李子浩;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离断双路泪道置管术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收治的36例(36眼)外伤性泪小管离断患者行双路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并辅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了解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的第6个月回访中显示,治愈32例,显效3例,仅1例无效,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对外伤性泪小管离断患者行双路泪道置管术,再辅以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后切口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雷罗娇;梅晓珍;郭宇玲;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产后切口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合理预防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剖宫产妇2500例中发生切口感染33例与没有发生切口感染1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真菌感染的主要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真菌感染与剖宫产妇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和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0.05)。结论剖宫产妇产后切口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和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低蛋白血症等。其干预措施主要是加强产前教育、产后教育与出院指导。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后切口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雷罗娇;梅晓珍;郭宇玲;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产后切口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合理预防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剖宫产妇2500例中发生切口感染33例与没有发生切口感染1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真菌感染的主要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真菌感染与剖宫产妇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和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0.05)。结论剖宫产妇产后切口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和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低蛋白血症等。其干预措施主要是加强产前教育、产后教育与出院指导。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合并灌注肺的护理要点

    张艳霞;王喜明;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1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详细总结了对并发灌注肺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2例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个体化的呼吸机治疗,细致的呼吸道护理和循环功能监护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恢复的关键。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合并灌注肺的护理要点

    张艳霞;王喜明;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1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详细总结了对并发灌注肺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2例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个体化的呼吸机治疗,细致的呼吸道护理和循环功能监护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恢复的关键。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观察

    徐海燕;黄玉梅;毕少莉;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 82例腹壁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半小时收缩压、心率以及术后1天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42,P<0.01;t=6.036,P<0.01;t=11.127,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观察

    徐海燕;黄玉梅;毕少莉;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 82例腹壁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半小时收缩压、心率以及术后1天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42,P<0.01;t=6.036,P<0.01;t=11.127,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2012年04期 v.19;No.158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白药与康复新液应用于老年人压疮的疗效观察

    刘壬招;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与康复新液治疗老年人压疮的疗效。方法选择43例(共57处病灶)带Ⅱ、Ⅲ期压疮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33灶),对照组20例(24灶)。疮面首先经0.5%碘伏消毒并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洁后,观察组外涂云南白药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纱布湿敷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结痂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20灶,好转12灶;对照组治愈13灶,好转10灶。两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平均痊愈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与康复新液对老年人Ⅱ、Ⅲ期期压疮均有良好的疗效,但云南白药治疗的疗程较短。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白药与康复新液应用于老年人压疮的疗效观察

    刘壬招;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与康复新液治疗老年人压疮的疗效。方法选择43例(共57处病灶)带Ⅱ、Ⅲ期压疮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33灶),对照组20例(24灶)。疮面首先经0.5%碘伏消毒并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洁后,观察组外涂云南白药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纱布湿敷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结痂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20灶,好转12灶;对照组治愈13灶,好转10灶。两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平均痊愈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与康复新液对老年人Ⅱ、Ⅲ期期压疮均有良好的疗效,但云南白药治疗的疗程较短。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76例痔疮病人术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探讨

    陈行琼;王金强;张莉;丁萍;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实施痔疮手术的15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76例,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并评价两组病人的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6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89%),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痔疮术后Ⅲ级与Ⅳ级排尿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痔疮术后Ⅰ级与Ⅱ级排尿功能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改善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痔疮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76例痔疮病人术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探讨

    陈行琼;王金强;张莉;丁萍;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实施痔疮手术的15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76例,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并评价两组病人的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6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89%),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痔疮术后Ⅲ级与Ⅳ级排尿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痔疮术后Ⅰ级与Ⅱ级排尿功能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改善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痔疮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腹泻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史琼;

    目的分析并评价实施临床路径对腹泻患儿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2例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并开展传统健康教育,治疗组患儿入院当日即给予入院介绍,然后护理人员给家属发放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并就此表给予详细讲解,住院治疗期间,管床护士根据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对学习及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结果治疗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后,患儿与家属对腹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后,增进了护患关系,明显增强了护理质量,使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有效保障,明显提升了医院及护士的形象,而且和传统健康教育相比,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腹泻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史琼;

    目的分析并评价实施临床路径对腹泻患儿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2例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并开展传统健康教育,治疗组患儿入院当日即给予入院介绍,然后护理人员给家属发放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并就此表给予详细讲解,住院治疗期间,管床护士根据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对学习及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结果治疗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后,患儿与家属对腹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后,增进了护患关系,明显增强了护理质量,使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有效保障,明显提升了医院及护士的形象,而且和传统健康教育相比,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刘建邵;唐小君;张少红;李燕;霍敏姬;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48h内和出院48h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大肠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HAMA及HAMD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焦虑状态。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刘建邵;唐小君;张少红;李燕;霍敏姬;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48h内和出院48h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大肠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HAMA及HAMD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焦虑状态。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舒适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

    曹妙金;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12月实施舒适护理后的64例CT增强扫描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未实施舒适护理的60例CT增强扫描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我院CT室实施舒适护理前后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就诊环境,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关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舒适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

    曹妙金;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12月实施舒适护理后的64例CT增强扫描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未实施舒适护理的60例CT增强扫描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我院CT室实施舒适护理前后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就诊环境,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关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整体护理在老年食管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应用

    李楠;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DSA下,对15例老年晚期食管癌病人进行支架置入,并运用整体护理原则在围手术期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15例食道支架均置入成功,如期出院。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可以使老年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帮助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整体护理在老年食管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应用

    李楠;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DSA下,对15例老年晚期食管癌病人进行支架置入,并运用整体护理原则在围手术期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15例食道支架均置入成功,如期出院。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可以使老年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帮助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简黎;邱大发;黄桂英;李海容;许晓军;

    目的观察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以合理的液体管为基础,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使用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交替膀胱注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90例患者发生HC23例(25.6%),其中早发性4例,迟发性HC19例。所有HC均获治愈,其中轻度HC17例,治愈平均时间7.5天;重度6例,治愈平均时间22.4天。结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以合理液体管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移植后HC。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简黎;邱大发;黄桂英;李海容;许晓军;

    目的观察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以合理的液体管为基础,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使用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交替膀胱注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90例患者发生HC23例(25.6%),其中早发性4例,迟发性HC19例。所有HC均获治愈,其中轻度HC17例,治愈平均时间7.5天;重度6例,治愈平均时间22.4天。结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以合理液体管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移植后HC。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调查统计

  • 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病种分析

    罗汕;林雪芬;沈波;黄亮;

    目的研究近三年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的病种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共计60244例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病种排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就诊病例中男性患者为36164例,多于女性患者24080例,性别比为1.5:1,以21~40岁组的中青年为多,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7~9月份为外科急诊病人就诊的高峰期,17:00~19:00为每天就诊时段分布的最高峰,创伤病人仍多于非创伤病人,但有减少趋势。结论应重视急诊外科就诊病种的变化规律,把握急诊外科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加强医务人员及设备的合理配置,开展针对性的创伤救治技能培训,完善应急预案。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病种分析

    罗汕;林雪芬;沈波;黄亮;

    目的研究近三年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的病种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共计60244例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病种排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就诊病例中男性患者为36164例,多于女性患者24080例,性别比为1.5:1,以21~40岁组的中青年为多,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7~9月份为外科急诊病人就诊的高峰期,17:00~19:00为每天就诊时段分布的最高峰,创伤病人仍多于非创伤病人,但有减少趋势。结论应重视急诊外科就诊病种的变化规律,把握急诊外科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加强医务人员及设备的合理配置,开展针对性的创伤救治技能培训,完善应急预案。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浅部感染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

    刘芊;滕国召;刘莉;

    目的从病案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对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浅部感染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B组的平均感染率为1.433%,较观察A组有明显的进步,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降低手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7-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浅部感染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

    刘芊;滕国召;刘莉;

    目的从病案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对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浅部感染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B组的平均感染率为1.433%,较观察A组有明显的进步,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降低手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7-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病案首页缺陷对统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陈合辉;冯信坚;

    目的针对病案首页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信息统计质量。方法按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病案首页填写标准,对某院病案首页信息填写进行质控、检查分析。结果检查37189份病案首页,2026份存在缺陷,归纳影响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因素。结论为了提高病案首页填写的正确性,需要临床医师、病案管理人员、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从而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病案首页缺陷对统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陈合辉;冯信坚;

    目的针对病案首页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信息统计质量。方法按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病案首页填写标准,对某院病案首页信息填写进行质控、检查分析。结果检查37189份病案首页,2026份存在缺陷,归纳影响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因素。结论为了提高病案首页填写的正确性,需要临床医师、病案管理人员、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从而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2012年04期 v.19;No.158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医疗介护模式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梅;秦光奇;葛春艳;杨峰;周焱鸿;

    目的通过实施医疗介护模式,延伸医院的医护服务,提高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肿瘤科病房出院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62例,其中对照组78例,观察组84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个月,采用KPS量表、癌症疼痛综合治疗生存质量量表及巴氏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癌症疼痛综合治疗生存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ADL评分在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疗介护模式可以减轻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体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疗介护模式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梅;秦光奇;葛春艳;杨峰;周焱鸿;

    目的通过实施医疗介护模式,延伸医院的医护服务,提高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肿瘤科病房出院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62例,其中对照组78例,观察组84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个月,采用KPS量表、癌症疼痛综合治疗生存质量量表及巴氏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癌症疼痛综合治疗生存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ADL评分在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疗介护模式可以减轻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体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院住院药房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的分析

    曾碧红;吴雄梅;杨俏容;

    目的对我院住院药房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的分析,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总医嘱为85000条,不合理用药疑问医嘱868条,占10%。结论住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在用法用量,重复用药方面,更需要药师与临床医生之间加强沟通,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院住院药房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的分析

    曾碧红;吴雄梅;杨俏容;

    目的对我院住院药房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的分析,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不适宜用药干预记录表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总医嘱为85000条,不合理用药疑问医嘱868条,占10%。结论住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在用法用量,重复用药方面,更需要药师与临床医生之间加强沟通,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柯彩霞;谢文;李小金;熊洁;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压力来源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医院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202名护士工作压力感受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感受:87.6%的护士感觉工作压力大,11.9%的护士感觉工作压力一般,0.5%的护士感觉工作压力小;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工作量大、夜班较多、护患关系、培训考试、职称晋升等。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状况不容忽视,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支持和认同护士工作,重视护士内心感受,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量,制订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5-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柯彩霞;谢文;李小金;熊洁;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压力来源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医院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202名护士工作压力感受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感受:87.6%的护士感觉工作压力大,11.9%的护士感觉工作压力一般,0.5%的护士感觉工作压力小;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工作量大、夜班较多、护患关系、培训考试、职称晋升等。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状况不容忽视,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支持和认同护士工作,重视护士内心感受,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量,制订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5-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高等医学本科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姜梦婕;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李晓瑜;古玉芬;杜敏联;

    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材尤其是《儿科学》教材存在的问题,重视教材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针对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做好医学本科教材建设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7-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医学本科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姜梦婕;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李晓瑜;古玉芬;杜敏联;

    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材尤其是《儿科学》教材存在的问题,重视教材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针对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做好医学本科教材建设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7-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程春霞;薛敏;夏爱斌;

    目的了解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7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临床见习采用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单纯临床见习带教模式,应用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课后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基本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病案分析、实践技能考核及总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课后问卷调查教学效果满意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9-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程春霞;薛敏;夏爱斌;

    目的了解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7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临床见习采用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单纯临床见习带教模式,应用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课后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基本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病案分析、实践技能考核及总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课后问卷调查教学效果满意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医学模拟教育结合PBL在八年制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04期 v.19;No.158 649-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在普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王国强;洪楚原;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一个趋势,特别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主要提高了研究生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了研究生的循证医学水平,充实了研究生的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了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研究生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行这一诊治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普外科临床研究生。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在普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王国强;洪楚原;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一个趋势,特别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主要提高了研究生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了研究生的循证医学水平,充实了研究生的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了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研究生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行这一诊治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普外科临床研究生。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感染科实习护士临床带教方法探讨

    向姣;周宏;耿延东;袁俊玲;

    目的探讨感染科临床护士带教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际,定期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适应了角色的转变,教与学也形成了反馈系统。结论合理化的教学方式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染科实习护士临床带教方法探讨

    向姣;周宏;耿延东;袁俊玲;

    目的探讨感染科临床护士带教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际,定期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适应了角色的转变,教与学也形成了反馈系统。结论合理化的教学方式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之我见

    丘勇超;宋文英;

    外科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基本技能之一,但目前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却是不争的事实。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5-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之我见

    丘勇超;宋文英;

    外科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基本技能之一,但目前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却是不争的事实。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5-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颞下入路显微手术直接夹闭大脑后动脉P2后段动脉瘤

    姜海涛;李金正;

    目的回顾分析2例P2后段大脑后动脉瘤直接近端夹闭载瘤动脉手术,探讨P2后段大脑后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例患者均行头颅CT、MR及CTA检查,其中1例行MRA,另1例行DSA检查,诊断明确。手术采用颞下入路近端夹闭载瘤动脉。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夹闭载瘤动脉。术后CT及CTA复查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结论经颞下入路直接夹闭载瘤动脉是治疗大脑后动脉P2后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显微手术。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6-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颞下入路显微手术直接夹闭大脑后动脉P2后段动脉瘤

    姜海涛;李金正;

    目的回顾分析2例P2后段大脑后动脉瘤直接近端夹闭载瘤动脉手术,探讨P2后段大脑后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例患者均行头颅CT、MR及CTA检查,其中1例行MRA,另1例行DSA检查,诊断明确。手术采用颞下入路近端夹闭载瘤动脉。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夹闭载瘤动脉。术后CT及CTA复查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结论经颞下入路直接夹闭载瘤动脉是治疗大脑后动脉P2后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显微手术。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6-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色列1900CT球管灯丝易烧断改造工程一例

    杨承超;

    解决开机时高于正常波3倍的强干扰波是问题的关健,而如何躲过这高于正常波3倍的强干扰波又是一难点。延时继电器的使用起到了关健中的关健作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色列1900CT球管灯丝易烧断改造工程一例

    杨承超;

    解决开机时高于正常波3倍的强干扰波是问题的关健,而如何躲过这高于正常波3倍的强干扰波又是一难点。延时继电器的使用起到了关健中的关健作用。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诊治中的经验教训

    高伟;吴文周;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疗经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诊治方法,包括不当之处。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4例治疗过程中病情不见好转,其中3例有不当之处,1例机械性肠梗阻误诊为炎症性肠梗阻,1例明确诊断治愈。结论腹部外科医生应清楚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正确的治疗建立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之上,明确诊断后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漫长。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9-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诊治中的经验教训

    高伟;吴文周;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疗经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诊治方法,包括不当之处。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4例治疗过程中病情不见好转,其中3例有不当之处,1例机械性肠梗阻误诊为炎症性肠梗阻,1例明确诊断治愈。结论腹部外科医生应清楚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正确的治疗建立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之上,明确诊断后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漫长。

    2012年04期 v.19;No.158 659-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进展

    刘红艳;张雪林;

    多层螺旋CT(MSCT)的问世和开发,使得冠状动脉无创的检查替代有创检查成为可能,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就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其诊断价值等方面作一综述。

    2012年04期 v.19;No.158 66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进展

    刘红艳;张雪林;

    多层螺旋CT(MSCT)的问世和开发,使得冠状动脉无创的检查替代有创检查成为可能,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就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其诊断价值等方面作一综述。

    2012年04期 v.19;No.158 66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

    刘威力;李雅兰;

    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腹腔镜手术后仍有轻度到中度疼痛。一般临床术后镇痛常用阿片类药物,效果确切。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患者难以耐受。帕瑞昔布钠是即可静脉注射又可肌肉注射使用的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本文就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2012年04期 v.19;No.158 664-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

    刘威力;李雅兰;

    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腹腔镜手术后仍有轻度到中度疼痛。一般临床术后镇痛常用阿片类药物,效果确切。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患者难以耐受。帕瑞昔布钠是即可静脉注射又可肌肉注射使用的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本文就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2012年04期 v.19;No.158 664-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肥胖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周艳芳;周乐山;

    儿童气质是儿童个性中的情绪和动力特征,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了解肥胖儿童的气质特点,对控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均有重大意义,同时帮助儿童工作者和家长对肥胖儿童进行正确、合理的抚养教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2012年04期 v.19;No.158 667-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肥胖儿童气质特点分析

    周艳芳;周乐山;

    儿童气质是儿童个性中的情绪和动力特征,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了解肥胖儿童的气质特点,对控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均有重大意义,同时帮助儿童工作者和家长对肥胖儿童进行正确、合理的抚养教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2012年04期 v.19;No.158 667-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