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龙;闫松;李红;冀鹏;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MRI)联合多模态超声在乳腺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多模态超声检查。记录MRI、多模态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肿瘤性质的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多模态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肿瘤性质的效能。结果 78例乳腺肿瘤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恶性27例、良性51例;MRI检出恶性20例、良性58例;多模态超声检出恶性22例、良性56例;MRI联合多模态超声检出恶性27例、良性51例。MRI联合多模态超声的特异性、误诊率与MRI和多模态超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多模态超声的敏感性、准确性(96.30%、 97.44%)均明显高于MRI (62.96%、 83.33%)及多模态超声(66.67%、83.33%),漏诊率(3.70%)明显低于MRI (37.04%)及多模态超声(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联合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的价值较高,能够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提升肿瘤性质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025年03期 v.32;No.313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计强;彭雪辉;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痉挛型脑瘫(CP)和非痉挛型CP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9例接受MRI检查的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痉挛型CP和非痉挛型CP的MRI征象。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对痉挛型CP和非痉挛型CP的鉴别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MRI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痉挛型CP患儿的脑白质损伤、脑室形态异常、脑沟脑裂异常占比均显著高于非痉挛型CP患儿(P <0.05)。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鉴别诊断痉挛型CP和非痉挛型CP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 78.05%、 80.90%。Kappa检验结果显示,MRI鉴别诊断痉挛型CP和非痉挛型CP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15, P <0.001)。结论 痉挛型CP和非痉挛型CP的MRI征象存在明显差异,MRI检查对二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2025年03期 v.32;No.313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倩倩;张毛;杨文义;
目的 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42例)。A组行EMR治疗,B组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B组,失血量少于B组,息肉切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 <0.05)。术后1 d,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5-HT、 Cor、 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A组的5-HT、 Cor、 NE水平均低于B组(P <0.05)。术后1 d,两组的炎性因子(CRP、 IL-17、 PCT、 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A组的CRP、 IL-17、 PCT、 IL-6水平均低于B组(P <0.0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B组的21.43%(P <0.05)。结论 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EMR治疗胃息肉的效果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引起的应激反应、炎性反应更轻,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2025年03期 v.32;No.313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占江;石少聪;谢文轲;薛朕;苏淑红;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市中医院行PCI治疗的225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冠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对STE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CAG检查结果显示,STE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率为16.78%(51/304)。冠脉CTA检出ISR为54枚,冠脉CTA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SR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96.44%,准确度为95.07%,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7.60%,约登指数为0.847, AUC为0.930 (95%CI:0.895~0.956)。结论 冠脉CTA对STEMI患者PCI术后IS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ISR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2025年03期 v.32;No.313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猛;桂飞飞;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仪联合早期吞咽训练对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78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早期吞咽训练干预,观察组予以电针治疗仪联合早期吞咽训练干预。于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洼田饮水实验评分、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评分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吞咽肌肉电信号、吞咽影像学指标[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评估两组的吞咽功能,记录两组的拔管时间以及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 RSS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 s EMG最大波幅值、 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时程、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77%、 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5%、 15.38%(P <0.05)。结论 电针治疗仪联合早期吞咽训练对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利于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2025年03期 v.32;No.313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娟;李晓含;李琳;
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AW、WOB、PIP、PaCO_2、IL-6、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消退,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血气指标,减轻炎症症状,且安全性较佳。
2025年03期 v.32;No.313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邢田;张晋玮;柴志勇;姬劲锐;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参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PCI治疗,研究组采用IVUS指导PCI治疗。比较两组的支架植入效果、心功能、血管及斑块状况、并发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最大管腔直径、最小管腔直径均长于参照组,最大球囊压力高于参照组,残余狭窄率低于参照组(P <0.05)。术后,研究组的LVEF、 E/A及SV均高于参照组,MID长于参照组,DS、 PB均低于参照组(P <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8%,低于参照组的22.22%(P <0.05)。结论 IVUS指导PCI治疗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支架植入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及斑块状况,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未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年03期 v.32;No.313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晨阳;高丽;李清苗;段奇;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UGB)、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6例乳腺肿块患者,均进行UGB和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分析二者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预测值。结果 8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术后石蜡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8例,阴性38例;UGB检查显示阳性39例,阴性47例;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显示阳性46例,阴性40例。UGB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75.00%、 82.56%,低于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的91.67%、 93.02%(P <0.05); UGB检查的漏诊率为25.00%,高于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的8.33%(P <0.05)。UGB和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的特异性、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UGB检查相比,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效能较好,能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减少漏诊。
2025年03期 v.32;No.313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君;樊春晖;乔盼盼;桂飞飞;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03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唇操训练,观察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比较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状态、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 Rosenbek渗漏-误吸(PAS)评分、舌骨上肌群肌电(i EMG)积分、营养状况、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WST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UES开放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UES开放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SSA、 P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 EMG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的SSA、 P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 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ALB、 P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ALB、 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AMC、 T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32;No.313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胜娇;邹雅琪;肖静;伯广庆;陈超凡;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鉴别BI-RADS 4b类乳腺小结节(直径≤2 cm)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75例BI-RADS 4b类乳腺小结节(直径≤2 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增强CT及MRI检查,统计超声弹性成像、增强CT、 MRI以及三者联合对结节性质的判定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增强CT、 MRI以及三者联合鉴别BI-RADS 4b类乳腺小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75例BI-RADS 4b类乳腺小结节(直径≤2 cm)患者中良性109例(62.29%),恶性66例(37.71%)。恶性小结节患者的超声弹性评分显著高于良性小结节患者(P <0.05)。超声弹性成像检出良性结节90例,恶性结节85例;增强CT检出良性结节100例,恶性结节75例;MRI检出良性结节98例,恶性结节77例;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CT及MRI检出良性结节115例,恶性结节60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CT及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小结节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91.74%、准确性为86.29%;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CT及MRI的特异性显著高于超声弹性成像、增强CT、 MRI检查,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弹性成像、增强CT检查(P <0.05);各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增强CT、 MRI检查均可有效评估BI-RADS 4b类乳腺小结节(直径≤2 cm)的性质,但三者联合优势更为显著,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可有效降低误诊率。
2025年03期 v.32;No.313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宇虹;张静;孙留振;刘耀冉;姜龙龙;
目的 对比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的40例患者设为Twin-block组,采用肌激动器矫治的40例患者设为肌激组。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以及矫治8个月后的上气道矢状径[硬腭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hp)、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sp)、会厌尖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te)]和舌骨位置[舌骨点至后鼻棘点距离(H-PNS)、舌骨点至锥前平面距离(H-CVP)、舌骨点至下颌平面距离(H-MP)、舌骨点至腭平面距离(H-PP)],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结果 Twin-block组的矫治总有效率(90.00%)与肌激组(8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8个月后,Twin-block组的AP-hp、 AP-sp、 AP-te、 H-PNS、 H-CVP、 H-MP、 H-PP均大于肌激组(P <0.05);Twin-block组的佩戴顺利、舒适性、依从性和美观度评分均低于肌激组(P <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用于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效果相当,但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更有效地矫正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舌骨位置,改善患者的气道形态,而肌激动器矫治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好。
2025年03期 v.32;No.313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生;高金亮;
目的 探讨超声刀、双极电刀和传统电刀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3例。A组采用超声刀实施手术,B组采用双极电刀实施手术,C组采用传统电刀实施手术。比较三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指标(术后拔管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 B组的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C组(P <0.05)。A组、 B组的术后拔管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C组(P <0.05); A组和B组的术后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 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2%、 9.09%,显著低于C组的33.33%(P <0.05); A组和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电刀相比,超声刀与双极电刀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二者应用效果相当。
2025年03期 v.32;No.313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祎;周峰;曾静;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 (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行口腔种植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CBCT组(n=43)和数字化曲面断层片(OPG)组(n=43)。OPG组采用OPG扫描,CBCT组采用CBCT扫描。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CBCT组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OP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OPG组(P <0.05)。CBCT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67%,明显高于OPG组的76.74%(P <0.05)。CBC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OPG组的18.60%(P <0.05)。CBCT组的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OPG组的76.74%(P <0.05)。结论 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准确定位手术部位,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2025年03期 v.32;No.313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萧楚华;陈超群;梁艳兰;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KOS患者,均实施肌骨超声、磁共振扫描检查,以出院综合诊断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以及对KOS组织损伤类型的检出率,并观察KOS患者的肌骨超声特征。结果 出院综合诊断结果显示KOS阳性72例,阴性18例;磁共振扫描显示阳性70例,阴性20例;肌骨超声显示阳性71例,阴性19例。肌骨超声诊断KOS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磁共振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出院综合诊断结果为标准,肌骨超声对退行性软骨病变、髌上囊积液、半月板损伤、滑膜增厚、韧带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磁共振扫描(P <0.05)。结论 肌骨超声诊断KOS的效能较高,可确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32;No.313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维琦;
目的 分析体感游戏辅助下肢功能性电刺激(FES)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康复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下肢FES)和观察组(n=40,体感游戏辅助下肢FES)。对比两组的下肢姿势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ASS、 FAG、 BBS、 ABC及FMA评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PASS、 FAG、 BBS、 ABC及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平均步速、步频、步长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体感游戏辅助下肢FES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机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同时有利于控制下肢姿势。
2025年03期 v.32;No.313 29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华;
目的 探讨可视喉镜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插管的院前急救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接受院前急救的94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插管方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喉镜下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插管及暴露声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声门暴露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3.40%(P <0.05)。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3 min,两组的HR、 MAP均高于插管前,但观察组的HR、 MAP均低于对照组(P <0.05)。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3 min,两组的AngⅡ、 Cor、 NE水平均高于插管前,但观察组的AngⅡ、 Cor、 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可视喉镜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插管中可提高插管准确度及插管效率,减轻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指标的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
2025年03期 v.32;No.313 29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涛;贾婷君;
目的 对比分析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20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显微镜组(n=58)和神经内镜组(n=62)。显微镜组给予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神经内镜组给予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血肿量、血肿清除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结果 神经内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显微镜组,切口长度、骨窗面积均小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P <0.05)。术后7 d,两组的血肿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神经内镜组术后7 d的血肿量低于显微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P <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Ig A、 Ig G、Ig M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神经内镜组的血清Ig A、 Ig G、 Ig M水平均高于显微镜组(P <0.05)。神经内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显微镜组的18.97%(P <0.05)。两组的预后GO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小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优化手术及康复质量,降低对患者免疫指标的不良影响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年03期 v.32;No.313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同昱;张玉民;王献印;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和单通道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94例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双通道组(UBE)和参考组(PELD),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与参考组相比,双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长,X线透视次数较少,术中失血量较高(P <0.05)。两组的VAS评分、 ODI指数、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治疗LDH的效果、安全性与PELD相当。
2025年03期 v.32;No.313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耿然;吴丙丙;胡凯;
目的 对比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以及二者在CT征象表现上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扫描方式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对比两种扫描方式检出恶性肺结节的CT征象以及形态。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结果 病理诊断显示,92例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49例,恶性结节43例;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检出恶性50例,良性42例;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出恶性49例,良性43例。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方式检出的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分叶征、短毛刺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方式检出的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纯磨玻璃样结节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 DLP、 ED均显著低于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P <0.05)。结论 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与常规剂量相当,但可降低辐射剂量,是更加安全的检查手段。
2025年03期 v.32;No.313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卜凡丹;向金峰;白峰岩;张娴;张晗;
目的 探讨C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肺部真菌感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根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真菌检测结果分为未感染组和感染组。记录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对比X线、 CT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析患儿的CT图像特征。结果 感染组患儿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要感染真菌。CT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1.05%,高于X线的21.05%(P <0.05)。感染组的CT晕征、空气新月征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肺叶段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占比均低于未感染组(P <0.05)。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复杂;当CT示多肺段、多叶、多形、多灶病变时,应高度怀疑真菌感染。
2025年03期 v.32;No.313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汶娟;侯红丽;刘素云;张静;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AL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RP、PCT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以及PEF、FEV_1、FVC及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治疗大叶性肺炎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5年03期 v.32;No.313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华;章凡;陈小欢;
目的 分析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LEEP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联合抗HPV生物凝胶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HPV负荷量均低于对照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抗HPV生物凝胶敷料联合LEEP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病毒增殖,促进高危型HPV转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32;No.313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江鹏;张剑;姜小志;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GGN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GGN的效能,比较良性与恶性GGN患者的MSCT参数特征。结果 100例GGN患者中,恶性67例,良性33例。MSCT检查显示恶性63例,良性37例;MSCT诊断GGN的敏感度为92.54%、特异度为96.97%、准确率为94.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68, P <0.001)。恶性病变GGN患者的病灶直径、平扫CT值、增强CT值均大于良性病变GGN患者,m GGN、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病变GGN患者(P <0.05)。结论 MSCT检查鉴别诊断GGN良恶性的效能较高,观察MSCT参数特征可为GG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2025年03期 v.32;No.313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