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工程

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

论著

  • 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实现对伴有复杂脊髓损伤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疾病的实验医学研究

    V.Ya.Fischenko;陆明;V.A.Vleschenko;Y.V.Fischenko;

    目的通过建立大白鼠试验动物模型实现对伴有复杂脊髓损伤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疾病的实验医学研究。方法采用经9.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稀释后的6-巯基嘌呤液,按30ml/kg剂量行腹腔内注射造模,并对具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20只仔鼠(其中5只仔鼠出生后立即出现脊髓瘫临床症状)中剩余的15只无明显神经症状的仔鼠进行被动直立状态下的生活观察,6d~10d,13只仔鼠出现了典型的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对所有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影像学和脊柱脊髓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脊柱影像学观察,所有实验动物模型都表现出典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伴有楔形半椎体和附件的畸形;组织学观察,畸形半椎体发生了明显向椎管方向的移位,压迫相应节段的脊髓,在部分实验动物表现为侧弯顶点的楔形半椎体连同间盘一起向椎管方向移位;相应的骨性结构对脊髓节段形成压迫;骨与脊髓的滋养血管被破坏,楔形半椎体上部的椎管内软脊膜上瘀滞的静脉丛,下方无血管区和椎管狭窄区的血管分布缺失和侧弯顶点水平静脉丛的破败,血管的狭窄和动脉瘤样增宽的病灶区。结论模型大白鼠生长发育的脊柱在受到来自垂直方向上的动-静态负荷的作用,导致脊柱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并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得到证实。其发病机制变化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符合,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实验医学基础,对临床治疗原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实现对伴有复杂脊髓损伤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疾病的实验医学研究

    V.Ya.Fischenko;陆明;V.A.Vleschenko;Y.V.Fischenko;

    目的通过建立大白鼠试验动物模型实现对伴有复杂脊髓损伤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疾病的实验医学研究。方法采用经9.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稀释后的6-巯基嘌呤液,按30ml/kg剂量行腹腔内注射造模,并对具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20只仔鼠(其中5只仔鼠出生后立即出现脊髓瘫临床症状)中剩余的15只无明显神经症状的仔鼠进行被动直立状态下的生活观察,6d~10d,13只仔鼠出现了典型的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对所有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影像学和脊柱脊髓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脊柱影像学观察,所有实验动物模型都表现出典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伴有楔形半椎体和附件的畸形;组织学观察,畸形半椎体发生了明显向椎管方向的移位,压迫相应节段的脊髓,在部分实验动物表现为侧弯顶点的楔形半椎体连同间盘一起向椎管方向移位;相应的骨性结构对脊髓节段形成压迫;骨与脊髓的滋养血管被破坏,楔形半椎体上部的椎管内软脊膜上瘀滞的静脉丛,下方无血管区和椎管狭窄区的血管分布缺失和侧弯顶点水平静脉丛的破败,血管的狭窄和动脉瘤样增宽的病灶区。结论模型大白鼠生长发育的脊柱在受到来自垂直方向上的动-静态负荷的作用,导致脊柱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并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得到证实。其发病机制变化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符合,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实验医学基础,对临床治疗原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穿孔素-颗粒酶变化

    郑纪山;王寿明;唐雨德;张锦海;何长伦;顾海涛;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2009年12期 v.16;No.13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穿孔素-颗粒酶变化

    郑纪山;王寿明;唐雨德;张锦海;何长伦;顾海涛;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2009年12期 v.16;No.13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

    关宏刚;陈超;罗汉文;王文兰;

    目的探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胸椎不稳定骨折共74例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72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172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2009年12期 v.16;No.13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

    关宏刚;陈超;罗汉文;王文兰;

    目的探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胸椎不稳定骨折共74例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72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172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2009年12期 v.16;No.13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抑癌基因Deleted in Liver Cancer1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作用及机制

    袁忠民;李明昌;杜汉强;陆永建;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LC1表达的isoform1及isoform2两个亚型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功能及机制。方法RT-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中DLC1isoform1,2的mRNA水平;10μM5-aza-2'-de-oxycytidine(5'-AZA)或者共含有500nMtrichostatinA(TSA)处理细胞36h,检测DLC1isoform1,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转染DLC1isoform2及没有GAP活性的isoform2突变体DLC1-K714E表达质粒对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增殖的影响。结果在U87-MG细胞株中没有检测到DLC1isoform1;在SHG-44中检测到微量的DLC1isoform1,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使其表达上调;DLC1isoform2在上述细胞株都能检测到,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细胞未改变其表达水平;过表达DLC1isoform2及其突变体DCL1-K714E促进U87-MG和SHG-44细胞株增殖。结论DLC1isoform1在胶质瘤细胞株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可能原因是由于不转录或者启动子发生甲基化。DLC1isoform2有一定的表达水平,高表达的DLC1isoform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且不依赖GAP活性。

    2009年12期 v.16;No.13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抑癌基因Deleted in Liver Cancer1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作用及机制

    袁忠民;李明昌;杜汉强;陆永建;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LC1表达的isoform1及isoform2两个亚型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功能及机制。方法RT-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中DLC1isoform1,2的mRNA水平;10μM5-aza-2'-de-oxycytidine(5'-AZA)或者共含有500nMtrichostatinA(TSA)处理细胞36h,检测DLC1isoform1,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转染DLC1isoform2及没有GAP活性的isoform2突变体DLC1-K714E表达质粒对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增殖的影响。结果在U87-MG细胞株中没有检测到DLC1isoform1;在SHG-44中检测到微量的DLC1isoform1,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使其表达上调;DLC1isoform2在上述细胞株都能检测到,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细胞未改变其表达水平;过表达DLC1isoform2及其突变体DCL1-K714E促进U87-MG和SHG-44细胞株增殖。结论DLC1isoform1在胶质瘤细胞株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可能原因是由于不转录或者启动子发生甲基化。DLC1isoform2有一定的表达水平,高表达的DLC1isoform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且不依赖GAP活性。

    2009年12期 v.16;No.13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T三维定点坐标法对寰枢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

    吴强;席新华;胡孔和;卢海波;李文俊;何小龙;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0)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T三维定点坐标法对寰枢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

    吴强;席新华;胡孔和;卢海波;李文俊;何小龙;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0)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吸烟对胃空肠吻合口愈合质量的影响

    陈开运;向国安;王汉宁;

    目的评价吸烟对胃空肠吻合口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因胃手术而行胃空肠吻合的患者,分为不吸烟组41例、戒烟组40例和吸烟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毕II式胃空肠重建,并于术后静注泮妥拉唑4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7天。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3月行胃镜检查,观察吻合口情况。结果不吸烟组、戒烟组、吸烟组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7.3%(3/41)、12.5%(5/40)、17.1%(7/41);吻合口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7%(4/41)、17.5%(7/40)、26.8%(11/41)。3组间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组与戒烟组以及戒烟组与吸烟组在吻合口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与吸烟组在吻合口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组与吸烟组在吻合口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对胃空肠吻合口溃疡的发生方面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吻合口炎的发生几率。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吸烟对胃空肠吻合口愈合质量的影响

    陈开运;向国安;王汉宁;

    目的评价吸烟对胃空肠吻合口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因胃手术而行胃空肠吻合的患者,分为不吸烟组41例、戒烟组40例和吸烟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毕II式胃空肠重建,并于术后静注泮妥拉唑4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7天。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3月行胃镜检查,观察吻合口情况。结果不吸烟组、戒烟组、吸烟组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7.3%(3/41)、12.5%(5/40)、17.1%(7/41);吻合口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7%(4/41)、17.5%(7/40)、26.8%(11/41)。3组间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组与戒烟组以及戒烟组与吸烟组在吻合口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与吸烟组在吻合口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组与吸烟组在吻合口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对胃空肠吻合口溃疡的发生方面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吻合口炎的发生几率。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桩核冠的临床效果评价

    莫弼凡;秦明群;毛峻武;

    目的比较三种桩核冠的临床修复效果,为严重缺损患牙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镍铬合金铸造桩核(Ⅰ组)修复患牙39个,预成金属桩/树脂核(Ⅱ组)修复患牙27个,玻璃纤维桩/树脂核(Ⅲ组)修复患牙50个,三组都用烤瓷全冠修复外形。一年后复查修复体完好情况。结果成功率Ⅰ组94.9%,Ⅱ组96.3%,Ⅲ组98.0%,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纤维桩在综合评价中有优势。结论玻璃纤维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2009年12期 v.16;No.130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桩核冠的临床效果评价

    莫弼凡;秦明群;毛峻武;

    目的比较三种桩核冠的临床修复效果,为严重缺损患牙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镍铬合金铸造桩核(Ⅰ组)修复患牙39个,预成金属桩/树脂核(Ⅱ组)修复患牙27个,玻璃纤维桩/树脂核(Ⅲ组)修复患牙50个,三组都用烤瓷全冠修复外形。一年后复查修复体完好情况。结果成功率Ⅰ组94.9%,Ⅱ组96.3%,Ⅲ组98.0%,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纤维桩在综合评价中有优势。结论玻璃纤维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2009年12期 v.16;No.130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剂量纳洛酮持续微泵注入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早期应用

    王文宜;袁红;王月芳;张海春;李翔;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2009年12期 v.16;No.130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剂量纳洛酮持续微泵注入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早期应用

    王文宜;袁红;王月芳;张海春;李翔;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2009年12期 v.16;No.130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张君红;林瑶光;韦敏怡;闭慎金;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bFGFR)与胃癌血管形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观察组,29例胃癌旁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bFGFR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FGFR在胃癌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7%、17.2%,差异有显著性(P<0.01),bFGFR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和对照组的MVD分别为45.2±15.2和35.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密切相关(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bFGFR阳性的微血管密度高于阴性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bFGFR和MVD表达增高,二者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断指标。

    2009年12期 v.16;No.13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张君红;林瑶光;韦敏怡;闭慎金;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bFGFR)与胃癌血管形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观察组,29例胃癌旁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bFGFR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FGFR在胃癌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7%、17.2%,差异有显著性(P<0.01),bFGFR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和对照组的MVD分别为45.2±15.2和35.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密切相关(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bFGFR阳性的微血管密度高于阴性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bFGFR和MVD表达增高,二者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断指标。

    2009年12期 v.16;No.13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甘油三酯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王燕;汪道文;王旭;邵一兵;王正忠;张纯全;

    目的研究高甘油三酯血清(HTS)对原代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VEC)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高甘油三酯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eNOS和一氧化氮(NO)活性的影响。在证实其效应的基础上,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经HTS作用后,PKC-MAPK-MAPKK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进一步从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提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HTG-VLDL)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研究HTG-VLDL对eNOS的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HT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eNOS的蛋白质表达,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MAPK的磷酸化,而经PKC、MAPKK和MAPK抑制剂预处理后,HTS对eNOS的蛋白质表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另外发现HTG-VLDL可抑制eNOS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论HTS抑制eNOS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可能部分通过HTG-VLDL对eNOS的影响,但未经PKC-MAPKK-MAPK通路,而且PKC-MAPKK-MAPK可能参与了eNOS正常的蛋白质表达,HTS增加MAPK的磷酸化水平有可能是一种细胞自身保护机制。

    2009年12期 v.16;No.13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甘油三酯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王燕;汪道文;王旭;邵一兵;王正忠;张纯全;

    目的研究高甘油三酯血清(HTS)对原代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VEC)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高甘油三酯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eNOS和一氧化氮(NO)活性的影响。在证实其效应的基础上,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经HTS作用后,PKC-MAPK-MAPKK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进一步从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提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HTG-VLDL)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研究HTG-VLDL对eNOS的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HT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eNOS的蛋白质表达,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MAPK的磷酸化,而经PKC、MAPKK和MAPK抑制剂预处理后,HTS对eNOS的蛋白质表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另外发现HTG-VLDL可抑制eNOS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论HTS抑制eNOS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可能部分通过HTG-VLDL对eNOS的影响,但未经PKC-MAPKK-MAPK通路,而且PKC-MAPKK-MAPK可能参与了eNOS正常的蛋白质表达,HTS增加MAPK的磷酸化水平有可能是一种细胞自身保护机制。

    2009年12期 v.16;No.13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出凝血变化的临床意义

    张文婧;宋冰;谷川;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出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胰腺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按分级标准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其中轻型57例、重型61例,选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空腹取血2ml,进行出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各组结果。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FIB、D-D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组与对照组及轻型胰腺炎组相比较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AP患者FIB和D-D值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r=0.86)。结论出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很好地反应胰腺炎轻重程度,初步判断胰腺炎的预后及了解病情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胰腺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2009年12期 v.16;No.130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出凝血变化的临床意义

    张文婧;宋冰;谷川;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出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胰腺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按分级标准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其中轻型57例、重型61例,选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空腹取血2ml,进行出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各组结果。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FIB、D-D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组与对照组及轻型胰腺炎组相比较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AP患者FIB和D-D值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r=0.86)。结论出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很好地反应胰腺炎轻重程度,初步判断胰腺炎的预后及了解病情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胰腺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2009年12期 v.16;No.130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昏迷患者醒脑开窍针法促醒治疗的临床观察

    万军;张冲;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作用。方法对32例昏迷患者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随后给予醒脑开窍针法针刺介入治疗,6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后Glasgow昏迷评分有所增加,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苏醒率为78.13%,总有效率为84.38%。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昏迷患者醒脑开窍针法促醒治疗的临床观察

    万军;张冲;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作用。方法对32例昏迷患者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随后给予醒脑开窍针法针刺介入治疗,6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后Glasgow昏迷评分有所增加,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苏醒率为78.13%,总有效率为84.38%。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主弓丝套推簧与镍钛圆丝联合应用矫治牙列拥挤

    程平;张乐生;范俊;

    目的评价主弓丝套推簧与镍钛圆丝联合应用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恒牙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6岁,先初步排齐牙列至能将0.014〞~0.016〞澳丝或不锈钢丝放入托槽,在拥挤区放置镍钛推簧,每2~3周复诊一次。间隙开辟后拥挤区再放置镍钛圆丝,将拥挤区移位的牙拉向正常位置。结果所有病例在5周到12周开辟出足够间隙,拥挤解除。之后1~3个月镍钛圆丝将拥挤区移位的牙拉至正常位置。结论主弓丝套推簧与镍钛圆丝联合应用为轻、中度牙列拥挤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单方法。

    2009年12期 v.16;No.13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主弓丝套推簧与镍钛圆丝联合应用矫治牙列拥挤

    程平;张乐生;范俊;

    目的评价主弓丝套推簧与镍钛圆丝联合应用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恒牙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6岁,先初步排齐牙列至能将0.014〞~0.016〞澳丝或不锈钢丝放入托槽,在拥挤区放置镍钛推簧,每2~3周复诊一次。间隙开辟后拥挤区再放置镍钛圆丝,将拥挤区移位的牙拉向正常位置。结果所有病例在5周到12周开辟出足够间隙,拥挤解除。之后1~3个月镍钛圆丝将拥挤区移位的牙拉至正常位置。结论主弓丝套推簧与镍钛圆丝联合应用为轻、中度牙列拥挤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单方法。

    2009年12期 v.16;No.13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创面(附8例报告)

    刘小舒;王德伟;王屋金;李玲巧;詹明坤;吴敏;闵文华;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穿支作为两种主要血供来源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6例,以外踝后血管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2例,皮瓣面积4cm×6cm~10cm×12cm的大小。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3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2例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较适用于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供区存在状态良好,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使用于修复较小组织缺损,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且以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小,术中远端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率影响不大。

    2009年12期 v.16;No.130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创面(附8例报告)

    刘小舒;王德伟;王屋金;李玲巧;詹明坤;吴敏;闵文华;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穿支作为两种主要血供来源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6例,以外踝后血管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2例,皮瓣面积4cm×6cm~10cm×12cm的大小。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3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2例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较适用于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供区存在状态良好,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使用于修复较小组织缺损,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且以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小,术中远端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率影响不大。

    2009年12期 v.16;No.130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张洋;张宁;罗伟军;曾晓红;梁少强;梁少波;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转移癌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病灶,并行骨扫描(ECT)检查,设对照组40例,予单纯放疗或药物治疗。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中,疼痛减轻者总有效率93.3%,经ECT检查影像示有效53.3%,对照组止痛总有效77.5%,影像示有效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的止痛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张洋;张宁;罗伟军;曾晓红;梁少强;梁少波;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转移癌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病灶,并行骨扫描(ECT)检查,设对照组40例,予单纯放疗或药物治疗。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中,疼痛减轻者总有效率93.3%,经ECT检查影像示有效53.3%,对照组止痛总有效77.5%,影像示有效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的止痛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比较

    张敏燕;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药物巩固治疗中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保守(保留子宫)或半保守(保留卵巢)手术治疗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实用性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疗效相似,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孕三烯酮。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经济实用,值得农村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比较

    张敏燕;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药物巩固治疗中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保守(保留子宫)或半保守(保留卵巢)手术治疗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实用性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疗效相似,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孕三烯酮。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经济实用,值得农村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朱敏;王建良;朱玉春;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19例,肠肿瘤20例,疝6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3例,炎症4例,结石1例。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95%(57/60)。结论螺旋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病因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09年12期 v.16;No.13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朱敏;王建良;朱玉春;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19例,肠肿瘤20例,疝6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3例,炎症4例,结石1例。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95%(57/60)。结论螺旋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病因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09年12期 v.16;No.13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黄德辉;谢海辉;胡笑明;张曙;

    目的探讨总结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先心患儿11例,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下进行先心矫正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完成。麻醉选择对循环系统干扰小的药物,心脏复跳后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果10例患儿麻醉平稳,没有1例出现麻醉意外及麻醉并发症,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对循环影响小的麻醉方法,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加强呼吸及液体管理,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监测,选择适当的血管活性药尽量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2009年12期 v.16;No.13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黄德辉;谢海辉;胡笑明;张曙;

    目的探讨总结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先心患儿11例,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下进行先心矫正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完成。麻醉选择对循环系统干扰小的药物,心脏复跳后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果10例患儿麻醉平稳,没有1例出现麻醉意外及麻醉并发症,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对循环影响小的麻醉方法,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加强呼吸及液体管理,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监测,选择适当的血管活性药尽量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2009年12期 v.16;No.13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m-AST检测及其临床评估

    唐海勋;罗红林;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观察其在发病期(入院时)与各治疗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肝病患者m-AST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升高,其次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肝癌组m-AST轻度升高。不同肝病患者经住院治疗2周后(第3周)随着肝功能的恢复,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虽有下降,但与入院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治疗前后m-AST无明显变化。结论检测并动态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m-AST活性,对于鉴别急、慢性肝炎、评价疗效及判断肝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m-AST检测及其临床评估

    唐海勋;罗红林;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观察其在发病期(入院时)与各治疗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肝病患者m-AST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升高,其次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肝癌组m-AST轻度升高。不同肝病患者经住院治疗2周后(第3周)随着肝功能的恢复,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虽有下降,但与入院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治疗前后m-AST无明显变化。结论检测并动态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m-AST活性,对于鉴别急、慢性肝炎、评价疗效及判断肝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阴茎海绵体组织nNOS的变化

    李煜罡;潘恩山;朱晓光;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阴茎海绵体组织nNOS表达活性的变化。方法1.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不同处理因素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分别记录4d、1周、2周、3周的体质量、阿朴吗啡(APO)诱导阴茎的勃起次数及空腹血糖值。2.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STZ后观察7周,另一组注射STZ后观察4周,按照成模标准,将每一处理组又分为对照组、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组、成糖尿病性非勃起功能障碍组、未成模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的表达,利用彩色图文分析系统,测量随机每高倍镜视野下累积光密度(IOD),以IOD值反映组织切片中nNOS表达程度。结果1.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在四个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处理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注射STZ60mg/kg组体质量较轻、血糖较高。APO诱导阴茎勃起次数在四个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831,P=0.046),注射STZ60mg/kg组应用APO后阴茎未勃起的例数较多。2.注射STZ后4周与注射STZ后7周处理组各不同组别间IOD存在显著性差异(F=3.864,P=0.020),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组IOD均小于对照组、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及未成模组(P<0.05)。结论1.大鼠注射STZ后两周,血糖>7.2mmol/L及APO诱导阴茎未勃起的,可认为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DM&ED);2.糖尿病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NOS表达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之一。

    2009年12期 v.16;No.13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阴茎海绵体组织nNOS的变化

    李煜罡;潘恩山;朱晓光;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阴茎海绵体组织nNOS表达活性的变化。方法1.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不同处理因素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分别记录4d、1周、2周、3周的体质量、阿朴吗啡(APO)诱导阴茎的勃起次数及空腹血糖值。2.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STZ后观察7周,另一组注射STZ后观察4周,按照成模标准,将每一处理组又分为对照组、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组、成糖尿病性非勃起功能障碍组、未成模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的表达,利用彩色图文分析系统,测量随机每高倍镜视野下累积光密度(IOD),以IOD值反映组织切片中nNOS表达程度。结果1.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在四个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处理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注射STZ60mg/kg组体质量较轻、血糖较高。APO诱导阴茎勃起次数在四个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831,P=0.046),注射STZ60mg/kg组应用APO后阴茎未勃起的例数较多。2.注射STZ后4周与注射STZ后7周处理组各不同组别间IOD存在显著性差异(F=3.864,P=0.020),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组IOD均小于对照组、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及未成模组(P<0.05)。结论1.大鼠注射STZ后两周,血糖>7.2mmol/L及APO诱导阴茎未勃起的,可认为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DM&ED);2.糖尿病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NOS表达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之一。

    2009年12期 v.16;No.13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70、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增殖核抗原的表达研究

    张凡;徐颖;张明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以及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44例HCC中HSP70、MRP和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44例HCC中有30例可检出HSP70(阳性率68.2%),有24例可检出MRP(阳性率53.6%),有34例可检出PCNA(阳性率77.3%)。HSP70在分化较好和分化不良的H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2%和8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χ2=4.5,P<0.05)。MRP和PCNA与HC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χ12=2.4,χ22=3.5,P>0.05)。HSP70表达与MRP和PCNA表达有一致性(χ12=24,χ22=29.2,P<0.01)。结论肝细胞癌是HSP70高表达肿瘤,其表达与MRP和PCNA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和HCC的耐药和发展有关。

    2009年12期 v.16;No.13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70、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增殖核抗原的表达研究

    张凡;徐颖;张明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以及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44例HCC中HSP70、MRP和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44例HCC中有30例可检出HSP70(阳性率68.2%),有24例可检出MRP(阳性率53.6%),有34例可检出PCNA(阳性率77.3%)。HSP70在分化较好和分化不良的H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2%和8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χ2=4.5,P<0.05)。MRP和PCNA与HC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χ12=2.4,χ22=3.5,P>0.05)。HSP70表达与MRP和PCNA表达有一致性(χ12=24,χ22=29.2,P<0.01)。结论肝细胞癌是HSP70高表达肿瘤,其表达与MRP和PCNA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和HCC的耐药和发展有关。

    2009年12期 v.16;No.13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Apo-B/Apo-A的比值升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赵东波;魏祥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Apo-B/Apo-A的比值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LDL-C、Apo-B/Apo-A比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0.05),其中甘油三酯(TG),Apo-B/Apo-A比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0.001),胆固醇(TC)、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意纠正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注意Apo-B/Apo-A比值升高、TG、LDL-C,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Apo-B/Apo-A的比值升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赵东波;魏祥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Apo-B/Apo-A的比值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LDL-C、Apo-B/Apo-A比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0.05),其中甘油三酯(TG),Apo-B/Apo-A比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P<0.001),胆固醇(TC)、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意纠正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注意Apo-B/Apo-A比值升高、TG、LDL-C,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非角化性癌Fas表达与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关系

    黎志勋;梁英杰;李智;

    目的检测正常鼻咽组织以及鼻咽非角化性癌癌细胞Fas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37例未治疗的非角化性鼻咽癌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Fas和癌细胞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计数癌细胞的凋亡(Apoptosis Count,AC)。结果正常鼻咽粘膜表面及隐窝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上皮、部分小涎腺的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Fas阳性表达。45.9%(17/37)的鼻咽非角化性癌的少数癌细胞Fas弱阳性。癌细胞表达Fas与癌细胞凋亡计数AC无关(P>0.05)。Fas阴性病例癌细胞增生指标显著高于Fas阳性病例(P<0.01)。结论Fas对鼻咽非角化性癌癌细胞的自发性凋亡不起主导作用,鼻咽非角化性癌细胞大多处于细胞增生周期是导致癌细胞自发性凋亡非Fas途径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9年12期 v.16;No.13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非角化性癌Fas表达与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关系

    黎志勋;梁英杰;李智;

    目的检测正常鼻咽组织以及鼻咽非角化性癌癌细胞Fas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37例未治疗的非角化性鼻咽癌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Fas和癌细胞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计数癌细胞的凋亡(Apoptosis Count,AC)。结果正常鼻咽粘膜表面及隐窝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上皮、部分小涎腺的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Fas阳性表达。45.9%(17/37)的鼻咽非角化性癌的少数癌细胞Fas弱阳性。癌细胞表达Fas与癌细胞凋亡计数AC无关(P>0.05)。Fas阴性病例癌细胞增生指标显著高于Fas阳性病例(P<0.01)。结论Fas对鼻咽非角化性癌癌细胞的自发性凋亡不起主导作用,鼻咽非角化性癌细胞大多处于细胞增生周期是导致癌细胞自发性凋亡非Fas途径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9年12期 v.16;No.13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张晓红;

    目的通过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观察,了解该药的临床作用及适应症,为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收集临床门诊2007年11月~2009年5月儿童慢性咳嗽患儿1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服白三烯拮抗剂孟鲁斯特口服,疗程一个月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减少,夜间咳嗽消失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可以减轻哮喘的症状,减少哮喘的发作,疗效确切。

    2009年12期 v.16;No.13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张晓红;

    目的通过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观察,了解该药的临床作用及适应症,为儿童慢性咳嗽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收集临床门诊2007年11月~2009年5月儿童慢性咳嗽患儿1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服白三烯拮抗剂孟鲁斯特口服,疗程一个月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减少,夜间咳嗽消失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可以减轻哮喘的症状,减少哮喘的发作,疗效确切。

    2009年12期 v.16;No.13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ICC采集血标本在肿瘤化疗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史建惜;吴迪;彭静波;姚媛;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的痛苦,确保经PICC中取得血标本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将PICC置管后肿瘤化疗患者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标本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一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2009年12期 v.16;No.13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PICC采集血标本在肿瘤化疗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史建惜;吴迪;彭静波;姚媛;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的痛苦,确保经PICC中取得血标本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将PICC置管后肿瘤化疗患者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标本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一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2009年12期 v.16;No.13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吴立伟;袁戴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2009年12期 v.16;No.130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吴立伟;袁戴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2009年12期 v.16;No.130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卡马西平血清样品的稳定性考察

    曾雪花;邓小煌;郁相云;钟建华;

    目的考察卡马西平血清样品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取癫痫患者血清样品,在取血当时、室温(28±3)℃保存1d、2d、3d或冷藏(4±1)℃保存1d、3d、7d后,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清卡马西平浓度并进行比较,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室温保存1d、2d、3d或冰箱冷藏保存1d、3d、7d的血清测定结果均与取血当时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卡马西平血清样品在室温下可稳定保存三天、冷藏条件下可稳定保存七天。

    2009年12期 v.16;No.13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卡马西平血清样品的稳定性考察

    曾雪花;邓小煌;郁相云;钟建华;

    目的考察卡马西平血清样品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取癫痫患者血清样品,在取血当时、室温(28±3)℃保存1d、2d、3d或冷藏(4±1)℃保存1d、3d、7d后,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清卡马西平浓度并进行比较,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室温保存1d、2d、3d或冰箱冷藏保存1d、3d、7d的血清测定结果均与取血当时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卡马西平血清样品在室温下可稳定保存三天、冷藏条件下可稳定保存七天。

    2009年12期 v.16;No.13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妇科手术后肛门排气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夏华安;黄美凌;陈丽萍;罗太珍;华七妹;梁慧贤;

    目的比较维生素B1与术后汤促进术后肛门排气的功效。方法将240例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80),口服术后汤;B组(n=80),维生素B1肌内注射,C组(n=80)空白对照组,等待自然排气。观察三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A、B、C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7.31±11.35)、(32.81±16.52)和(47.70±17.72)h,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和术后汤均可促进术后肛门排气,且术后汤的效果更好。

    2009年12期 v.16;No.13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妇科手术后肛门排气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夏华安;黄美凌;陈丽萍;罗太珍;华七妹;梁慧贤;

    目的比较维生素B1与术后汤促进术后肛门排气的功效。方法将240例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80),口服术后汤;B组(n=80),维生素B1肌内注射,C组(n=80)空白对照组,等待自然排气。观察三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A、B、C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7.31±11.35)、(32.81±16.52)和(47.70±17.72)h,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和术后汤均可促进术后肛门排气,且术后汤的效果更好。

    2009年12期 v.16;No.13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液相色谱指纹图法鉴别灵芝孢子油掺伪研究

    宁德山;唐青涛;陈路林;

    采用液相色谱指纹图法检验灵芝孢子油掺伪现象,并针对掺伪进行了定量分析。

    2009年12期 v.16;No.13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液相色谱指纹图法鉴别灵芝孢子油掺伪研究

    宁德山;唐青涛;陈路林;

    采用液相色谱指纹图法检验灵芝孢子油掺伪现象,并针对掺伪进行了定量分析。

    2009年12期 v.16;No.13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

    许锦霞;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4月来院就诊的62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检测其对左氧氟沙星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嗜血杆菌为主占44%,主要有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2%,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所有分离的病原菌都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嗜血杆菌和其它革兰氏阴性菌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嗜血杆菌所占比例明显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左氧氟沙星可以作为苏州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抗菌药。

    2009年12期 v.16;No.13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

    许锦霞;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4月来院就诊的62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检测其对左氧氟沙星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嗜血杆菌为主占44%,主要有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2%,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所有分离的病原菌都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嗜血杆菌和其它革兰氏阴性菌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嗜血杆菌所占比例明显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左氧氟沙星可以作为苏州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抗菌药。

    2009年12期 v.16;No.13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精细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附382例手术体会

    史俊;

    目的探讨甲状腺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以来382例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结论随着甲状腺术中解剖方法的不断改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2009年12期 v.16;No.13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细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附382例手术体会

    史俊;

    目的探讨甲状腺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以来382例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结论随着甲状腺术中解剖方法的不断改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2009年12期 v.16;No.13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22例

    张海威;周永华;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2009年12期 v.16;No.13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22例

    张海威;周永华;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2009年12期 v.16;No.13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

    尹日飞;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76.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

    尹日飞;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76.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袁明;沈伟生;许晨;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组共42例,入组后给予奥沙利铂(艾恒,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35mg/m2,静滴2小时,第1天,表阿霉素50mg/m2,静注,第1天,亚叶酸钙0.1g静滴,第1~5天,5-氟脲嘧啶500mg/m2,微量泵持续22小时,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用2周期以上后按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WHO标准判断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共接受了142个周期化疗,平均每例3.38个周期。42例可评价疗效,42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获得CR1例(2.38%),PR22例(52.38%),总有效率(CR+PR)为54.76%。主要毒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8.09%和71.43%;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8.09%,表现为外周感觉神经异常,指(趾)端或口周麻木,以双侧手指最常见,遇冷刺激时加重;未见心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有较确切的疗效,并且毒性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袁明;沈伟生;许晨;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组共42例,入组后给予奥沙利铂(艾恒,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35mg/m2,静滴2小时,第1天,表阿霉素50mg/m2,静注,第1天,亚叶酸钙0.1g静滴,第1~5天,5-氟脲嘧啶500mg/m2,微量泵持续22小时,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用2周期以上后按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WHO标准判断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共接受了142个周期化疗,平均每例3.38个周期。42例可评价疗效,42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获得CR1例(2.38%),PR22例(52.38%),总有效率(CR+PR)为54.76%。主要毒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8.09%和71.43%;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8.09%,表现为外周感觉神经异常,指(趾)端或口周麻木,以双侧手指最常见,遇冷刺激时加重;未见心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有较确切的疗效,并且毒性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

    曾宪涛;姚馨蕙;耿发云;

    目的观察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埋伏牙临床综合分析,运用正畸牵引治疗进行治疗。结果18例埋伏阻生牙均已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牵引成功,有效率达90%。结论正畸牵引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治疗。

    2009年12期 v.16;No.13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

    曾宪涛;姚馨蕙;耿发云;

    目的观察埋伏阻生前牙的正畸牵引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埋伏牙临床综合分析,运用正畸牵引治疗进行治疗。结果18例埋伏阻生牙均已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牵引成功,有效率达90%。结论正畸牵引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治疗。

    2009年12期 v.16;No.13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胰腺炎少见病因的临床分析

    黄家平;莫思健;罗春茂;李丹;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少见病因,提高对少见病因引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42例。结果其中29例患者为少见病因,其具体病因为:蛔虫占10例(2.26%),HIV占4例(0.9%),腮腺炎病毒占4例(0.9%),SLE占1例(0.23%),胰腺分裂占4例(0.9%),恶性肿瘤占5例(1.14%),高钙血症占1例(0.23%)。结论一些少见病因可致急性胰腺炎,提高对病因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治,尽早改善预后。

    2009年12期 v.16;No.13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胰腺炎少见病因的临床分析

    黄家平;莫思健;罗春茂;李丹;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少见病因,提高对少见病因引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42例。结果其中29例患者为少见病因,其具体病因为:蛔虫占10例(2.26%),HIV占4例(0.9%),腮腺炎病毒占4例(0.9%),SLE占1例(0.23%),胰腺分裂占4例(0.9%),恶性肿瘤占5例(1.14%),高钙血症占1例(0.23%)。结论一些少见病因可致急性胰腺炎,提高对病因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治,尽早改善预后。

    2009年12期 v.16;No.13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分析(附8例报告)

    陈祥松;成亚农;殷锡昌;孙江陵;梁志勇;沈国定;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PH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RPH主要病因为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和胰体尾肿瘤等。8例中有7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8例均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8例均行脾切除手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不困难,对原发病灶治疗同时加脾切除疗效较好。

    2009年12期 v.16;No.13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分析(附8例报告)

    陈祥松;成亚农;殷锡昌;孙江陵;梁志勇;沈国定;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PH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RPH主要病因为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和胰体尾肿瘤等。8例中有7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8例均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8例均行脾切除手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不困难,对原发病灶治疗同时加脾切除疗效较好。

    2009年12期 v.16;No.13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早期梅毒98例临床分析

    顾文涛;许辉;李遇梅;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二期梅毒就诊人数最多,以个体经营者和服务性行业人员为主,主要通过非婚性生活传播。结论早期梅毒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梅毒较常见,对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筛查是必要的。

    2009年12期 v.16;No.13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早期梅毒98例临床分析

    顾文涛;许辉;李遇梅;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二期梅毒就诊人数最多,以个体经营者和服务性行业人员为主,主要通过非婚性生活传播。结论早期梅毒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梅毒较常见,对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筛查是必要的。

    2009年12期 v.16;No.13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诊硬化治疗的体会

    曹惠明;陈丽华;吴凌东;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时急诊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大出血患者行急诊食管静脉内注射5%鱼肝油酸钠,共71例次,其中11例次活动性大出血在改良三腔管牵引下内镜硬化治疗(EIS),7例次经再次EIS时出血停止。结果首次EIS能明确出血部位51例(91.1%)。急诊止血率为92.1%,并发症4例,发生率7.1%,EIS中并发大出血引起死亡1例。结论急诊EIS是救治致死性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一种有效办法,改良三腔管牵引下行EIS,安全、操作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

    2009年12期 v.16;No.13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诊硬化治疗的体会

    曹惠明;陈丽华;吴凌东;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时急诊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大出血患者行急诊食管静脉内注射5%鱼肝油酸钠,共71例次,其中11例次活动性大出血在改良三腔管牵引下内镜硬化治疗(EIS),7例次经再次EIS时出血停止。结果首次EIS能明确出血部位51例(91.1%)。急诊止血率为92.1%,并发症4例,发生率7.1%,EIS中并发大出血引起死亡1例。结论急诊EIS是救治致死性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一种有效办法,改良三腔管牵引下行EIS,安全、操作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

    2009年12期 v.16;No.13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沐舒坦用于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白映光;

    目的评价分析沐舒坦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孕周28~36wk之间早产分娩的孕妇及其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早产分娩的孕妇和早产儿加用了沐舒坦,观察比较两组间NRDS发生率,早产儿总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发生NRDS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2.50%,具有显著差异(χ2=4.5878,P<0.05);观察组发生NRDS后总死亡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死亡率20.00%,具有显著差异(χ2=4.1143,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沐舒坦防治NRDS的方式疗效佳,安全,而且经济方便,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2009年12期 v.16;No.13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沐舒坦用于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白映光;

    目的评价分析沐舒坦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孕周28~36wk之间早产分娩的孕妇及其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早产分娩的孕妇和早产儿加用了沐舒坦,观察比较两组间NRDS发生率,早产儿总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发生NRDS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2.50%,具有显著差异(χ2=4.5878,P<0.05);观察组发生NRDS后总死亡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死亡率20.00%,具有显著差异(χ2=4.1143,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沐舒坦防治NRDS的方式疗效佳,安全,而且经济方便,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2009年12期 v.16;No.13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沐舒坦辅治11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李章明;

    目的观察沐舒坦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的11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治疗组59例,对照组55例。全部病例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沐舒坦。临床观察咳嗽,气促,肺部体征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沐舒坦辅治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

    2009年12期 v.16;No.13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沐舒坦辅治11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李章明;

    目的观察沐舒坦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的11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治疗组59例,对照组55例。全部病例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沐舒坦。临床观察咳嗽,气促,肺部体征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沐舒坦辅治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

    2009年12期 v.16;No.13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干梗塞56例临床分析

    何伟;张园;江晖;倪琳琳;

    目的分析脑干梗塞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与误诊因素。方法对56例急性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塞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少数出现交叉体征,桥脑是脑干梗塞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结论高血压病为脑干梗塞的主要病因,脑干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塞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2009年12期 v.16;No.13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干梗塞56例临床分析

    何伟;张园;江晖;倪琳琳;

    目的分析脑干梗塞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与误诊因素。方法对56例急性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塞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少数出现交叉体征,桥脑是脑干梗塞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结论高血压病为脑干梗塞的主要病因,脑干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塞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2009年12期 v.16;No.13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NF-α、IL-6、IL-8的影响

    陈智能;宋新志;曹喻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1例,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6,IL-8的血清水平。对照组儿童则抽血一次查TNF-α,IL-6,IL-8的水平备对照。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IL-6,IL-8的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前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调节AP患儿的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2009年12期 v.16;No.13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NF-α、IL-6、IL-8的影响

    陈智能;宋新志;曹喻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1例,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6,IL-8的血清水平。对照组儿童则抽血一次查TNF-α,IL-6,IL-8的水平备对照。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IL-6,IL-8的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前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调节AP患儿的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2009年12期 v.16;No.13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辨证论治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朱敏洁;喻仲华;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DR患者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24例40眼给予明目地黄丸口服,另可予复方丹参、脉络宁等输液治疗。治疗组24例38眼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分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脾虚湿困型、阴阳两虚型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共2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2.1%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DR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辨证论治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朱敏洁;喻仲华;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DR患者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24例40眼给予明目地黄丸口服,另可予复方丹参、脉络宁等输液治疗。治疗组24例38眼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分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脾虚湿困型、阴阳两虚型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共2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2.1%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DR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赵志芳;顾进;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例,测定其刚入院和用药6个月后的血清PCT含量,本院健康体检者32例,测定其血清PCT含量。结果在正常对照和抗结核药6个月后的肺结核病人血清PCT水平都处于正常水平,新诊断的肺结核病人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和抗结核药6个月相比都显著升高。结论血清PCT水平不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可靠指标。

    2009年12期 v.16;No.13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降钙素原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赵志芳;顾进;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例,测定其刚入院和用药6个月后的血清PCT含量,本院健康体检者32例,测定其血清PCT含量。结果在正常对照和抗结核药6个月后的肺结核病人血清PCT水平都处于正常水平,新诊断的肺结核病人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和抗结核药6个月相比都显著升高。结论血清PCT水平不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可靠指标。

    2009年12期 v.16;No.13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前置胎盘的期待治疗效果观察及注意事项(附80例报告)

    缪亚红;

    目的观察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前置胎盘80例应用硫酸镁或舒喘灵抑制宫缩、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等期待治疗。结果终止妊娠时孕周平均延长(1.5±0.2)周;产后出血(369.3±72.3)ml,产褥感染2例;新生儿体质量(3.21±0.35)Kg、Apgar评分(9.1±0.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例、死亡2例。2例部分低置胎盘转为正常获得自然分娩。结论期待治疗前置胎盘延长孕龄、改善存活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死率,具有可行性。实施中应注意,在严密监测下,期待治疗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征象者,孕妇反复发生多量出血甚至休克者,应随时终止妊娠。

    2009年12期 v.16;No.13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前置胎盘的期待治疗效果观察及注意事项(附80例报告)

    缪亚红;

    目的观察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前置胎盘80例应用硫酸镁或舒喘灵抑制宫缩、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等期待治疗。结果终止妊娠时孕周平均延长(1.5±0.2)周;产后出血(369.3±72.3)ml,产褥感染2例;新生儿体质量(3.21±0.35)Kg、Apgar评分(9.1±0.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例、死亡2例。2例部分低置胎盘转为正常获得自然分娩。结论期待治疗前置胎盘延长孕龄、改善存活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死率,具有可行性。实施中应注意,在严密监测下,期待治疗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征象者,孕妇反复发生多量出血甚至休克者,应随时终止妊娠。

    2009年12期 v.16;No.13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陆海一;张忠林;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含量、抗凝血酶(AT)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RaytoRT-2204C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16例妊娠晚期孕妇和4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血浆中PT、APTT、Fg、AT及DD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g则显著增高;DD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AT活性显著减低。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成分处于活化状态,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成分AT活性减低,这可能是引起孕妇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2009年12期 v.16;No.13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陆海一;张忠林;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含量、抗凝血酶(AT)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RaytoRT-2204C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16例妊娠晚期孕妇和4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血浆中PT、APTT、Fg、AT及DD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g则显著增高;DD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AT活性显著减低。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成分处于活化状态,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成分AT活性减低,这可能是引起孕妇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2009年12期 v.16;No.13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环扎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王建彩;

    目的探讨改良环扎式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40例为对照组,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改良环扎式缝合术43例为研究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改良环扎式缝合是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首选的外科止血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需特殊器材,值得在广大医院推广。

    2009年12期 v.16;No.130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良环扎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王建彩;

    目的探讨改良环扎式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40例为对照组,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改良环扎式缝合术43例为研究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改良环扎式缝合是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首选的外科止血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需特殊器材,值得在广大医院推广。

    2009年12期 v.16;No.130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残胃癌21例诊治临床分析

    姚路斌;夏加增;周宏;马涛;洪波;李承龙;

    目的总结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外科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残胃癌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预后情况、首次手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占2/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次手术以因胃溃疡行BillrothⅡ式吻合为主。21例中,62%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62%为中低分化腺癌。行非根治性手术7例,根治性手术14例。根治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2.9%、21.4%。结论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加强定期随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09年12期 v.16;No.13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残胃癌21例诊治临床分析

    姚路斌;夏加增;周宏;马涛;洪波;李承龙;

    目的总结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外科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残胃癌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预后情况、首次手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占2/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次手术以因胃溃疡行BillrothⅡ式吻合为主。21例中,62%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62%为中低分化腺癌。行非根治性手术7例,根治性手术14例。根治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2.9%、21.4%。结论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加强定期随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09年12期 v.16;No.13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托宁与东莨菪碱在全身热化疗术中的应用比较

    陈红梅;王云霞;孟京华;舒榕;张光志;

    目的比较分析长托宁与东莨菪碱在全身热化疗术中对全身热疗的升温时间影响及热疗过程中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病人,共做30次高温麻醉,分为长托宁组(A组)及东莨菪碱组(B组),前15次术中适时适量地给予长托宁,后15次适时适量的给予东莨菪碱。在全身麻醉方式不变和热疗仪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比较从基础体温上升到41℃时所需时间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升温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变化。结果A组从基础体温上升到41℃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在升温、恒温过程中心率变化小于B组。在高温过程中,患者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时,适时适量地给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结论在高温麻醉下通过全身热疗术中适时适量地给予长托宁可更明显缩短加热时间,在此过程中更有利于控制心率及循环稳定。

    2009年12期 v.16;No.130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托宁与东莨菪碱在全身热化疗术中的应用比较

    陈红梅;王云霞;孟京华;舒榕;张光志;

    目的比较分析长托宁与东莨菪碱在全身热化疗术中对全身热疗的升温时间影响及热疗过程中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病人,共做30次高温麻醉,分为长托宁组(A组)及东莨菪碱组(B组),前15次术中适时适量地给予长托宁,后15次适时适量的给予东莨菪碱。在全身麻醉方式不变和热疗仪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比较从基础体温上升到41℃时所需时间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升温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变化。结果A组从基础体温上升到41℃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在升温、恒温过程中心率变化小于B组。在高温过程中,患者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时,适时适量地给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结论在高温麻醉下通过全身热疗术中适时适量地给予长托宁可更明显缩短加热时间,在此过程中更有利于控制心率及循环稳定。

    2009年12期 v.16;No.130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护理

  • PDCA循环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伍穗珊;资青兰;苏为平;谢克基;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TURP患者,采用方便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传统式护理常规法,比较2组的康复时间、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好、康复时间快,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36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依从性高(P<0.05)。结论PDCA循环法的护理可提高TURP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2009年12期 v.16;No.130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DCA循环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伍穗珊;资青兰;苏为平;谢克基;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TURP患者,采用方便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传统式护理常规法,比较2组的康复时间、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好、康复时间快,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36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依从性高(P<0.05)。结论PDCA循环法的护理可提高TURP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2009年12期 v.16;No.130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住院患者跌倒时间与地点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谢嘉敏;周玉兰;刘允香;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时间与地点的规律,提出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7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跌倒最多的是午夜12点到清晨8点的大夜班班次,跌倒率为51.35%,患者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病房床旁及洗手间,跌倒率分别为56.76%及29.73%。结论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安全环境,做好患者、家属及陪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住院患者跌倒时间与地点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谢嘉敏;周玉兰;刘允香;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时间与地点的规律,提出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7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跌倒最多的是午夜12点到清晨8点的大夜班班次,跌倒率为51.35%,患者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病房床旁及洗手间,跌倒率分别为56.76%及29.73%。结论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安全环境,做好患者、家属及陪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刘文远;颜红波;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刘文远;颜红波;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护理

    梁晓燕;邱玲;马啸吟;刘慧莹;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后严重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穿刺处的观察和护理、栓塞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结果满意。结论对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术后出血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术后有效的观察、预防及护理,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护理

    梁晓燕;邱玲;马啸吟;刘慧莹;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后严重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穿刺处的观察和护理、栓塞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结果满意。结论对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术后出血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术后有效的观察、预防及护理,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局麻下小切口开胸肺活检手术的护理及其手术配合

    伍倩微;

    目的探讨局麻开胸取活检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局麻开胸取活检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生命体征监测下及患者的神智清醒下完成局麻开胸取活检手术,均成功取出。结论采用局麻下小切口技术开胸取活检,微创,麻醉安全性好,标本阳性率高,减低了医疗费用。手术配合及良好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以及患者术后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局麻下小切口开胸肺活检手术的护理及其手术配合

    伍倩微;

    目的探讨局麻开胸取活检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局麻开胸取活检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生命体征监测下及患者的神智清醒下完成局麻开胸取活检手术,均成功取出。结论采用局麻下小切口技术开胸取活检,微创,麻醉安全性好,标本阳性率高,减低了医疗费用。手术配合及良好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以及患者术后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眼病围手术期的效果

    严保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眼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血糖监测、术后针对性护理等全程护理干预。结果病人如期顺利进行手术,住院天数缩短3~5天,无发生感染和眼底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糖尿病性眼病围手术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地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做好相应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眼病围手术期的效果

    严保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眼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血糖监测、术后针对性护理等全程护理干预。结果病人如期顺利进行手术,住院天数缩短3~5天,无发生感染和眼底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糖尿病性眼病围手术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地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做好相应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丁琴;王心娣;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一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带管出院,其余均拨管出院,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一旦确诊,应立即抽气,及时胸腔安置闭式引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细心护理,防止感冒引起感染加重,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尽快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丁琴;王心娣;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一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带管出院,其余均拨管出院,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一旦确诊,应立即抽气,及时胸腔安置闭式引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细心护理,防止感冒引起感染加重,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尽快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

    陈建芳;黄佩卿;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6例失败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全部病例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0分钟、1个小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1小时血气分析。结果36例中30例采用BiPAP治疗成功,有6例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也全部成功。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

    陈建芳;黄佩卿;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6例失败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全部病例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0分钟、1个小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1小时血气分析。结果36例中30例采用BiPAP治疗成功,有6例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也全部成功。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鼻气管插管的舒适护理

    李彦丽;邓秋迎;

    目的探讨总结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舒适护理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分析气管插管护理过程中的吸痰、饮食、心理舒适护理方法及一般护理。结果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克服了患者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结论开展舒适护理,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更科学、更专业地利用各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让病人享受到富有人情味的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真正体验到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护理。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鼻气管插管的舒适护理

    李彦丽;邓秋迎;

    目的探讨总结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舒适护理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分析气管插管护理过程中的吸痰、饮食、心理舒适护理方法及一般护理。结果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克服了患者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结论开展舒适护理,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更科学、更专业地利用各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让病人享受到富有人情味的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真正体验到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护理。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黄梅华;王华云;常宪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以评估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组时填写S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6周后重测;观察两组在干预前后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6周后护理干预组焦虑因子较对照组焦虑因子分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两组睡眠质量均有上升,心理干预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应重视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黄梅华;王华云;常宪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以评估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组时填写S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6周后重测;观察两组在干预前后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6周后护理干预组焦虑因子较对照组焦虑因子分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两组睡眠质量均有上升,心理干预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应重视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鼻炎护理体会

    王秀玲;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检测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本院急诊的过敏性鼻炎病例。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结论过敏原的检测分析和研究,对明确过敏性鼻炎的原因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指导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鼻炎护理体会

    王秀玲;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检测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本院急诊的过敏性鼻炎病例。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结论过敏原的检测分析和研究,对明确过敏性鼻炎的原因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指导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妙方退热的效果观察

    谢少霞;

    目的观察不同物理方法退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年总结的临床经验对一般感冒的高热患儿实施物理降温处理。结果3例患儿均能有效退热。结论该法退热快,可缩短患儿病程。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妙方退热的效果观察

    谢少霞;

    目的观察不同物理方法退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年总结的临床经验对一般感冒的高热患儿实施物理降温处理。结果3例患儿均能有效退热。结论该法退热快,可缩短患儿病程。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叶爱兰;王美娟;

    目的总结探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8例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雾化吸入后患儿通气改善,呼吸道通畅,病情稳定,未产生副反应。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可减轻小儿呼吸道炎症,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叶爱兰;王美娟;

    目的总结探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8例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雾化吸入后患儿通气改善,呼吸道通畅,病情稳定,未产生副反应。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可减轻小儿呼吸道炎症,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医学工程

  • 暨华血液净化装置原理及进展

    尹良红;云大信;李叶勇;杨建龙;

    血液透析机是集计算机、电子、机械、流体力学、生物化学、光学、声学等于一体的仪器设备,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体外循环治疗仪。随着血液透析在临床应用近五十年来,已经不断发展为血液透析滤过、持续性血液净化等多种血液净化装置。而暨华血液净化装置通过创新设计出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实现了透析液流速线性可调,以利于临床上不同年龄段人群治疗;其将基本原理结构按功能分区及模块化设计,使其应用范围和治疗功效不断增强,安全性明显增加,宜于开展床旁血液净化及家庭血液净化治疗。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暨华血液净化装置原理及进展

    尹良红;云大信;李叶勇;杨建龙;

    血液透析机是集计算机、电子、机械、流体力学、生物化学、光学、声学等于一体的仪器设备,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体外循环治疗仪。随着血液透析在临床应用近五十年来,已经不断发展为血液透析滤过、持续性血液净化等多种血液净化装置。而暨华血液净化装置通过创新设计出双腔配液平衡供液系统,实现了透析液流速线性可调,以利于临床上不同年龄段人群治疗;其将基本原理结构按功能分区及模块化设计,使其应用范围和治疗功效不断增强,安全性明显增加,宜于开展床旁血液净化及家庭血液净化治疗。

    2009年12期 v.16;No.130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卫生管理

  • 医院应用环氧乙烷灭菌及安全防护

    庄素萍;林彩滨;

    目的加强环氧乙烷灭菌的安全应用及消毒人员的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就医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同时确保消毒人员工作安全。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操作并认真实施。结果有效的安全应用及防护,使医院环氧乙烷灭菌工作更为完善,进一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利益。结论只有认识到环氧乙烷灭菌安全应用与防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患者的就医安全和确保消毒人员的工作安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医院应用环氧乙烷灭菌及安全防护

    庄素萍;林彩滨;

    目的加强环氧乙烷灭菌的安全应用及消毒人员的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就医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同时确保消毒人员工作安全。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操作并认真实施。结果有效的安全应用及防护,使医院环氧乙烷灭菌工作更为完善,进一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利益。结论只有认识到环氧乙烷灭菌安全应用与防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患者的就医安全和确保消毒人员的工作安全。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医院中层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马昌磊;

    医院的中层管理者是医院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和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者,是医院的中坚力量。如何为其搭建促其全面发展的平台,引导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院中层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马昌磊;

    医院的中层管理者是医院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和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者,是医院的中坚力量。如何为其搭建促其全面发展的平台,引导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姚雪玲;

    目的探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起,在本病区推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患平等关系为基础的现代护患关系模式。结果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方法的实施,维护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就医氛围。结论在新模式的推行过程中,沟通技巧的运用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将会加强护患情感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姚雪玲;

    目的探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起,在本病区推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患平等关系为基础的现代护患关系模式。结果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方法的实施,维护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就医氛围。结论在新模式的推行过程中,沟通技巧的运用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将会加强护患情感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相关对策

    陈阳玉;

    该文主要讨论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推断出护士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相关对策

    陈阳玉;

    该文主要讨论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推断出护士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惩罚性护理缺陷管理的应用与分析

    刘水娣;

    近年来我院非惩罚性护理缺陷管理日益加强,采用了非惩罚性护理缺陷报告和分析制度,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分析评估责任,公布和反馈预警信息,从而达到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非惩罚性护理缺陷管理的应用与分析

    刘水娣;

    近年来我院非惩罚性护理缺陷管理日益加强,采用了非惩罚性护理缺陷报告和分析制度,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分析评估责任,公布和反馈预警信息,从而达到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医药管理的关键问题

    董草原;

    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医药管理的关键问题,认为应把药到病除作为医药管理的目标和标准,把提高医生医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病人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治好作为医药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并总结了目前中医药名存实亡的六个原因,分析了中医药未被现代医药认识的十大优势,指出中医药必定成为世界医药的主流。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医药管理的关键问题

    董草原;

    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医药管理的关键问题,认为应把药到病除作为医药管理的目标和标准,把提高医生医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病人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治好作为医药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并总结了目前中医药名存实亡的六个原因,分析了中医药未被现代医药认识的十大优势,指出中医药必定成为世界医药的主流。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调查统计

  • 218株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马小梅;

    目的研究本院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方法采集晨起合格痰或经气管插管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用血平皿和巧克力平皿接种培养分离出病原菌,或血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83株,占83.9%,革兰阳性球菌共35株,占16.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度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73.1%,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有很高的耐药率(78.9~100.0%),最为敏感的是去甲万古霉素。结论本院的下呼吸道院内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较高。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18株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马小梅;

    目的研究本院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方法采集晨起合格痰或经气管插管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用血平皿和巧克力平皿接种培养分离出病原菌,或血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83株,占83.9%,革兰阳性球菌共35株,占16.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度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73.1%,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有很高的耐药率(78.9~100.0%),最为敏感的是去甲万古霉素。结论本院的下呼吸道院内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较高。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潘漫红;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和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流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选取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率由原来的25.8%下降到现在的19.6%,短效避孕措施有原来的70.6%上升到现在的74.5%,曾用和现用避孕措施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最满意的避孕措施是安全套(79.8%),避孕失败的原因中安全套占28.6%,口服避孕药占21.4%,宫内节育器占10.7%。安全套存在不能全程使用,引起女方疼痛、易滑脱等问题,宫内节育器存在上环效果不理想,引起疼痛,担心引起妇科病等问题而使其应用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使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比率呈下降趋势,短效避孕措施呈上升趋势,短效避孕措施使用不当成为目前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根据短效、长效避孕措施所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生服务质量,扩大健康教育力度,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指导和服务。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潘漫红;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和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流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选取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率由原来的25.8%下降到现在的19.6%,短效避孕措施有原来的70.6%上升到现在的74.5%,曾用和现用避孕措施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最满意的避孕措施是安全套(79.8%),避孕失败的原因中安全套占28.6%,口服避孕药占21.4%,宫内节育器占10.7%。安全套存在不能全程使用,引起女方疼痛、易滑脱等问题,宫内节育器存在上环效果不理想,引起疼痛,担心引起妇科病等问题而使其应用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使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比率呈下降趋势,短效避孕措施呈上升趋势,短效避孕措施使用不当成为目前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根据短效、长效避孕措施所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生服务质量,扩大健康教育力度,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指导和服务。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庞逸;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89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表行调查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在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坚持体育锻炼、低脂低盐饮食、规律服药、戒烟限酒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有效地控制血压,从而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庞逸;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89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表行调查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在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坚持体育锻炼、低脂低盐饮食、规律服药、戒烟限酒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有效地控制血压,从而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临床医学本科生麻醉学实习教学探讨

    李雅兰;廖锦华;胡冬华;陈剑;莫世湟;刘育勇;彭雪梅;王小平;陈雷;

    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麻醉学临床实习,因为实习时间短,所以对临床麻醉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麻醉学实习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医学生特点,从重视教学准备入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总结与考核,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临床医学本科生麻醉学实习教学探讨

    李雅兰;廖锦华;胡冬华;陈剑;莫世湟;刘育勇;彭雪梅;王小平;陈雷;

    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麻醉学临床实习,因为实习时间短,所以对临床麻醉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麻醉学实习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医学生特点,从重视教学准备入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总结与考核,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DCA循环对供应室非护理专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影响

    吴可萍;高传江;刘香梅;于翠香;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室非护理专业人员培训教育中的影响。方法把25名非护理专业人员分为对照组10和实验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考核两组消毒供应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调查其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服务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人员考核成绩优良率及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非护理专业人员的消毒供应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从而降低护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DCA循环对供应室非护理专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影响

    吴可萍;高传江;刘香梅;于翠香;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室非护理专业人员培训教育中的影响。方法把25名非护理专业人员分为对照组10和实验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考核两组消毒供应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调查其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服务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人员考核成绩优良率及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非护理专业人员的消毒供应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从而降低护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胃转流术与2型糖尿病

    陈开运;向国安;

    2型糖尿病国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仍为口服降糖药物。然而,降糖药物并不能够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外科手术的胃转流术能够治愈部分2型糖尿病,其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转流术与2型糖尿病

    陈开运;向国安;

    2型糖尿病国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仍为口服降糖药物。然而,降糖药物并不能够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外科手术的胃转流术能够治愈部分2型糖尿病,其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

    夏玲玲;李彦丽;

    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需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洗手,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并寻求先期预防,对降低VAP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

    夏玲玲;李彦丽;

    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需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洗手,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并寻求先期预防,对降低VAP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年12期 v.16;No.13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FK506对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

    李明新;

    周围神经损伤后,异体神经移植对神经大段缺损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影响异体神经移植成败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免疫抑制剂FK506能有效地抑制周围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本综述从免疫抑制剂FK506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免疫抑制剂FK506对神经恢复的促进作用,为FK506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FK506对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

    李明新;

    周围神经损伤后,异体神经移植对神经大段缺损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影响异体神经移植成败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免疫抑制剂FK506能有效地抑制周围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本综述从免疫抑制剂FK506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异体神经移植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免疫抑制剂FK506对神经恢复的促进作用,为FK506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与排尿障碍的研究进展

    邓小莹;

    排尿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排尿障碍与脑卒中的关系对指导脑卒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近年有关脑卒中与排尿障碍的研究及其进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与排尿障碍的研究进展

    邓小莹;

    排尿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排尿障碍与脑卒中的关系对指导脑卒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近年有关脑卒中与排尿障碍的研究及其进展。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引发舒张性心衰的原因和治疗建议

    吴颖;

    本文探讨了高血压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从临床病例和发病机理等方面阐述高血压引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出了建议。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引发舒张性心衰的原因和治疗建议

    吴颖;

    本文探讨了高血压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从临床病例和发病机理等方面阐述高血压引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出了建议。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个案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附1例报告)

    王文全;李志忠;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右下肢外伤至右足跟内侧皮肤缺损。入院后行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术后恢复好,皮瓣成活,取得满意效果。2设计思路2.1该皮瓣为带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用小腿后侧皮肤修复足部皮肤及软组织较大范围的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好。2.2该皮瓣主要依靠腓肠动脉周围的血管网。深筋膜血管是此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附1例报告)

    王文全;李志忠;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右下肢外伤至右足跟内侧皮肤缺损。入院后行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术后恢复好,皮瓣成活,取得满意效果。2设计思路2.1该皮瓣为带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用小腿后侧皮肤修复足部皮肤及软组织较大范围的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好。2.2该皮瓣主要依靠腓肠动脉周围的血管网。深筋膜血管是此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误诊为膝关节结核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

    何克云;李志忠;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且可有关节外表现如眼葡萄膜炎、主要动脉根部损害及心脏传导阻滞等。据统计,我国AS发病率为0.3%。而误诊率极高,据冯小欣等[1]对22年来252例就诊的AS患者进行统计,发现AS的误诊率高达46.22%,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结核等。王雪梅等[2]报道235例AS误诊患者中,误诊骨关节结核16例,占误诊的6.8%。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误诊为膝关节结核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

    何克云;李志忠;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且可有关节外表现如眼葡萄膜炎、主要动脉根部损害及心脏传导阻滞等。据统计,我国AS发病率为0.3%。而误诊率极高,据冯小欣等[1]对22年来252例就诊的AS患者进行统计,发现AS的误诊率高达46.22%,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结核等。王雪梅等[2]报道235例AS误诊患者中,误诊骨关节结核16例,占误诊的6.8%。

    2009年12期 v.16;No.130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内活胎合并葡萄胎一例

    李阳;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因闭经四月,阴道流血,以先兆流产收入院。该患近两月来无明显诱因,开始间断阴道流血。色鲜红,量不多,未就诊及服任何药后好转,现有少量阴道流血,无下腹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粘膜呈紫蓝色,有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明显增大如孕五月余,胎心150次。

    2009年12期 v.16;No.130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内活胎合并葡萄胎一例

    李阳;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因闭经四月,阴道流血,以先兆流产收入院。该患近两月来无明显诱因,开始间断阴道流血。色鲜红,量不多,未就诊及服任何药后好转,现有少量阴道流血,无下腹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粘膜呈紫蓝色,有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明显增大如孕五月余,胎心150次。

    2009年12期 v.16;No.130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